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一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015-07-02郭才国
郭才国
摘 要:通过对旱育摆栽、手工栽插、小苗机插、直播4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苗机插中、后期稻飞虱的发生量低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直播田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的发生程度重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直播、旱育摆栽、小苗机插方式的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危害率高于手工栽插方式,3种栽培方式之间的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水稻;栽培方式;病虫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83-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土地开始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稻栽培方式由传统的手栽稻逐渐向抛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近5a来,池州市贵池区水稻机插稻面积逐年扩大,2014年达0.6万hm2,占一季稻种植面积的21.5%。由于农田生境复杂,病虫害种类繁多,以及栽培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田间小气候,导致病虫害生存环境的改变,从而引起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变化。为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对一季稻主要病虫病发生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以期为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土壤与品种 试验地选在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观前社区水稻高产示范片,土壤类型为沙泥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pH6.0,有机质含量1.8%,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试验田前茬为冬闲田。供试品种为徽两优996(一季稻,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45m2(9m×5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处理如下:A旱育摆栽,B手工栽插,C小苗机插,D直播。直播田于5月25日播种,其他各处理播种日期统一为5月12日;移栽日期:旱育摆栽5月30日,小苗机插6月2日,手工栽插6月5日。大田施肥及管理水平基本一致。
1.3 调查分析 田间病虫调查在施药前进行,各处理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调查20丛。病虫害调查于病虫发生期进行,分别是分蘖盛期(7月10日)、孕穗期(7月31日)、乳熟期(8月25日)、黄熟期(9月10日)。稻飞虱调查总虫数后折算为100丛虫量;稻纵卷叶螟调查总叶数和卷叶数,最后折算为卷叶率;二化螟调查总穗数和白穗数,最后折算为白穗率;纹枯病调查病丛数、病株数,折算为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稻曲病调查总穗数和病穗数,折算为病穗率和病指。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参照《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产量测定在水稻成熟收割后进行。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害发生的影响
2.1.1 纹枯病 水稻分蘖盛期至乳熟期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3次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1。由表1可知,手工栽插在分蘖盛期最早见病,随着时间的推移,4种栽培方式纹枯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病丛率显著增加,到8月25日病丛率达到46.57%~80.50%,其中小苗机插发病最重,直播次之,手工栽插最轻。通过8月25日纹枯病病情指数的方差分析表明,小苗机插、直播与旱育摆栽、手工栽插之间差异显著,直播与小苗机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旱育摆栽与手工栽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害发生的影响
[栽培方式\& 纹枯病(07/10) \& 纹枯病(07/31) \& 纹枯病(08/25) \& 稻曲病 \&病丛率(%)\&病株率(%)\&病丛率(%)\&病株率(%)\&病丛率(%)\&病株率(%)\&病指\&病穗率(%)\&病指\&旱育摆栽\&0\&0\&37.00 b\&14.81 bc\&68.67 ab\&27.33 b\&8.17 b\&5.84 b\&2.34 b\&手工栽插\&0.67\&0.07\&33.00 b\&9.29 c\&46.57 b\&23.43 c\&7.20 b\&1.75 c\&0.65 c\&小苗机插\&0\&0\&52.00 a\&21.27 ab\&80.50 a\&32.60 a\&11.76 a\&5.20 b\&2.01b\&直播\&0\&0\&60.00 a\&27.85 a\&78.67 a\&34.27 a\&12.81 a\&9.51 a\&5.30 a\&]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时数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2.1.2 稻曲病 水稻抽穗期正适连阴雨天气,稻曲病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在水稻黄熟期(9月10日)调查稻曲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重,病穗率和病指分别为9.51%、5.30;旱育摆栽和小苗机插次之,病穗率和病指分别为5.84%、2.34和5.20%、2.01;手工栽插最轻,病穗率和病指分别为1.75%、0.6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直播与其他3种栽培方式之间差异显著;旱育摆栽、小苗机插与手工栽插之间差异显著;旱育摆栽与小苗机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1)。
2.1.3 稻瘟病和病毒病 各处理大田生长期均未见稻瘟病和病毒病发生。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虫害发生的影响
2.2.1 稻飞虱 4种栽培方式水稻中后期稻飞虱均为偏轻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平均虫量为126~615头/100丛。8月25日调查,虫量以直播最高为405头/100丛,旱育摆栽次之为320头/100丛,小苗机插最低为141头/100丛。方差分析表明,直播、旱育摆栽、手工栽插与小苗机插之间差异显著,3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栽培方式\& 稻飞虱(头/100丛) \& 稻纵卷叶螟卷叶率(%) \&二化螟白穗率(%)\&产量
(kg/667m2)\&07/10\&07/31\&08/25\&07/10\&07/31\&旱育摆栽\&227 bc\&298 b\&320 a\&0.62 bc\&0.76 a\&0.55 a\&734.23 a\&手工栽插\&147 c\&280b\&285 a\&0.50 c\&0.34 b\&0.32 b\&653.50 b\&小苗机插\&262 ab\&126 c\&141 b\&0.70 ab\&0.61 ab\&0.52 a\&725.67 a\&直播\&328 a\&615 a\&405 a\&0.93 a\&0.84 a\&0.60 a\&539.97 c\&]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时数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2.2.2 稻纵卷叶螟 分蘖盛期(7月10日)、孕穗期(7月31日)对4个处理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均为轻发生,卷叶率为0.34%~0.93%,以直播田最高,旱育摆栽次之,手工栽插最低。通过对7月31日卷叶率方差分析表明,直播、旱育摆栽与手工栽插之间差异显著,直播、旱育摆栽、小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
2.2.3 二化螟 由表2可知,4种栽培方式白穗率在0.32%~0.60%,均为偏轻发生,以手工栽插最低。方差分析表明,直播、旱育摆栽、小苗机插与手工栽插之间差异显著,直播、旱育摆栽、小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种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以旱育摆栽的最高,达到734.23kg/667m2,其次是小苗机插为725.67kg/667m2,直播最低为539.97kg/667m2。方差分析表明,旱育抛秧、小苗机插与手工栽插、直播之间差异显著,但旱育抛秧与小苗机插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表2)。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水稻纹枯病是本地常发性病害,近5a来一季稻均为中等至偏重发生。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害的发生影响显著。与传统手工栽插相比,小苗机插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的纹枯病的发生危害较重,这可能与直播田、小苗机插田植株群体密度大,通风透光差,田间湿度高有关。2014年8月中、下旬出现连阴雨天气,水稻穗期病害普遍发生,其中稻曲病偏重发生,3种轻型栽培方式田间病情显著重于手工栽插,其中以直播田病情最重。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各生育进程均有延迟,全生育期缩短[1],生育进程的延迟有利穗期病害的发生。(2)2014年本地水稻虫害总体偏轻发生,田间虫量较常年偏低。4种栽培方式中,稻飞虱的发生以直播田最重,小苗机插最轻。直播、小苗机插、旱育摆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被害率均高于手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最终产量上分析,旱育摆栽、小苗机插的产量显著高于手工栽插和直播,其中以直播产量最低。
3.2 讨论 由本次研究表明,小苗机插中后期稻飞虱的发生量低于其他3种栽培方式,这与周宜贵等[2]研究基本一致,但纹枯病、稻曲病发生重于手工栽插。直播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最重,产量最低。前人关于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致,高荣等[3]认为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发生以直播田虫口密度最高,而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都以直播田最轻。张舒等[4]认为不同栽培方式中的纹枯病、稻曲病发生程度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可能与密度、肥、水等栽培管理措施是否配套到位以及年份间病虫总体发生程度的差异等其他因素有关,有待今后的试验进一步研究。水稻直播、机插秧是水稻轻型栽培的重要内容,尤其小苗机插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具有省工、省力、高产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但要加强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控,确保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李杰,张洪程,董洋阳,等.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3):2661-2672.
[2]周宜贵,周福才,孙万庭,等.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种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75-5476.
[3]高荣,陈小山,方述清,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的影响[J].湖北植保,2013,137(3):29-30.
[4]张舒,张巧玲,陈小山,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4):426-43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