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合间套种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的选育

2015-07-01韦清源汤复跃陈文杰曾维英

贵州农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木薯套种行距

韦清源,陈 渊,汤复跃,陈文杰,曾维英,梁 江

(广西农业科学院 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530007)

大豆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油脂、蛋白质、保健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1]。目前,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约107 万hm2,木薯种植面积约40 万hm2,玉米种植面积约47 万hm2、果树种植面积约87万hm2,有利于发展间套作。梁江等[2]认为,选育适合间套种大豆新品种是广西当前及未来大豆育种的重要方向。选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广西较大规模的大豆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前以系统育种和引种为主,80年代后主要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3]。广西先后育成并审定的春大豆品种有柳豆1号、柳豆3号、桂早一号、桂早二号、桂豆2号、桂豆3号、桂春2 号、桂春3 号、桂春5 号、桂春6号、桂 春8 号、桂 春9 号、桂 春11 号、桂 春12 号等[2,4-15]。从育成品种的数量看,绝大部分 品 种都是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6]。这些品种的育成,对广西大豆生产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大豆种质资源。长期以来,广西大豆品种的选育主要以高产优质为主要育种目标,育成的春大豆品种多数株型较高,抗倒性及耐阴性较差,真正适合与甘蔗、木薯间套种的优良品种较少。因此,笔者等以适合间套种为主要选育目标,针对大豆间套种条件下的逆境,包括抗旱性、耐阴性、抗倒性、抗病性,并结合产量、生育期等因素,选育符合要求的大豆新品种。以桂春3号为母本,外引材料中作97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选育出植株较矮,粒大,产量潜力大,适合间套种的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原桂610),并于2013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3001号),适宜广西各地区推广种植。

1 选育过程

1.1 选育目标

以高产、适合间套种为育种目标,选育大豆新品种。

1.2 亲本来源

母本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育成的春大豆优良品种桂春3号,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耐阴性强,耐肥抗倒伏,抗病性强;父本中作97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外引材料,特点是结荚密,产量高,蛋白质含量较高,抗倒伏,抗涝,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1.3 选育过程

图示 桂春15号(桂610)的选育过程Fig.Breeding process of Guichun 15(Gui 610)

2002年开始配制组合,在田间采用母本去雄,采集父本花粉人工授粉方法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后代材料17 个荚共29 粒种子。2003年开始进行F1代繁育,F2代起,从生长正常的植株上每株采1~2个成熟荚混合脱粒,作为下一世代的种子,每年繁殖2代,直至2005年F5代止;2005—2006年用系谱法,选择植株矮壮,白花,灰毛,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形成株系,并于2006年(F7)决选品系定名桂610。2007—2008年在广西玉米研究所进行春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桂610表现出高产,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选送参加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参试代号桂610)。2009—2011年参加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2年在广西各春大豆主栽区示范试种。2013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豆2013001号),定名为桂春15号(图示)。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广西第十周期(2009-2010年)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表1)表明,在2009-2010年,桂610平均产量2 824.05kg/hm2,比 对照种桂春1 号增产8.7%,居第2位。2年 统 计10 点 次 中 有8 点 次 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80%,2点次比对照减产。

2.2 生产试验

2011年生产试验结果(表1)表明,在6个生产试验点中,桂610平均产量3 059.85kg/hm2,比对照种桂春1号增产12.3%,居第1位。6个参试点中5个试点比对照增产。

2.3 示范试验

目前,广西春大豆以间套种为主,为检验桂春1 5号(桂610)在间套种条件下的表现,2012年课题组在春大豆代表区域都安县、武鸣县、百色市、巴马县等地将其与甘蔗、木薯间种示范试验。结果(表2)表明,桂春15 号在间种条件下平均产量为2 070.0kg/hm2,比对照增产25.5%,增产效果显著。表明,桂春15号(桂610)适合与甘蔗、木薯等作物间套种。

表1 桂春15号在广西第十周期(2009—2010年)春大豆区域试验及2011年生产试验的产量Table 1 Yield performance of Guichun 15in the 10th regional experiment carried out during 2009-2010

表2 桂610在广西各地生产试种的产量(2012年)Table 2 Yield of soybean variety Gui 610in production test carried out in Guangxi in 2012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桂春15 号在区域试验中表现全生育期春播100d,株高45.1cm,主茎10.6节,分枝2.6个,单株 荚 数33.3 个,单 株 粒 数70.1 粒,单 株 粒 重13.7g,百粒重21.5g。该品种生育期中等,植株较矮,节数分枝数多,结荚多。

3.2 植物学特征

桂春15号生长健壮,直立型,有限结荚习性,花色白色,茸毛灰色,荚淡褐色,粒大,粒椭圆,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较耐阴,落叶性良好。

3.3 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桂春15号粗蛋白质含量为43.44%,粗脂肪含量19.57%,两者合计为63.01%。籽粒品质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较高。

3.4 适应性

2009—2010年区域试验,参试10 点次中有8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的80.0%;2011年生产试验,参试6点次中有5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的83.3%。桂春15号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适合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3.5 抗性

通过2009—2012年多年多点试验观察记载,桂春15号表现出耐旱性强,抗倒伏,抗病性较强,较耐阴等特点,符合间套作品种特征。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地块,不宜选择肥力过高和刚开荒的酸性土壤地块。用小型机械对甘蔗宽行进行犁耙,耕深30cm,应达到碎、平、无杂草。根据甘蔗行距大小,开1~3行大豆播种沟,大豆行距40cm,沟深10cm,宽20cm。

4.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甘蔗间种春大豆,新植蔗可采取同时播,或先播甘蔗后种大豆2种方式,新植蔗和宿根蔗地大豆播种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习惯而定。大豆尽量早播,一般2月中下旬—3月初为最佳播种期。若甘蔗行距在1.0m 以下,甘蔗行间间种1行大豆;若甘蔗行距在1.0~1.2m,甘蔗行间间种2行大豆;若甘蔗行距大于1.2m,甘蔗行间间种3行大豆。大豆穴距20cm,每穴播种3~4 粒,出苗后留2~3株,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

木薯间种大豆,可采取同时播,或先播大豆后种木薯2种方式。大豆一般宜在2月下旬—3月上中旬播种,木薯可在2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若木薯行距小于0.9m,木薯行间间种1行大豆;若木薯行距在0.9~1.0m,木薯行间间种2行大豆;若木薯行距1.2m 以上,木薯行间间种3行大豆。

4.3 加强田间管理

1)施肥。不施基肥,靠吸收甘蔗基肥或施300kg/hm2复合肥混施于播种沟内作基肥。适时追肥:大豆出苗后施复合肥225kg/hm2,尿素75 kg/hm2,结合中耕除草培土。

2)化学控草、控徒长。播种后土壤封闭,即大豆播种后当天或次日用金都尔或乙草胺喷洒表土进行封闭,控制杂草生长。化学控徒长即在分枝期至开花初期如大豆出现植株徒长情况,用烯效唑或多效唑根据徒长情况喷施1~2 次(烯效唑30~60mg/kg或多效唑180~250 mg/kg,对水40~50kg喷施茎叶)。

3)加强水分管理。春大豆开花至鼓粒期容易遇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结荚成熟期遇雨季,要及时排涝。

4)加强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期间主要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豆芫菁、蝽蟓等,注意及时防治。

5)适时早收。广西春大豆成熟季节多雨,成熟豆荚遇水容易霉烂,因此应及时收获。一般在植株、豆荚变黄,籽粒归圆,中下部叶片脱落时收获。

5 结论与讨论

1)适合间套种的大豆品种要求成熟期早,产量高,耐阴性强,抗倒伏等特征特性,因此,在亲本及后代的选择上,应重点突出品种(品系)的耐阴、抗倒伏等抗逆境特性[13]。目前,广西优良新品种的普及率不高,适合间套种环境的新品种较少,因此,生产上需要适应性更强、抗逆性更好,增产潜力更高、品质更优的品种[17]。桂春15 号是以桂春3 号为母本,该亲本的特点就是蛋白质含量高(46.47%),耐肥抗倒伏,抗病性强,耐阴性强;以中作975为父本,特点是抗倒伏,抗涝、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结荚密,属于高产,蛋白较高,抗病品种。父母本优缺点互补,经有性杂交,后代精心选择与淘汰,育成高产、优质、耐阴性强、抗病抗虫性强的大豆新品种桂春15号。

2)间套作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资源的高效种植方式[18]。甘蔗间种大豆已经有较系统的研究[19-24]。当前,应加强桂春15号与甘蔗、木薯、玉米、果树等作物间套种技术的配套工作,重点研究各作物间最佳播种时间,最佳播种密度,加强施肥试验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技术研究。

3)桂春15号高产稳产,品质优,生育期中等,植株较矮,结荚多,籽粒大,耐旱性强,较耐阴,抗倒伏,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强。适合与甘蔗、木薯间套种。适合广西各地引种种植。

[1]张 军.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QTL关联定位及优异变异在育种系谱内的追踪[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2]梁 江,陈 渊,韦清源,等.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桂春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16-219.

[3]孙祖东.广西大豆的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1999(1):49-51.

[4]周耀林.大豆新品种柳豆1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1994(2):58-59.

[5]陆文科,兰生葵,梁文育,等.大豆新品种柳豆3号的选育[J].广西农学报,2007,22(2):13-25.

[6]徐 昌,陈怀珠,杨守臻,等.春大豆桂早一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1997(6):270-272.

[7]陈怀珠,徐 昌,杨守臻,等.大豆品种桂早二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2004(2):153-154.

[8]魏菊宋.优质大豆桂豆2 号和桂豆3 号的选育报告[J].广西农业科学,1993(4):162-164.

[9]程伟东,梁 江,陈 渊.大豆新品种桂春2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2004(5):418-419.

[10]陈 渊,梁 江,程伟东.大豆新品种桂春3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2005(3):256.

[11]陈 渊,梁 江,韦清源,等.大豆新品种桂春6号的选育[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3):256-257.

[12]梁 江,陈 渊,韦清源.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8号的选育[J].作物杂志,2007(5):90-91.

[13]梁 江,陈 渊,韦清源,等.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桂春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994-997.

[14]梁 江,陈 渊,曾维英,等.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桂春11号的选育[J].广 西农业 科学,2010,41(12):1277-1278.

[15]韦清源,梁 江,陈 渊,等.大豆新品种桂春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1810-1813.

[16]梁 江,陈 渊,冯兰舒,等.广西大豆生产及育种展望[J].杂粮作物,2006,26(5):356-359.

[17]罗培敏,黄拔程,沈 莹.广西大豆生产的发展与思考[J].大豆科技,2010(5):41-43.

[18]杨文亭,李志贤,冯远娇,等.甘蔗-大豆间作对大豆鲜荚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31(3):577-582.

[19]徐 昌,王智昭.甘蔗套种大豆配套技术开发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1992(6):256-257.

[20]王玲娟,许如根.甘蔗套种春大豆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1998(6):50.

[21]吕晓峰,乐金莲.春植蔗田间种豆菜作物产量及效益[J].甘蔗,2007,7(2):28-30.

[22]黄福先.甘蔗间种大豆高产栽培经验[J].科学种养,2009(2):13.

[23]吴建明,李杨瑞,杨丽涛,等.甘蔗间种大豆的试验[J].作物杂志,2011(5):111-113.

[24]车江旅,吴建明,宋焕忠.甘蔗间套种大豆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1(8):898-900.

猜你喜欢

木薯套种行距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挖木薯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