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戏剧与传统戏剧在语言教学应用中的区别

2015-07-01毕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毕秀

摘要:过程戏剧是国外一种盛行的语言教学手段,但它在国内的语言教学中运用很少,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很匮乏。基于此,以传统戏剧为比较对象,探讨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教学模式,便于国内的语言教师对过程戏剧有较清楚的认识,对他们的语言教学有新的启示。

关键词:过程戏剧;传统戏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5202

提到传统戏剧,人们都很熟悉,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等等;过程戏剧在国内应用不多,尽管它与传统戏剧共有“戏剧”一词,但二者本质却截然不同:传统戏剧离不开剧本、演员、剧场和观众这四个要素;而过程戏剧只需要“演员”,它是国外语言教学中一种盛行的利用传统戏剧技巧的教学媒介[1]。尽管二者都可用在语言教学中以强化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应用,但其教学模式不同。 下面,笔者先略谈一下过程戏剧的概念。

对于过程戏剧的定义,国外不同的学者(如:Kao和ONeill, Bowell和Heap, Cooney和Sawilosky, Rosenblatt, Bolton, Jackson等等)措词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归根结底其本质是相同的。例如,过程戏剧的创始人kao非常强调“process”这个词,她认为此词确实能展现事情的进展,而“product”这个词只能呈现现成的作品。因此,她和ONeill(1998:12)把过程戏剧概括成如下文字:过程戏剧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所以它不像简单的即兴练习,它所关注的戏剧世界的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而这个戏剧世界是由学生和教师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共同创造的,它最核心的特点是参与者对虚拟人物、虚拟情境的认同和推进。再如,Jackson (2000:38) 就指出:过程戏剧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融进一种充满想象的、即兴的、无剧本的场景中。总之,过程戏剧[2]是一种很强大的教学媒介,这种教学媒介能够借助传统戏剧的某些因素来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内容。

下面笔者就以传统戏剧为比较对象,探讨二者的本质区别和教学模式。

一、本质不同

“传统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含了多种艺术因素,如:文学、舞蹈、建筑、音乐、绘画和雕塑等。”(郭英德,2008:103)在国内,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它的本质。朱寿桐(2013:18)认为传统戏剧的本质可用四个词概括:“演员、剧场、表演、观众”;范益松(2010)则指出传统戏剧[3]首先是一种有剧本的戏剧,它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并且这种表演不能离开观众而生存。

与传统戏剧不同,过程戏剧没有现成的剧本,简单地说,它就是由参与者根据所给的提示来即兴表演。Kao和ONeill(1988:12)就曾指出,“过程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参与者积极构造虚拟人物和场景”。其次,过程戏剧从一出生开始就与语言教学紧密相连,它没有外在的观众,不像传统戏剧那样,无法离开观众而生存;这一点在Bowell和Heap(2013:6)给过程戏剧的定义中就能体现出来,“过程戏剧中外在的观众是不存在的”。第三,过程戏剧进行的场所不在舞台,而在教学场所,更多的是在教室,它对外在的物质因素要求不高[4]。孙惠柱(2010)就提出只有当教育戏剧(在国外,也有把过程戏剧[5]称为教育戏剧)中外在的物质因素最低化了,人的因素才能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不同

正如过程戏剧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媒介一样,传统戏剧也能应用于语言教学中用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增强其学习动机[6]。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Boria(2003)就提出剧本在外语学习中起着很积极的作用;Cunico(2005:21)就认为剧本在外语学习中是一种“有待开发的资源”,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人际关系意识[7]。(2005:60)也证实“有剧本的戏剧活动很有利于英语作为二语和外语的学习者们,因为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剧本情节和人物获得更清楚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尽管如此,过程戏剧和传统戏剧在语言教学中的模式却不相同。图1是笔者根据张连跃(2013:24—25)在Bard学院的中文教学案例所归纳的传统戏剧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8]是基于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即:从“可理解性输入”到“内化”再到“可理解性输出”。(张连跃,2013:27)

图2是应用过程戏剧的教学模式,它实际上是Kao和ONeill(1998:119)提出的以过程戏剧为媒介的二语课堂上学习者的发展模式。

根据以上两个流程图,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个教学模式的最后一步是相同的,也就是对学习者的表演[9]做出反馈,但前两个过程则完全不同。

第一,传统戏剧在表演之前,学习者要学习和分析剧本以便他们能理解故事背景、人物语言及心理。这个输入过程是从教师和剧本中获得。而应用过程戏剧的第一步则是教师给出提示,抛出前文本,紧接着是学习者和教师一起讨论创作剧本和人物。这个输入过程是来自教师和同伴,过程也是互动性的[10]。

第二,应用传统戏剧的第二过程是表演出剧本的内容。这个内化的过程注重学习者对剧本人物的模仿,并且越生动越好。换言之,学习者没有必要创作新的故事情节,故事结局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而教师的角色则从第一步的讲解者变成了观众。应用过程戏剧的第二个过程则完全不一样,参与者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讨论合作,通过他们的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来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还可以通过再次讨论, 即兴创作新的角色、 新的情景和新的剧情小冲突。因此,它的结果是大家所不知的,而教师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一个合作者[11]。

总之,这两种教学模式都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但相比于传统戏剧,过程戏剧的要求更高,它的应用“更复杂,更即兴,更灵活”(Kao & ONeill,1998:12)[12]。此外,过程戏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oria, M.. Teaching language through literature[J].Tuttitalia,2003,(27):3—13.

[2]Bowell, P. & Heap, B.. Planning Process Drama[M].Oxon: Routledge,2013.

[3]Cunico, S.. Teaching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rough drama: Some suggestions for a neglected resource[J].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2005,(31):21—29.

[4], M.. 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literature[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tudies,2005,(2):53—66.

[5]Jackson, S.. Process drama: a special space and place for writing[J].The Reading Teacher,2000,54(1):38—51.

[6]张连跃.戏剧在二语教学中的整合功能——基于一项海外汉语教学的案例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1):23—30.

[7]Kao, S.M. & ONeill, C.. Words into Worlds: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Process Drama[M].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8.

[8]范益松.关于教育戏剧的思考[A].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7—29.

[9]郭英德.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与功能[J].天津社会科学,2008,(3):103—107.

[10]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1—6.

[11]周宁.剧本与剧场:戏剧及其研究的观念与方法[J].文艺研究,1993,(4):97—107.

[12]朱寿桐.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8—2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