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研究
2015-07-01冯建力
冯建力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推动高校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在对创业教育视域下开展高等教育变革的必要性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变革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6001902
创业教育的开展要求高等教育作出变革,这种变革主要是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创业教育开展的需要。那么为什么要为了创业教育而进行高等教育变革呢?
一、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的必要性
教育观念的明确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前提。在提倡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有必要树立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方针,并以这种教育方针为指导来开展教育变革。在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变革是十分必要的[1]。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背景要求高等教育从就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向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转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才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传统的高等教育虽然强调大学生群体适应,但是这种适应却是被动进行的,因为在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培养创业型人才,能够解决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市场问题,这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劳动密集型经济也开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劳动力所具有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需求数量却不断减少,所以高等教育有必要重视从就业型人才培向创业型人才培养转变,并以此为依据来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作出调整。
二、创业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变革策略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在创业教育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教育,推动大学生群体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提升,是高校教学管理变革中的关键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高校需要对课程设置、学分制度与质量管理等工作作出变革。
1.创业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变革
鉴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普遍欠缺创业知识与创业意识情况,高校有必要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在体现出对市场需求针对性的基础上丰富创业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从创业教育课程的纵向设置来看,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包括结构性课程与非结构性课程两大部分。其中结构性课程与高校普遍开展的学术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似;而非结构性课程则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性,即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建设、创业教育氛围的营造等。从创业教育课程的横向设置来看,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包括技术型能力培养课程与社交能力培养课程两大部分。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中,技术性能力培养课程并不罕见,但是社交能力培养课程却并没有普遍开设。事实上,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网络社交,都对创业的长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将创业设置为独立的课程系统,对结构性课程、非结构性课程、技术性能力培养课程、社交性能力培养课程进行分类并分别开展,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以及专业领域知识作出更加深入的认知,并促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理论、创业能力应用到专业创业实践过程中[2]。
另外,以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变革还应当重视基础课程教学课时的增加以及理论课程教学课时的减少。基础课程教学课时的增加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当前高等教育存在专业面较窄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宽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让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所以,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高校有必要适当提升文理基础课程教学课时的数量,从而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并促使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能力。专业理论课程的减少与创业实践课程的增加有助于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如上海大学采取10周上课、三个学期的制度,并且增加了5周的实习与实践活动。这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实践,并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创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为了让学生具有更多更好的创业实践机会,高校可以进行创业实践基地的构建。而考虑到高校资金有限所产生的限制作用,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实践价值。
2.创业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学分制度的变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开始采用学分制度,其中主要的形式——学年制学分制度具有着很多的优点,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取方面更具主动权,可以让高校的教学时限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但是在这种学分制度下,大学生群体可以选择的课程数量并不多,这让大学生群体在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什么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提升等,高校也并没有做出足够的指导。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高校有必要对传统的学分制度作出改革。
高校有必要对弹性学制进行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到,高校有必要采用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支持学生在学业方面进行分阶段完成。即在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学业生涯中,大学生群体可以在得到足够学分的基础上提前毕业,相对于传统的学分制度而言,这种学分制度显然具有着更好的激励性与灵活性[3]。在提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清华大学提出的休学创业为高等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发挥了表率作用。这种制度的实行不仅让学生具有了更多创业的机会,同时也能够确保学生完成高校学业。但是在对休学创业这一制度的态度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并不支持,他们所持有的观点是学生在高校中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是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系统掌握。然而,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方面来看,笔者对这种制度的施行持有赞成态度,因为这种制度的前提是学生修满学分并且有能力进行创业,它要求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考虑后进行自主选择。因此,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并更好地抓住创业机遇。
3.创业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变革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片面性的问题,这种问题表现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者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与管理而轻视教学过程方面的管理[4]。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往往使用考试等形式来对教学质量做出评判,但是考试过程中却很少涉及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实践技能。从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来看,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促进教学结果质量的提升。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方面来看,知识是技能的基础,而技能是对知识的实践与运用。事实上,有很多具备系统知识的人并没有掌握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这与高校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片面性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创业教育引导下,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管理作出评价的依据应当是社会和经济市场,只有在这种评价中,才能让高校教育以及学生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导向作用,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片面性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强调知识理论的传授与掌握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和锻炼。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有必要对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作出变革,即不仅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结果,同时要重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形成过程。同时,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知识理论教学质量的管理,并且要重视技能培养质量的管理,只有如此,大学生群体才能够学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高校也才能够在重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另外,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者有必要以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等内容为课题做出深入的调研、研究与探索,并以此为依据来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指标体系,从而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更符合市场发展与市场需求,并更好地提升发现市场创业机遇、抓住市场创业机遇以及开展创业实践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当做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高等教育变革的过程中,高校有必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学分制度以及质量管理工作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变革,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更好地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2]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3]胡庭胜,侯永雄.不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
[4]李春琴.中国创业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