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永信“操盘”下的真实少林寺

2015-07-01

新传奇 2015年31期
关键词:方丈少林寺少林

从全球各地的商业演出、少林寺网站,到包装后的少林功夫、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寺活跃在商业圈。其多样化出世的“功夫经济”究竟是复兴了文化、繁荣了商业,还是恶搞了传统、迷失了真谛?

近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又被举报私生活混乱、侵占少林寺财产。这位披着袈裟的“CEO”和他背后的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少林寺,又一次成为了世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方丈释永信爱赶时髦

7月25日,网络热帖《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举报释永信私生活混乱、侵占少林寺财产、玷污少林寺名誉。帖子还列出了和释永信有“感情线”的多位女性身份和基本经历。其中,有佛教界人士,有东北女孩,还有弟子的女朋友……个个有名有姓。

释永信,这位披着袈裟的“CEO”,已经以越来越多的惊人之举,使得他和他背后的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少林寺,成为世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这个总是一身黄色僧袍和红色袈裟、略微发福的中年僧人,从1999年8月开始成为少林寺15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方丈。此外,他还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和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他接受各大媒体采访,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吉普车四处旅行,乘坐喷气式客机周游世界,策划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大型表演,与好莱坞名人们亦有过往,并在全球开设少林分寺。《洛杉矶时报》刊登一篇题为《功夫僧人赶时髦》的文章,将他描绘为一位融中国佛教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为一体的成功宗教人士。

3月14日,他在北京开完“两会”,当天夜里11点从郑州赶回少林寺。15日,主持前任代方丈素喜和尚的下葬仪式,同日下午,接待国家宗教局的来访,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少林寺的访问做准备,在北京的两会期间,他还抽空参加了央视《新闻会客厅》节目的访谈。

在一次网络媒体的采访中,释永信感慨,自己每年有超过六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飞,和上流社会打交道,去过的国家现在连自己也数不清。

2014年10月,释永信曾在造访伦敦期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总监李文的采访。李文在事后写到,无论从任何人的标准看,释永信都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和尚,而少林寺也更像是个公司而不是一家佛教寺院。

品牌扩张从少林功夫开始

1982年,随着电影《少林寺》热映,少林寺声名鹊起,少林功夫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直线飙升。五年后,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释永信,看到了“少林寺”这三个字背后的品牌价值,当年成立了少林武术队,并于1989年更名为少林武僧团。第二年,少林武僧團应日本武术协会邀请访问日本,在日本国家电视台、东京杏林大学等处举行了十余场少林功夫表演,由此打开了通往海外的第一扇窗。之后,少林武僧团先后在欧洲、亚洲、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少林功夫。

少林武僧团的表演,为少林寺网罗了大批粉丝,少林寺便顺势联合当地组织建立全球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少林寺负责传授功夫与文化,经营和管理则由当地组织打理。据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明珠透露,目前少林寺有60家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其中,欧洲有25家,分布在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美国有10余家,分布在拉斯维加斯、硅谷、洛杉矶等地。“今后,有合适的地方,少林寺还会继续建设海外文化交流中心。”释永信公开表示。

在国内,释永信通过托管或投资重建的方式不断取得“下院”,在少林寺以外吸引更多游客,并依托众多下院布局了各类投资巨大、占地广阔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到目前,少林寺下院北至天津,南至云南。虽然少林寺并未对外公布具体数目,但有媒体报道已近30所。

然而少林寺并非只有少林功夫,还在向文化影视、食品、医药等与少林元素有关的领域延伸。所以,少林寺输出的并不仅仅是“少林寺”三个字,而是与品牌挂钩的一套体系。

扩张也让少林寺收益颇多。如同无法说清楚自己去过多少国家一样,少林寺到底有多少资产,面对媒体的疑问,方丈释永信从来没有给出过答案。比较清晰的资产是:门票、武功和香资。仅以门票收入一项计算,根据统计,现在少林寺每年游客量在150万人左右,每张40元,少林寺门票总收入一年是6000万,少林寺可以拿其中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500万。

关于武术演出,截至2004年,仅释永信亲自率领的少林功夫表演团体已经走访了60多个国家,表演超过1000场次。据报道,少林寺在美国演出一场的收入在1万美元左右。

作为其他寺庙赖以生存的香资捐赠在此前并不是少林寺的重要收入。但随着少林寺越来越多地介入于社会活动中,香资正在成为另一项主要收入。以一场“功夫之星”大赛为例,少林寺将得到不少于100万的捐赠。

当地政府对少林寺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政府一次拨出260万元,为少林寺修复了主要建筑。2001年,少林寺周围两个行政村及武校、商店等被迁出景区,登封市为此投资2亿或3亿多元,拆迁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拆迁人口两万多人,意图恢复“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风貌。庙产整修部分花费5000多万元,其中登封市出资200多万元,郑州市出资500多万元。

毁誉参半的“功夫经济”

美国人常说,中国人有两个东西最具魅力。一是使人津津乐道的“关系”;一是神秘而使人敬畏的“功夫”。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和祖庭圣地,自古就以正信正气、为国为民作为入世道德和人格理想。“禅武合一”是少林功夫主流思想,并成为僧人修习少林功夫的目标和理想境界。禅心运武,透彻人生,无碍无畏而大智大勇。历经明末清初,少林功夫臻至颠峰,其与禅、医并称,世人誉之“少林三绝”。它们的神秘,建构了世人的敬畏和崇拜。时近二十多年以来,“少林热”逐渐风靡全球,历久不衰。

但是,少林寺如何面对历史承传和遗留问题、如何为少林寺和少林佛教、少林文化定位,回应市场化、全球化的挑战,一直存在着难以平息的争论。这些现象,虽出现在少林寺,但对中国佛教而言,却具有相当普遍性。

有学者认为:少林寺也是为国家作贡献,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创品牌。少林寺功夫经济的巨大产值,不仅把一个地区的经济拉上去了,也彻底改变了周围乡村的生活。原来方圆百里就一个村,统称少林村。这些村显然都形成了一个以少林寺为核心的经济生态圈。少林寺的方丈俨然成了这个地区的主要角色。村民们说:“古代的少林寺,除了布施之外,佃农耕地是少林寺最大的收入了。后来经历几次历史变化,这些佃农就围绕着寺庙成了定居的村民。而现在,他们又要依靠少林寺吃饭了。”他们还说:“如果没有功夫,少林寺周围的村落或许还是贫穷的小村落。”为此,周边一些村庄的居民还在不断往少林寺靠拢,少林寺周围的村庄迅速发展。

显然,以寺庙为中心,同时整合社会政治、经济力量,特别是那种被议论很多的“宗教搭台,经济唱戏”的资源配置模式,已经把佛教寺庙直接置于现代社会更为广大、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官方、社会、民间力量,均可进行这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使佛教能够走出寺庙,在寺庙之内外进行资源的再配置。在此基础之上,少林寺已经多少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及使用的路径,可以“寺庙搭台,佛教唱戏”。佛教、寺庙被融进了社会,甚至被卷入了关系复杂的经济市场。

当然,问题已经接踵而至。不少学者同时指出,从功夫经济的市场化开始,少林寺及其周围的现实生态同时也被改变了。“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在短短20年间似乎就消失了。如果真正把少林寺当作一个文化产业来运作的话,在利用少林寺特有的神圣资源吸引了社会上各种人力、财力和物力之后,当然会出现滥俗和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打着少林功夫的商业演出已经泛滥成灾。最初少林寺组织武僧团出国演出,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进行沟通和理解,期望能把少林文化与精神推广全球。但是,具体负责承办的演出公司,却要以赢利为目的。在资源利用和推广佛教文化之间,冲突不期而至。

传统佛教以寺庙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主导形态即是以寺庙为中心、寺庙-和尚-信徒的认同方式。一旦走出了寺庙,改变了固有神圣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自然也就改变了世人对于佛教的传统认同方式。随着少林寺存在模式的变化,世人的佛教信仰方式无疑也要随之而变,无法再以寺庙为精神安定之局限了。

(《支点》2015年5月刊、《大河文摘报》)

猜你喜欢

方丈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