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02梁丽丽
梁丽丽
【关键词】留白艺术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72-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留白是指语文教材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意适当地留下空白,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语文学科开放性、多向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将留白艺术引入教学实践中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一、利用标题留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文的标题是文眼,是文章的主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课文的标题进行重点讲解、释义,也会采用多样化的辅助内容进行破题与切入,这样教学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留足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标题留白,为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创造空间,结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和辩论等方法的融合,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如笔者执教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课文时,利用课文标题留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起来。首先,笔者在进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完成课文预习,初步掌握课文的大意,接着以课文的标题作为提问的切入点:“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笔者组织学生以“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为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进而形成对课文脉络的梳理、主旨大意的认知和课文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标点符号留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标点符号是一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与内涵。课文标点符号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教会学生积极地对待周围的事物,注意从书本上和生活中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标点符号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揣摩、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课文教学与说话教学、写作训练相得益彰。如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故乡》一课中的句子:“当‘我见到阔别二十余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在教学这一段文字时,笔者以标点符号为立足点进行了留白设置。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这一段文字,接着对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揣摩和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句中破折号省略的内容。如有的学生说:“阿!闰土哥,好久不见,你来了?”句中用一句“好久不见”代替了文中的破折号,传达了说话者未表达之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作者“激动——欢喜——疑问——急切”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在课堂结尾处留白,实现教学的延伸
“言有尽而意无穷”往往是一篇文章审美价值的最佳体现。不少课文的省略号处、结尾处有着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空白,安排适当的口头补白或练笔,延伸文本情节,从而在课文教学结束时实现“余音绕梁”的教学结果,这样才能够深深地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去想象、补充,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的同时,就可以利用留白的教学艺术为拓展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心理。比如笔者在教学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课时,在完成了《孔乙己》课文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对整篇文章的教学主题进行了点评与整体讲解,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大家能否发挥想象续写故事呢?”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学生们踊跃地续写课文。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检验课文结尾留白的教学成果,笔者将这些续写文章收集起来,张贴、展览在班级黑板报上,命名为《孔乙己新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入留白艺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创造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感悟、思索、赏析。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语文课堂上留白艺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机设置,方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