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2015-07-02叶建新

亚太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应对措施

叶建新

摘  要: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因此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体制为适应发展而转型,出于各种原因,道德缺失现象层出不穷。本文从传统社会中的道德修养切入,分析了当代道德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应对道德缺失问题的策略,呼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缺失;应对措施

道德是正确为人的关键所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大众舆论、传统风俗和内心信仰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是非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在现今,道德是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实现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因此,道德修养建设对个人、对国家,都是尤为重要的。

一、传统社会的道德修养概况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锻造了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道德,这是一笔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仁”,对后世影响甚深。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素有“礼仪之邦”之誉的中国,修身立德是为人之本,从政之根。热爱生命、热爱祖国、言而有信、推己及人等都是传统社会倡导并贯彻的道德准则。具体的说,尤其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强调对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舍己为国。推崇“仁爱”,讲求谦虚礼让,追求人际和谐,倡导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恪守诺言,“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当代转型社会下的道德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巨大的成就有目共睹,社会进入转型阶段,可社会道德却迅速崩溃。各种不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官员贪污腐败,老板拖欠民工工资,城管与小贩当街口角,食品不安全,“摔倒老人”,不排队不让座等,传媒的报道及各种负面负能量的传播,加大了人们对失德的感受。当今社会的公德深刻地反映了隐藏在巨大经济发展之下岌岌可危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再也不是传统社会那样的道德模范,我们社会的公德处在滑坡,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三、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社会道德建設刻不容缓,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认识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社会道德缺失的呢?社会道德的缺失,有各种方面的原因,通过各种采访调研总结,我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承认,我们不能把道德缺失问题简单的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之前的集体经济体制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流入,在效益的影响下,很多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路发展过来,跟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它的秩序是一步一步通过摸索试验建立起来的,必然存在漏洞与不足。

2.德育教育的缺乏。伴随经济发展,国民素质虽热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国民素质明显参差不齐。有的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的人心存善念,好人好事却常遭别人恶意揣测质疑。德育教育变成口头号召,对社会约束却显得苍白无力,道德教育的要求与实际内容产生严重的背离,缺乏实质性内容,也没有深刻地针对性,鲜有强有力的措施,从而使道德教育的威力大打折扣。

3.法制建设的漏洞。社会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虽然有自发性自主性,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才能保障其得以实施。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思想新旧交替,法制建设明显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由于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保障和严厉的惩罚措施,不畏法导致了不守法。

4.民众自身缺陷。当代社会,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个性鲜明,造成很多人缺乏应有的涵养与气质。公德意识淡薄,对社会公德的规范性与强制性认识不足。

四、应对失德提高道德修养策略

如果任由社会道德败坏的现象自由发现下去,对国家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面对道德缺失,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把对道德的认知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坚持“知行合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善恶观的基础上,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不断的自省、自制、自律,防患于未然,恪守道德守则。

2.弘扬传统优良道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自觉地吸取其优良的品德,加快自己的成长的,提高社会公德意识。

3.加强社会道德实践。人们常说“光说不做假把戏”,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是对道德学习的一种评价,更是一种直接主动的道德学习途径。公众只有参加到实践活动中来,才能进一步了解自己不足,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激发自身动力,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理智的思想对待社会现象,牢固树立社会公德。

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带来的道德缺失并不可怕,错误的思想腐蚀也并不值得畏惧,让人害怕畏惧的是,面对这些侵蚀很多人的不作为。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保持头脑的清醒,要对客观世界有清醒的认识,加强社会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道德缺失的影响,切不可为蝇头小利而丧失做一个正直的公民的底线。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3.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李兰芬.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J].道德与文明,2011(03).

(作者单位:山西黎城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应对措施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社会转型时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建设性构想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