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7-02傅玲琳王彦波
傅玲琳 王彦波
摘 要:随着食品产业链的不断延展,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化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结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和剖析,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旨在对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食安创新人才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食品贸易的不断扩大,食品安全问题也就越来越国际化,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区域性问题,逐渐加快的世界一体化趋势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蝴蝶效应日益凸显,受到了国内外高度的关注。伴随着媒体网络形成的信息全球共享,如今的食品安全,不仅事关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事关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生存,如美国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德国毒黄瓜事件以及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都产生了跨国界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国际视野下食安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全球背景下的食安专业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相关高校要适应新的形势,主动承担并积极开展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旨在优化、完善现行的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具备处理和解决国际视野下的食品安全问题,最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一、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创新的基本内涵包括探索未知领域和获得创造性成果。通过调研美国佛罗利达大学和乔治亚大学相关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发现,美国的食品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等。实际上,早在1995年,美国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就已经明确,大学人才培养重點应是教育学生掌握人们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并能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养成综合适应能力。我国自从倡导培养创新人才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浙江工商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创新人才培养为例,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近年来按照学科基础大类招生,要求学生在统一的学科大类平台上学习学科基础课程,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平台通识课程学习后再根据自身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即进入后期的个性化专业培养。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入手,注重因材施教,实施选课制、学分制以及毕业论文阶段的本科生导师制,从制定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综合交叉的课程体系、聘请校外导师的协同培养、遴选国际知名专家授课以及人性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结合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逐步探索和建立了本科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工商融合的食安创新人才。
二、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解析
参照国际领先的食品相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共性做法,剖析我国食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做法,仍然在专业设置、教学体系以及文化建设上均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反过来制约了食安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是专业设置上仍不到位。国外大学给予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更大,享受这一待遇的学生面也更广。深入调研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纽约州立大学发现,本科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只享受一次转换专业的机会,而且转换专业时的申请难度较小。对照浙江工商大学食安创新人才的培养,一般在大类培养后进入专业教育时有一次的转专业机会,其他时间转专业仍然比较困难。此外,对于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仍不完善,受到现行体制和资源的制约。
二是教学体系上还需完善。尽管允许和鼓励优秀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但是由于院系之间缺乏整体的安排和沟通,存在选课信息不全面,时间冲突等问题,影响了创新人才自由选课的实际效果。此外,课程设置上需要更多关注课程间的关系,以期使得课程纵向和横向层次清晰。教学方式上虽然近几年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方法,注重了师生互动,但是由于长期习惯的填鸭式教学,目前课堂教学仍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质疑、批判的精神。
三是文化建设上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德育和美育功能,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和学习,首先体会到的是一种浓郁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体现。我国在开展食安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虽然借鉴了国外一流大学具体的人才培养做法,但是却忽略了这些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拔尖的人才,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自由的校园氛围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食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进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际声誉的社会热点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随着国际化的加速推进,对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食安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安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大学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加强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改革,完善相应的培养模式,构建匹配的培养机制。
一是科学规划专业设置。针对目前食安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问题,尽量减少专业设置壁垒,降低转专业门槛。并适时给予学生转专业或者选专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选择,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选择。多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国际视野下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针对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事件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交叉学科专业教育将逐渐成为培养食安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完善交叉学科发展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院系沟通,切实构建交叉学科建设整体规划,积极组织食安创新人才培养。
二是完善优化教学体系。作为食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心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梳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比例分配,构建通专结合的课程体系。此外,对于国际视野下食安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打破校内院系之间,合作院校之间的课程封闭现状,整合资源,通过学分互认等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取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学科前沿领先性,并加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对已有观点提出理性的质疑和探讨,敢于提出不同的学术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食安人才。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证明,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充分的校园发展环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鉴于此,应在大学内鼓励创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以形成有利于成长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通过充分调动学生本身的积极性,加以引导和规划,建设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扎实的学风。此外,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娱方面的资源,如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彦波,顾振宇,傅玲琳,韩剑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72-174.
[2]李艳.国际视野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王彦波,傅玲琳,韩剑众.新形势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243-244.
[4]史高峰.中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与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68-69.
[5]徐昕.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1.
[6]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7-82.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