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ll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5-07-02肖伟殷剑孙俊刚缪晓刚李祖涛袁宏
肖伟,殷剑,孙俊刚,缪晓刚,李祖涛,袁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关节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Quill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肖伟,殷剑,孙俊刚,缪晓刚,李祖涛,袁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关节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目的 探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83 例拟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 例为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双向逐层缝合切口至皮内,对照组40 例为强生爱惜康缝线逐层缝合至皮内,两组皮肤最终由“U”形钉缝合表皮切口,术毕统计手术切口的长度,缝合所需的时间;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区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结果 实验组缝合所需时间、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有1 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红肿、流脓,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具有提高手术效率、缩短缝合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等优势,可广泛在脊柱类开放性手术缝合中应用。
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腰椎手术;切口缝合
过去外科医师在缝合的操作过程中,切口深部组织及皮下至皮内缝合多采用可吸收缝线间断、连续或皮内缝合等方法,由于该操作复杂,线结大小及分布不均,耗时较长,受缝合医师的个人缝合水平影响较大。随着目前外科器材的革新,新型材料的设计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为临床外科手术医师提供了能提高手术缝合效率的手术缝线,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是一种免打结、连续缝合切口的新型科技材料。Nett等[1]研究发现,该缝合线的材料在膝关节开放性手术中较普通的缝线水密性好,可以减少血肿形成。Gililland等[2]研究得出,该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成本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间断缝合线相似,是一种安全的缝合材料,最重要的是由于Quill线缩短了缝合时间,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不光是外科医师,还有手术室器械护士,他们不须要在缝合过程中每次在穿线,这样可以避免扎伤,手术结束时不需要特别去关注缝合针数量,可减少工作繁琐程度。故近来将此线应用在切口广泛的手术当中进行对比观察,例如腰椎手术,且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由于国内无相关报道,故现将该线临床观察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拟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90 例,其中由于经济条件、考虑手术风险大及患者和家属拒绝手术治疗等原因,故最终行手术的患者有83 例,将83 例患者采用住院号末尾数字奇数还是偶数,随机分成实验组(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组)和对照组(强生爱惜康缝线组)。实验组43 例,年龄26~83 岁,平均(48.5±9.4) 岁;男27 例,女16 例。对照组40 例,年龄21~85 岁,平均(47.3±10.5) 岁;男28 例,女12 例。
1.1.2 病例纳入标准 a)拟行腰椎开放性手术的患者;b)术前1周内停止服用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相关药物者;c)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患者;d)术前半年内无血栓性病史者;e)经济条件允许及同意使用该线的患者。
1.1.3 病例排除标准 a)行椎体成形或MED等非开放性手术的患者;b)术前1周内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患者;c)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d)手术当天月经未完的妇女;e)有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f)肥胖患者,计算方法: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度=[(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100%。判定标准:超过20%以上为肥胖;g)糖尿病患者;h)经济条件差、不同意使用该线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区摆放引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数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血沉、WBC计数、C反应蛋白、缝合所需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进行统计记录。血沉、WBC计数、C反应蛋白该3项指标通过病例中化验结果报告单进行分析,对血沉超过正常范围(成人男性:0~15 mm/h,成人女性:0~20m/h)为升高,对WBC超过正常值(成人4.0~10.0×109/L)为升高,对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成人0.42~5.2 mg/L)为升高,对相关指标给予“+”或“-”的判别并进行计数统计。
1.3 缝合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腰椎手术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全部患者均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将两侧竖脊肌延棘突两侧剥离至椎板,根据不同疾病决定是否需要椎板减压,所有病例均给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最后缝合由同一组缝合技术优良的手术医师完成。实验组采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两位手术医师用1根1号或2号的自锁线,自竖脊肌肌肉和深筋膜层连续缝合,从切口中间开始向两端逐层关闭,再用1根2-0号自锁线以同样方法自皮下浅筋膜层连续缝合并反向缝合进行皮肤层的美容缝合,为确保安全最终由“U”形钉缝合表皮切口。对照组采用强生爱惜康缝线,采用传统的一人缝合,一人剪线的方法,应用1号爱惜康缝线自竖脊肌肌肉和深筋膜层间断逐层缝合,应用2-0爱惜康缝线间断缝合皮下浅筋膜层,最终由“U”形钉缝合表皮切口。
1.4 术中及术后管理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按照切口分类给予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腰椎结核患者同时给予抗结核药物继续治疗,所有腰椎手术患者均未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治疗,同时给予腰椎术后常规处理措施。术后第2天观察切口皮肤周围颜色及肿胀情况,挤压伤口周围是否有渗出,同时询问术区引流管引流量情况,一般24 h内少于50 mL给予拔出,若大于等于50 mL可48 h内拔出。换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敷料覆盖厚度均一致,根据查看敷料渗出情况与否给予切口换药更换敷料,并记录每次换药时伤口情况,至术后2周拆除“U”形钉,记录伤口是否有裂开。根据术后每隔3 d复查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情况,结合切口换药情况,判断切口是否存在切口并发症(主要包括血肿、切口感染、伤口裂开)。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用Excel软件输入结果,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依据两组数据观察指标情况。如果定量资料,则用t检验。如果定性资料,则用χ2检验。如果等级资料,则用秩和检验。根据检验水准 χ2=0.05,P>0.05表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上,实验组男27 例,女16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两组之间经卡方检验χ2=0.614,P=0.4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比较(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实验组年龄26~83 岁,平均(48.5±9.4) 岁;对照组21~85 岁,平均(47.3±10.5) 岁。两组之间经t检验,t=0.197,P=0.6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的缝合所需时间、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有1 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红肿、流脓,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及切口并发症:血肿、感染(表皮、深部)、伤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使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缝合切口(见图1)。
表2 两组不同缝合手术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图1 使用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缝合切口
3 讨 论
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即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是一种不需要打结带双向倒钩的单线(非编制)缝合线,其表面周围有三维的微小均匀分布的倒钩,在缝线的正中约1 cm没有倒钩,呈对立状的倒钩向两边延伸,并与缝合针相连接[3]。Vakil等[4]在连续倒刺缝线用于膝关节成形术生物机械学研究中得出,间断缝线组缝线切割3次后可影响其关节成形术;而倒刺缝线组缝线切割7次后才会出现类似情况,表明该线生物力学性质可靠。Tom Eickmann等[5]研究发现,可吸收倒刺缝线组患者伤口闭合所用时间较传统缝线明显降低(倒刺缝线组平均闭合时间74.3 min,常规缝线组平均闭合时间85.8 min,P<0.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使用双向倒刺缝线时无需打结,可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闭合时间,且对伤口安全性、外观及感染等无任何副作用。因此,目前该线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广泛应用,但未在腰椎手术切口闭合中应用的报道,且腰椎结核在严格意义上是Ⅱ类切口。所以目前该线在感染切口中的应用尚未报道,本研究综合以上未报道的病例进行研究。
在研究结果中得出,实验组缝合所需时间、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两组病例中手术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由于锯齿缝线可自我锚定,避免手术中因打结造成的问题。也不需要对手术人员进行打结训练,尤其是在难以触及的组织部位省去打结,故节省了打结时间,器械护士穿线时间,医生再次确定缝合间距、思维时间及剪线时间,可大大提高手术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手术时间,患者麻醉时间缩短,可提早停药,患者可及早复苏,同时减少患者麻醉费用。器械护士由于不需要每一针都去穿线,从而减少被针扎伤的风险,也减轻器械护士由于穿线紧张而出现心理负担等不良心态。术区引流时间及住院期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该线不含收缩性缝线环,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愈合效果,如增加血流量、降低瘢痕形成及消除皮肤表面缝线印迹等。锯齿缝线勾住伤口边缘,不会给愈合组织造成多余张力。同时连续均匀密致的缝合,使切口肌肉组织快速闭合,减少周围肌肉组织的渗血,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感染风险,降低术后术区的淤血引流量,可提早拔出引流管,减少引流时间。临床上还观察到,腰椎手术尤其是腰椎结核的患者,硬脊膜周围由于炎性黏连,会出现分离中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此时需要将周围肌肉严密缝合,术后降低脑脊液持续外漏等严重不良后果,而该线明显体现出此优势。由于减少局部切口周围的渗出,从而降低住院期间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医师的工作量。
实验组患者中有1 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两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红肿、流脓,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锯齿缝线使得伤口组织相互靠近并拉紧,该操作对较长切口的闭合尤为有效,且不需要其他辅助。发生肿胀后,常规缝线易发生滑动,以平衡伤口张力,使得伤口中央扩张形成疝及难看的瘢痕,并最终导致伤口裂开,而锯齿缝线可抵抗迁移,可将其视为一种持续中断型缝线。在术后住院期间换药观察患者切口方面,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缝合的切口无明显台阶感觉,证明该线可在缝合完毕深筋膜及浅筋膜后,还可美容缝合皮肤,将腰背部的皮肤整齐缝合,最终达到完美愈合。但在实验组中有1 例发生切口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给予清创缝合后正常愈合。究其原因,是由于该患者为单纯L1椎体骨折,术中、术后未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所以导致出现切口深层肌肉组织感染,出现局部渗出,切口不愈合。本组中由于大多数患者为南疆患者,以腰椎结核患者病例较多,两组中腰椎结核患者无出现切口并发症的病例,故该线在Ⅱ类切口中应用是安全的。
手术切口感染往往影响手术疗效。大量研究表明,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内外因素很多,例如手术室条件、患者自身基础疾病及营养状况、术区皮肤准备情况、医生的正规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冲洗及引流情况、术中及术后抗生素使用合理情况等。研究表明[6],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手术区皮肤在消毒3 h后已失去了清洁效果,加上手术切口暴露时间延长,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切口缝合水平和缝合线的材料与切口发生不良并发症存在相关性,在手术切口缝合方面,目前专家们达成的共识是最大程度上保护切口周围组织的血运,同时提高医生自身无菌观念,尽可能的减少细菌污染,消灭切口内的残腔[7]。而且缝合线的材质也与感染率密切关联,shuhaiber等[8]报道,细菌黏附到普通编制性缝线比黏附到单纤丝缝线者高出3~10倍。所以目前随着科技材料的进步,以往传统材质也将被现代新型材料所取代,综上得出Quill可吸收自封缝线即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又是单纤丝缝线,在安全性方面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在该缝线广泛应用的同时,可促进一些以锯齿缝线为基础的专业设备的出现,这些发明可克服手术操作中医生面临的挑战,如硬脊膜破裂时小针细线在狭小的空间无法打结等难题。在快速发展的外科领域,外科医生与时间正在赛跑,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因操作简单、效果优良,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总之,自锚定双向锯齿缝线将在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衍生出更多的优秀产品。
[1]Nett M,Avelar R,Sheehan M,etal.Water-tight knee arthrotomy closure:comparison of a novel single bidirectional barbed self-retaining running suture versus con-ventional interIupted sutures[J].J Knee Surg,2011,24(1):55-59.
[2]Gililland JM,Anderson LA,Sun G,etal.Perioperative closure-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s and cost analysis of barbed suture forclosure in TK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470(1):125-129.
[3]Jia Yudong,Liu Youwen,Zhao Mingyuan.Application of Quill absorbable and self retaining suture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J].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3,25(8):567-569.
[4]Vakil JJ,O′Reilly MP,Sutter EG,etal.Knee arthrotomy repair with a continuous barbed suture:a biomechanical study[J].J Arthroplasty,2011,26(5):710-713.
[5]Eickmann T,Quane E.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losure with barbed sutures[J].J Knee Surg 2010,23(3):163-167.
[6]Pavel A,smith RL,Ballard A,etal.Pm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clean orthopaedic Surgery[J].J Bone Joint Surg,1974,56(4):777-782.
[7]Zografos GC,Martis K,Morris DL.Laser Doppler flowmetry in evaluation of cutancous wound b1ood flow using various suturing techniques[J],Ann Surg,1992,215(3):266-268.
[8]Shuhaiber H,Chugh T,Bums G.In vitro adherence of bacleria to suture in cardiac sugery[J].J Cardiovasc Surg,1989,30(5):749-753.
1008-5572(2015)02-0151-04
R681.5+7
B
2014-07-18
肖伟(1987- ),男,医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关节外科,830001。
*本文通讯作者: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