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SL语篇有效性输出的心理图式运作模型构建

2015-07-02

关键词:图式理论知识结构图式

王 佳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ESL语篇有效性输出的心理图式运作模型构建

王 佳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图式是心理知识体系,具备推理、搜索、整合、构建的功能。语篇也是一种图式,语篇产出是指根据写作目标的刺激输出相关联的有效语篇。有效性输出包含精准词义、正确语法和相关的知识和清晰的文章结构。因而,语篇有效性输出作为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会依据图式的功能,遵循刺激、启动、过滤、精确化的顺序。从图式功能的角度出发,从理论角度构建了语篇输出的图式模型,分析在语篇输出过程中图式功能的具体应用和心理图式运作的过程。

心理图式;语篇;有效性输出;运作模型

0 导言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图式理论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用图式理论来分析语篇理解过程。 杜开群(2014)、黄怡冰等(2013)、马玉梅(2013)、吴卓桐(2012)、韩炜(2012)、裘莹莹(2011)、吴莉(2006)、王德亮(2010)、雷在秀(2007)、田延明(2006)等通过图式研究了对语篇正确理解的模式、方法和途径,并应用于语篇理解教学。王艳萍等(2009)研究了超文本语篇,她认为超文本语篇具有互文性、多模态化、前景化、任意性与系统性统一、静态性与动态性结合等特征,与认知图式在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利用图式研究语篇连贯也是图式功能研究的重点,其中袁家兰(2014)、李志雪(1999)、桂永霞(2010)从语用和图式角度来看语篇的连贯和语篇衔接手段,赵鸿瑜(2012)认为语篇连贯依赖于语篇接收者激活头脑中的图式进行心智加工,心智上的连贯性才使语篇连贯地输出。

近几年来,图式和语篇产出的研究也引起了重视,张英(2012)运用语言多维记忆理论和图式理论以及外语教育心理测量学等相关理论,研究了语言组块和语篇重构对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赵生学(2012)认为语篇理解是一个可以相互转换的动态组合。当读者借助熟悉的图式信息理解新的语篇,大脑中的图式结构也受到新语篇信息的高度同化,这就形成了语篇的图式化效果。邢献红(2010)分析了汉语“迁移”对英语语篇输出的影响,图式可以提高语篇输出的质量。田延明(2006)提出图式理论在语篇的产出方面也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并提出语篇加工中的动态认知模式。语篇的理解和分析需要了解读者和作者的交际目的,并通过工作记忆匹配语篇的语体图式和语言图式,整合语言图式和百科知识图式,最后达到对语篇正确合理的解码和编码的目的。

语篇输出是一项心理活动,语篇有效性的输出经历着复杂的心理运作程序。鉴于此,本文从图式的特点、功能及图式与语篇表达的内在关系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图式在ESL语篇输出过程中的作用,深入研究语篇产出的心理图式运作过程。

1 图式的特点和功能

1.1 图式研究回顾

Kant(1871)首先提出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就是想象力的产物,是人们用已知的结构来记住新事物的方法。Bartlett(1932)首次提出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人们能够将信息组成认知结构,形成图式,通过与之对比来理解新信息。Allderson、Reynolds、Sehallert等(1976)用实验证明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的知识结构不同造成不同的认知图式,这种认知图式的异同又影响人们对知识的不同理解。Rumelhar(1980)认为人脑中的知识都能分成单元、构成组块、组成系统,这些部分就是图式。Carrel、Eisterhold(1983)认为图式理论是有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所起的作用的学说。Brewer、Nakamura(1984)指出图式是人类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高等的认知结构,它是新旧知识交替之间的重要角色。

1.2 图式的特点

综上所述,人脑中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分为若干单元,构成不同的知识模块,组成庞大的知识系统。在这种结构中,众多知识相互作用,合成多个心理知识结构,且这些知识结构相互联系,按一定的等级和层次构成心理图式。鉴于此,心理图式具有以下特征:

(1)概括性。心理图式是概括性的知识体系,描述各类相关事物和各种相关事件的整体共有的特征。

(2)可变性。当新信息进入心理图式时,某一知识单元会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单元、模块和体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图式。

(3)可划分性。首先,心理图式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图式可能是一个字符,一种映像;而复杂的图式则由几个相对简单的子图式构成。其次,心理图式具有抽象和具体之分。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是某些特定事件和事物的共同特点。再次,心理图式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心理图式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知识单元和知识模块构成的有机整体。知识单元处于底层,被包含于更大的知识模块和体系中。

2 语篇输出的图示化分析

2.1 图式和语篇研究回顾

随着对图式研究的深入与具体,图式被广泛应用于语篇研究中,并取得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扩展。

Ebrahim Khodadady(2012)认为图式理论显微结构不仅解释了理解书面文本作为建立包括文本的句法图式的句法、语义图式和语篇图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能指定语篇类型,以及提出从文本中删除图式的各种备选办法。从语言教师和测试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选择某些图式的给定文本作为键控响应,并将这些选择给予呈现。因为语义、句法的选择不仅与键控的响应关联,还包括整个文本的其他图式。Khodadady(2012)认为当人们获得知识时,他们尝试将知识形成结构框架以有助于理解其他的知识。它还可以分解成可归纳的大块,然后直截了当地储存在脑中以供随时调用。图式理论就像活跃的编码技术,一旦新的知识被感知,预存在脑中的架构会组织成一个新的脚本。Che,Yunning(2014)认为对文章的理解主要取决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以阅读报纸为例,读者不能理解文本因为没有正确的图式构架。甚至在正确的架构中,读者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线索来激活本身的构架而无法理解文章。

2.2 图式的语篇构造功能

图式是说明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的心理过程,其功能是对知识分类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其具体的功能主要有:

(1)推论。图式由各个心理知识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当新信息出现时,心理图式会依据原有的知识结构,利用这些知识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推测隐含的或未知的信息,这个功能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得起着重要作用。

在写作任务的刺激下,写作者依据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在已经储备好的的知识体系中推理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并激活与之相关的知识结构。推测写作任务中隐含的或未知的信息,这个功能对写作要求的正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2)搜索。在外在世界各种不断的刺激下,人脑会产生各种“思维映像”,这些思维映像进行抽象后,汇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当受到某一具体刺激时,该刺激的目标指向性会激活相应的心理图式,搜索原有的知识体系,帮助寻找有关的更多信息,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认知结构。

推理结果形成之后,写作者在推理结果中搜索已有的知识,缩小知识体系的范围,提取能与写作要求直接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背景内容、词汇、语法知识等。

(3)整合。新信息进入人脑后,图式通过搜索找到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结构后,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达成知识的相互沟通,这个过程叫做新旧知识的整合,进而达到新信息的合理应用。

图式通过搜索找到与之相关的原有知识结构后,原有的知识结构对写作任务中的新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完成新旧知识的相互沟通,进而达到圆满完成写作任务的需求。

(4)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心理图式。人脑有限的记忆容量不能让所有的新信息都进入记忆,因而新信息并不能直接进入人脑的记忆中,而外界刺激是建立内在心理知识表征的前提,所以原有心理图式会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原有的心理图式得到改进。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后,原有心理知识体系和新的写作任务进行了对接,写作者会利用产生的新图式输出达到写作要求的语篇。

2.3 语篇有效性输出模型的构建

语言的表征多种多样,可以是词、句子、图案、抽象思维等。在这些图式中,语言知识具有普遍性。因而在语篇输出的过程中,也遵循着推理、搜索、整合和构建的顺序。

语篇本身也是一个图式。语篇输出是指根据写作目标的刺激输出与之相关联的有效语篇(新图式)。语篇输出的过程是运用图式功能对写作目标的刺激进行理解、加工、产出的过程。当写作目标激活了记忆中的心理图式之后,图式的各个功能就会交替出现。因此,整个语篇的输出可以以下图来呈现。

3 案例分析

上述模型的构建建立在理论应用和更新的基础上,因而此部分以具体案例为分析对象,验证该模型实践应用的适用性。案例如下:

写作要求:Some people think that schools are no longer necessary, because children can get so much information available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they can study just as well at home. While others still hold that the school cannot be replace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首先,推理功能。根据外界写作任务的刺激,写作者开始对写作任务进行推理,这种推理包括篇章主题、词汇、题目理解和写作任务要求等。在这个任务中,主题推理包括functions of the school, the Internet, children之间的关系;词汇推理有the school, be replaced, the Internet, children等;写作任务的推理包括Discuss both views;explaining your opinion.

其次,搜索功能。在对写作任务进行推理后,写作者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搜索与推理相关的图式。这个步骤的顺利实现建立在正确的推理功能上。根据写作任务,搜索的图式包括背景知识(比如: the benefits and the drawbacks of the Internet, the detailed functions of the school,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等)、所需词汇(包括: cultivate, drawback, advantage, take the place of等)、文章结构(包括:让步结构、反证结构、开头结尾、主题句等)。

再次,整合功能。将所推理的内容在心理知识结构中进行搜索后,写作者将其搜索的零散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分析文章提纲。

First Paragraph: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ensure an education as comprehensive and wholesome as schools do.

Second Paragraph:Admittedly, the Internet is doomed to play an inevitable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Third Paragraph:However, the Internet fails to provide all the functions needed by the successful education.

Fourth Paragraph:School education always is, and will remain, essential for children’s upbringing.

Fifth paragraph:In conclusion, the Internet cannot play all roles a school can, nor that it can take the place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education cannot be replaced.

最后,构建功能。经过上述三种功能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提纲。根据提纲内容,写作者很好地完成了discuss both opinions的写作任务(体现在Third Paragraph和Fourth Paragraph),篇章结构完整,主题句清晰,词汇和句型应用正确。在篇章最终的构建过程中,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分析其中一个段落(其他请参考提纲)。

Admittedly, the Internet is doomed to play an inevitable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f a student cannot explore the virtual world by using IE or Firefox, etc, he or she will be in danger of being kept from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world. Moreover,those students who know how to search for the valuab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Web tend to offer themselves big advantages in that they can browse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bjects discussed in the class, gaining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events or experiments and acquiring a multi-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issues, since so great a variety of related information can be accessed by some powerful search engines such as Google, or Baidu.

段落中主题句清晰(the Internet is doomed to play an inevitable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段落扩展中主题词(the Internet, inevitable)的扩展表现为IE or Firefox,powerful search engines such as Google, or Baidu,big advantages ,in danger of being kept from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world,the valuable information,a deeper insight,段落采用了多种扩展的方式,包括假设法(If a student cannot explore the virtual world by using IE or Firefox, etc, he or she will be in danger of being kept from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world.)、举例法(IE or Firefox,such as Google, or Baidu)、递进法(Moreover)和论述法,这些段落扩展的手段内容编排多样化,使段落主题句得到充分的扩展。

4 结语

语篇是一种图式,语篇的有效性输出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知识体系具有易于搜索、便于激活等特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图式存在的知识体系根据外界刺激,经历了推理、搜索、整合和构建的过程。语篇的有效性输出包括精准的词汇、正确的语法结构、有效的论证内容和合理的逻辑结构。

图式理论对语篇有效性输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语篇有效性输出模型是对语篇产出所经历的复杂心理活动的抽象,模型的构建不仅仅有利于分析语篇输出的心理过程,更是图式理论研究的扩展。

[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重排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罗雪娟.语篇理解中的信息认知研究[J].学术探索,2012,(11):119—121.

[4]张英.语言组块和语篇重构对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影响的研究——一项基于语言多维记忆理论和图式理论的实验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2,(2):6—11.

[5]赵生学.语篇图式化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1(1):91—95.

[6]王德亮.语篇回指的认知图式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87—90.

[7]王艳萍,贾德江,余卫华.超文本语篇与认知图式的耦合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9,(4):152—155.

[8]田延明.图式理论框架下的语篇生成模式对外语写作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163—166.

[9]田延明.从图式理论看语篇加工中的动态认知模式[J].北方论丛,2006,(3):67—72.

[10]吴莉.心理空间理论关照下的语篇分析认知图式解读[J].外语学刊,2006,(3):47—50.

[11]李发根.语篇特征、认知图式与语篇理解分析教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3,(7):203—204.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2.050

2014-10-29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认知视角下的ESL写作词汇选取研究”(项目编号:13C40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语篇空间的心理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3WLH36)

王佳(1981—),女,湖南娄底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

H319.5

A

1674-6341(2015)02-0114-03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知识结构图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