马铃薯组培快繁工艺优化及高效成本管理初探
2015-07-02李素梅
李素梅
摘 要:该文就马铃薯试管苗繁殖的工艺流程及成本的构成和管理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在工厂化繁殖中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成本管理是组织培养技术市场化和脱毒技术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成本构成主要由人工和水电费组成,降低电费的直接消耗和优化生产工艺是组培企业利润构成的主要基础。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工艺流程;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39-02
通常马铃薯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直接成本较高[1-2],难以形成有效利润,因此,目前多数组培企业将产业链延长,利润在后期体现,试管苗生产出足量基数,采用扦插技术结合无土栽培高密度生产微型薯,1m2可以年产1万粒微型薯,将成本平均分摊至后期[2],这样的组培企业方可生存下去。而单纯组织培养生产试管苗的企业,很难获得足够利润维持基本运转,所以国内组培室存在“越组越赔”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有目的的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工艺流程改进现有技术和配方设计,并对试管苗繁殖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控制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新工艺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开支,通过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成本20%以上。本项目自2008年6月10日开始执行,2008年10月5日结束,共111d,实际生产日期72.5d,合计生产5 030瓶,每瓶20株,合计10万余株,每株苗市场价格0.2元,合计20 120元,并且试管苗生产微型薯效果良好,利用此套新工艺于2008-2009年共生产20万株试管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马铃薯试管苗为试材,品种为荷兰十五。
1.2 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计划 详见表1。
表1 马铃薯试管苗生产计划
[繁殖阶段\&时间\&起始瓶数\&繁殖倍数\&结束瓶数\&用工计划(总计6人,4人接种,2人做培养基)\&1\&6月25日至7月1日\&200\&3\&600\&接种4d,培养基2d\&2\&7月15日至8月10日\&600\&3\&1800\&接种9d,培养基4.5d\&3\&8月15日至9月20日\&1800\&3\&5400\&接种27d,培养基13.5d\&4\&9月25日至10月25日\&7200\&3\&7200~8000\&出苗,不足随机补充\&]
1.3 马铃薯配方优化 马铃薯配方在原有MS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提高大量元素中K+含量,去除MS中有机成分,配制培养基用水采用当地地下水,地下水pH6.5~6.8,电导率80~92mc/mol。琼脂采用福建石狮市食品厂生产的食品级琼脂,凝固力400,碳源采用市售白糖。激素加入NAA和CCC,NAA控制生根,CCC控制生长势,形成壮苗。CCC的加入使马铃薯的苗子茎节缩短,长势好,苗壮,叶色深绿,茎秆增加1~2mm粗度;NAA主要是使根系发达,根多根长。CCC浓度以50mg/kg,NAA以0.01mg/L为宜。以MS为对照设定几种配方,接种后调查生根,茎叶生长情况。
1.4 马铃薯生产成本构成研究 以马铃薯工厂化繁殖为中心,从原料采购到出苗过程的全部费用和用途,支出渠道,采用分类记录的方式详细记录在案,以便分析。
1.5 马铃薯生产关键措施 在马铃薯生产中,关键措施包括配方优化和配制,无菌室接种,污染控制,繁殖节奏控制,质量控制等环节,要严格按照工厂化流水线管理,制定方案,控制实验误差在5%范围内。
1.6 马铃薯细菌污染防治 在马铃薯繁殖过程中,正值高温季节,病害较多,污染较重。因此,繁育中心要在严格管理下,以防为主,重点抓好几点工作:一是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无菌室消毒,培养基灭菌时间延长,培养室定期消毒;二是接种室间隔使用,工作台净化定期检修;三是接种人员定期培训,操作建立标准化规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培养基的优化和简化 培养基以MS培养基较好,附加NAA0.01mg/L和CCC50mg/kg壮苗生根,可以省略MS中有机成分,同时无机盐离子适当变化,提高钾盐的浓度水平。采用食用糖代替蔗糖来繁殖,糖浓度以20g/L为宜,琼脂浓度夏季7.0g/L,冬季6.5g/L.采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时,可以普遍采用6.5g/L琼脂浓度。同时在调解pH值时在没有加入母液时调解pH到6.5左右,待药品全部加入后,再调解pH到5.8左右即可调好。
2.2 马铃薯工艺流程优化 马铃薯繁殖工艺按照如下工艺流程:脱毒试管苗基数准备→培养基制作→灭菌→无菌室接种→培养室培养→瓶苗分类管理→达到标准者进入繁殖循环→达到出苗标准→出苗→炼苗→微型薯繁育→微型薯收获→出售→余苗试管保存
2.3 马铃薯生产成本构成 详见表2。
表2 生产10万株马试管苗实际成本构成
[项目\&金额(元)\&成本比重(%)\&单株成本(元)\&低值易耗品\&838.50\&7.47\&0.064289\&培养基\&407.31\&2.70\&\&水电\&4304.33\&28.58\&\&管理费\&750.00\&7.30\&\&工具\&128.77\&3.39\&\&人工\&7612.5\&50.55\&\&]
2.4 马铃薯生产繁殖管理
2.4.1 切段繁殖茎段大小控制 切段繁殖时的茎节以1节即可,即一叶一节。上端要平其叶片,下端1~2cm长度,斜插或者平放于培养基表面即可,3~4d生根,5~7d根系发育完全,8~10d茎叶生长达到高峰,15d即可剪切下一代,16~18d苗龄的小苗可以出瓶交货。在繁殖中光照要求较高,2 000lx以上方可生长良好,否则茎节弯曲,向光性生长,同时叶片较小,叶色较淡。
2.4.2 温度、光照控制 培养温度以低温为好,高温时问题较多,如枯梢、断头、梢细、徒长等,温度以20℃较好光照,在生根后即可控制低温生长,有条件的,可以在自然温度下生长,这样的苗子较壮实。马铃薯试管苗在扩繁过程中会出现生长势衰弱的现象,这与试管苗培养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本身马铃薯就生长在冷凉的地区,如果昼夜温差一样,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及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大多数马铃薯白天需要24~25℃,夜间则以15~20℃为好。另外,光照对马铃薯生长也有很大影响,弱光下试管苗生长不良造成细弱苗,苗上高节位生长出细毛根,无端消耗营养。马铃薯培养光照强度必须在200lx以上,最后在前期生长阶段提高到3 000~4 000lx,光照时间在14~16h/d均可。
2.4.3 繁殖控制 繁殖尤其是规模化繁殖的控制特别重要,往往一批还没有剪切完毕,另一批就长出来了。通常采用集中繁殖法,限制繁殖的因素在无菌室剪切苗,而不在培养基制作,培养基制好后,接下来就是采用接种工人的熟练程度和工人的个数所决定的,如果每个人的繁殖效率为200瓶/d的话,6个工人每天就是1 200瓶,去除正常污染率范围的60瓶,净胜1 140瓶,这样5d基本就可剪切5 700瓶,就可达到10万株的繁苗量,因此必须在无菌室接种上下一番功夫。
2.4.4 种苗质量控制 种苗的质量关系到其交易能否最后完成,通常在合同中规定好种苗的标准,以防后来产生分歧,但是最终要靠技术上进行适当控制,以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标准,没有标准的,应该严格要求达到行业标准或者达到企业标准。
参考文献
[1]董淑英,李梅,孙静,等.马铃薯试管苗低成本快繁方式研究[J].中国马特薯,2002,16(1):7-8.
[2]曹效东,曹孜义.植物试管繁殖的成本与效益浅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4):284-291.
[3]赵建萍,蒋小满,柏新富,等.PP333、B9和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繁殖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6):571-57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