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后机收棉简化栽培示范效果及关键技术

2015-07-02纪根学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关键技术

纪根学

摘 要:该文介绍了油后机收棉具有植株矮小、果枝节位高、成铃高。催熟后,吐絮畅、集中、色白、产量高。效益比常规移栽投入比高0.38。为目前新形式下的棉农及棉花产业找出了一条出路,对稳定当地棉花面积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油后机收棉;示范效果;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8-62-02

当前贵池区棉花生产仍然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加之常规棉技术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因素,导致棉花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种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育苗移栽成本,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实行机械化采收进一步减少用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棉花生产效益。2014年在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引导下,在秋江街道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示范种植,效果明显。

1 基本情况

1.1 示范点基本情况 示范点位于贵池区秋江街道幸福村,该村为贵池区典型的油棉种植模式,棉花主要推广钵体育苗、免耕移栽、平衡施肥、全程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后期防早衰等先进实用技术,近几年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劳动力工资在逐渐上升,棉花价格低迷,植棉效益越来越低,棉花种植管理粗放,单产水平有所下降,一般在200kg/667m2左右。

1.2 示范过程 示范面积0.23hm2,示范品种为机收50。油菜收获后及时翻耕,按行距80cm整畦、种植密度6 000株/667m2[1],种植模式:行距为80cm,采取70cm+10cm种植模式,两行之间之字形种植。5月26日按设计密度播种,每穴2粒,2~3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施肥:子叶平展后,追施尿素5kg,氯化钾3kg/667m2,定苗后施足底肥,每667m2施控释肥40kg,在棉行间开沟深施。化调技术:6月18日棉花4~5片真叶时第1次化控,每667㎡用棉太金3mL,6月27日第2次化控用量为6mL/667m2,第3次在7月18日用棉太金为10mL/667m2,总用量为19mL/667m2。10月15日用乙烯利300mL/667m2,噻苯隆20g/667m2催熟。10月25日采收。病虫草害按当时情况实施防治。

2 示范效果

2.1 植株矮小、果枝节位高,成铃率高 9月15日调查显示,机收棉平均株高为71.5cm,第1果枝节位为27.5cm(利于通风,减轻病虫害),单株平均10.1果枝,平均成铃数为8.7个,果节数为19.5个,成铃率达到44.6%。棉铃集中于第3~7果枝。

2.2 催熟快、吐絮畅、集中、色白 10月15日用乙烯利加噻苯隆进行催熟。3d后棉叶变黄脱落、开始吐絮,10月25日叶片基本脱落,棉铃吐絮畅、集中且色白。

2.3 产量高、经济比较效益高 11月5日对晾晒后的机收棉进行称重,平均667m2产175.3kg,投入比为0.95,当地对照种植方式667m2产217.9kg,投入比0.58,高0.37。因此机收棉经济效益高(表1)。

表1 机收棉经济效益

[种植方式\&产量

(kg/667m2)\&产值

(元/667m2)\&种子费

(元/667m2)\&肥料

(元/667m2)\&农药

(元/667m2)\&用工数

(个/667m2)\&用工费

(元/667m2)\&总成本

(元/667m2)\&利润

(元/667m2)\&投入比\&机收棉\&175.3\&1051.8\&50\&135.7\&120\&8\&800\&1105.7\&-53.9\&0.95\&常规种植\&217.9\&1307.4\&50\&179.8\&170\&18.5\&1850\&2249.8\&-942.4\&0.58\&]

2.4 省工、省肥 机收棉主要用工为播种、病虫害防治和平时管理,经测算用工数为8个,而常规种植棉主要用工为育苗、移栽、整枝、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经测算一般用工数为18.5个,每667m2机收棉比当地常规种植棉节省用工10.5个。机收棉用控失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生育期间不需要再施肥,肥料总数量为48kg,肥料费用为135.7元,而当地种植棉需施蕾肥、花铃肥、盖铃肥等,肥料总量为64.5kg,肥料费用为179.8元。机收棉节省肥料16.5kg,节省肥料投入44.1元。

2.5 熟期早、利于后茬作物获得高产 机收棉喷施乙烯利和噻苯隆后,成熟早、采收集中,收获后让茬早,利于后茬油菜获得丰收。

2.6 伏桃、早秋桃占主导,品质好 对机收棉产量结构调查可知,伏前桃没有,伏桃占总桃数的67.1%,早秋桃占29.4%,迟秋桃占3.5%。产量主要为伏桃和早秋桃,迟秋桃少,棉花品质好。

3 关键技术

3.1 适时播种 油菜收割后,播种前浅翻1次,选择晴天进行播种,每穴播种子2~3粒,出苗后及时防治蜗牛、小地老虎、盲蝽象为害。蜗牛用四聚乙醛(密度、蜗克星)、甲萘威·四聚乙醛拌细土,于傍晚均匀撒于棉株根部。2片真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3.2 施肥 子叶平展后,追施尿素5~7kg,氯化钾3~5kg/667m2,定苗后施足底肥,每667m2施控释肥40kg,在棉行间开沟深施。

3.3 及时化调 现蕾后第1次化调,每667m2用棉太金4mL,根据天气和苗情,隔7~10d化调1次,用量逐渐增加,总量不超过20mL/667m2。

3.4 适时整枝打顶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8~10台时打顶。

3.5 脱叶催熟 适时喷施脱叶催熟剂,一般在10月10~15日选择晴天中午进行,每667m2喷施乙烯利300mL,脱吐隆20g/667m2,将其混合并兑水30kg,均匀喷施在叶面上。

4 结论及建议

4.1 机收棉矮小,便于管理操作 机收棉株型矮健,通过化控、打顶等技术,将株高严格控制在70-80cm之间,果枝10层左右较为理想,这样既有一定的果层数,又能通风、透光、打药、管理都方便。

4.2 机收棉需肥量小,施好控失肥,能确保高产 肥料是保证夺取高产的重要因素,由于机收棉需肥量相对较小,今年我们施用的控失型复合肥,效果好,肥效长,产量高,且中期不需要施肥,能够促进早发,多结伏桃和早秋桃。

4.3 示范效果好,农民满意度高 由于今年受天气的影响,棉花产量较低,加上棉花用工多,今年棉花不实行最低价格收购,而又没有直补,销售价格低,棉农效益低。机收棉植株矮小、便于管理、又省工、省肥,参加观摩后的农民反应好,满意度高。

4.4 建议明年扩大示范面积,争取实行机械采收 将示范效果进一步扩大,这样给新形式下的棉农及棉花产业找出了一条出路,对稳定当地棉花面积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杰,李大勇,邓俊俊,等.江汉平原棉区适于机收的短季棉密度与化调试验[J]棉花科学,vol.35,No.3,41-44.

[2]胡杰.江汉平原棉区油后直播短季棉品种示范效果[J].棉花科学,vol.34,No.2,42-44.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关键技术
牛繁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NFV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
ETCS DMI软件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