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被动来访者的阻抗的探讨

2015-07-01崔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崔佳

摘要:心理咨询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努力,而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很多来访者属于被动来访者,他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阻抗影响着咨询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抗拒心理咨询、沉默、回避问题等方面。咨询师在面对阻抗的时候,需要掌握无条件积极关注、结构化、解释等技巧来控制阻抗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心理咨询;被动来访者;阻抗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10302

1高校里的被动来访者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依靠咨询师一方的努力,而且也需要来访者的积极配合。因此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主动寻求帮助更能促进心理咨询有好的效果。

然而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却有不少来访者属于被动来访者,或者说在心理咨询初始会谈阶段是被动来访者(周生江,蔺桂瑞,2006)。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很多来访者都属于被动来访者。他们之所以来到咨询室,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希望他们接受心理咨询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于是学生被动地来到咨询室,成为了“被动来访者”[1]。

2被动来访者的阻抗

在与被动来访者共同工作的心理咨询中,常常感觉到学生的“不配合”,或者感觉到咨询很难有进展。在Langs看来,来访者反抗心理咨询的适宜程序并以此干扰领悟性效果的产生的所有努力,即为阻抗。(宋尚桂,2006)Rogers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尊受到威胁。根据以往的咨询经验,笔者将被动来访者的阻抗表现总结如下[2]。

2.1言语、行为上的抗拒

Freud将阻抗定义为来访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指“当事人对精神分析的无意识逃避或转移”。然而,对被动来访者来说,他们的阻抗还包括有意识的反抗,他们会直接用言语或行为表达自己对于心理咨询这种形式的抗拒。例如,某来访者由辅导员带到咨询室,对辅导员要求他接受心理咨询显得不屑一顾,甚至在踏进心理咨询室后立马询问“我是不是可以走了”;还有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多次提到他“心理没有病”,除此以外,对咨询师的言语回应较少,在咨询结束时逃也般地走了。失约也是被动来访者阻抗的表现之一。某被动来访者,在约定时间没有出现,后来她解释因事无法赴约,然后跟笔者约定之后的咨询时间,可是接着还是发生失约的情况。

2.2沉默寡言,不肯述说

被动来访者沉默不语是咨询过程中常遇见的情况。来访者不愿意与咨询师交流他的思想和感情。对于这样的情况,笔者会企图与来访者一起分析他沉默的理由,启发他进行思考:“有什么问题想要跟我一起探讨么?”“是什么原因使你脑子里一片空白?”而常常得到的答案是:“好像没什么要说的。”弗洛伊德曾说过:只有在最深度的睡眠中大脑才会出现空白,否则,“什么都没有”就是由阻抗引起的[3]。

2.3言谈浮于表面

有时被动来访者会谈论很多外部事件,却没有深层表露和思考,缺乏内省和沉思。他的叙述显得枯燥、单调、厌倦和漠然,缺乏情感的表达,给人的印象是来访者并没有投入或远离了他正在述说的内容。有时又会用很丰富、浮夸的词语表达,但并没有引出新的回忆、新的内省或明确的情绪体验。

2.4回避问题或前后矛盾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被动来访者的讲述前后不一致。例如当笔者问到一个来访者最近的睡眠状况时,他说“很好啊”,可是他明显显得精神不济。问起他的睡觉时间,他说是一直玩游戏到凌晨2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继续玩游戏。当提到他与父母的关系时,他说“很好啊”。当要求他细说时,他好像已经走神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在思考,但是也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回应。

2.5急切地讲述,阻止咨询师的解释

表现为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地讲话,不顾咨询师的反应。在这样喋喋不休的情况下,咨询师讲话的机会变少了。整个咨询进程由来访者掌握,他可以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移注意力等。有一个女生来访者,经常打断笔者的话,自顾自地说很多,描述以往的经历,并且迫切地要求笔者给出具体的办法解决她当下的难题,但不愿触及心灵深处的困难。

3被动来访者的阻抗原因探究

被动来访者之所以产生阻抗,有以下原因。

(1)被动来访者之所以来到咨询室,是因为家长或老师把心理咨询当作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家长或老师需要咨询师跟他们站在同一战线,满足他们的愿望。如果被动来访者与老师或家长本来就站在对立面,那么被动来访者就会把对老师或家长的反抗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2)来访者不了解心理咨询,把心理咨询当作跟老师谈话,不愿意跟老师这样有权威形象的人交流心声。甚至有被动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只有精神有问题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甚至还担心自己做过心理咨询就被当作成精神有问题的人,会被人嘲笑。

(3)咨询会触发内心深处的痛楚。从咨询的本质上来讲,来访者的阻抗源于其心灵内部。认知治疗家认为阻抗是保护个体对现实建构的方式。阿德勒也认为阻抗是保持关于自我、他人、生活的核心态度的自我保护方式(李万兵,2002)[4]。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模式面临挑战,人总难免会抗拒。当谈到使来访者感到痛苦的内容、或与此相关的重要事件和线索时,无论是主动来访者还是被动来访者,都会无意识地表现出抵触。

(4)某些症状的存在满足了某些心理需求。来访者因症状的出现缓和了内心的冲突,症状使来访者获得了好处,例如症状使来访者得到了周围人的关怀、照顾(谭雪晴,2007)。来访者对这种获益并非完全意识不到。如果病治好了,症状消失了,他将失去这种利益,并且要面对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现实社会,这样来访者当然会对治疗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阻抗[5]。

4应对阻抗的策略

(1)做好结构化工作。被动来访者的阻抗很大部分源于他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因此结构化是很重要的工作。咨询师在开始阶段应解释咨询的原因和实质,说明咨询过程中的一些约定、规则或要求,承诺做好保密工作。当被动来访者确定咨询师会用专业的方式对待他,并且与他结成了工作同盟,建立与咨询目标相一致的咨访关系,他的疑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会削弱[6]。

(2)无条件积极关注。如果咨询师把被动来访者的阻抗看得过于严重,甚至对来访者产生厌恶、不满,就会影响咨访关系的建立。咨询师应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被动来访者,包括他的阻抗。无论被动来访者表现出对咨询的不满或者对咨询师的攻击,咨询师都表现为接纳他、看重他、尊重他。这种态度会加深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情感联接,有利于来访者放松防备,进入到咨询状态中[7]。

(3)向来访者解释阻抗。当咨询师意识到来访者出现阻抗行为时,以立即、直接、开放的方式与来访者进行讨论。咨询师可以指出来访者的阻抗表现,表示接受和理解,站在来访者的立场上分析阻抗的原因,告诉来访者阻抗不利于自己的心理成长,妨碍问题的解决。向来访者解释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破解阻抗,使咨询取得实质性进展(Sherry Cormier, Paula S.Cynthia, J.Osborn,2009)[8]。

(4)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咨询师在咨询中做真实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纹饰、回避自己的失误或短处。(江光荣,2012)这会使被动来访者感到咨询师是可以信任的、可以交心的。咨询师的真诚对来访者来说具有榜样作用,让来访者用同样的方式来面对咨询师[9]。

(5)共同探讨咨询目标。被动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往往肩负着家长[10]、老师的目标,让被动来访者化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式就是让来访者参与到目标的探讨和制定中,让他知道在咨询室里,他是重要的,比起咨询室外的家长、老师,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大得多。这会激发来访者的积极性,对心理咨询产生向往,有承诺感。甚至在改变过程中经受痛苦时,他也能承担起这些责任[11]。

参考文献:

[1]Beutler L E, Moleiro C, Talebi H.Resistance in psychotherapy: what conclusions are supported by research[J].Psychotherapy in Practice,2002,58(2):207—217.

[2]Sherry Cormier, Paula S.Cynthia, J.Osborn.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张建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82—586.

[3]毕金仪.心理咨询实用技巧(5)——心理咨询就是战胜阻抗(下)[J].中国社区医师,2006,24(22):51—52.

[4]陈汉红.来访者阻抗心理初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71—73.

[5]周生江,蔺桂瑞.对被动来访者心理咨询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75—77.

[6]李万兵.论心理咨询中来访者非自愿和抗拒的原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142—144.

[7]宋尚桂.心理治疗阻抗现象研究评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89—94.

[8]谭雪晴.心理咨询中阻抗的成因与处理策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5(16):479—480.

[9]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0]王铭,江光荣.会谈中的来访者阻抗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钟思嘉,李艳苓,刘军.个案为什么失约或迟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818—822.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成员对心理咨询态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