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语文,回味悠长矣
2015-07-01植丽萍
植丽萍
(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初中语文教师有时真像慈父慈母喂食婴儿那样,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嚼碎嚼细嚼烂,生怕孩子哽着、噎着或者呛着,结果咀嚼功能早已完备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咀嚼一切,甚至吞咽也渐渐费劲,自主思考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枯燥乏味的念头与日俱增。这样的语文教师仍然未能领悟有一种意味深长的爱叫做放手的语文。
一、初中语文教师长期大胆放手以便让学生主导学堂
现在仍然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喜欢自己唱独角戏,什么问题都自己大包大揽,并未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角色——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有的语文老师这样概括:一根粉笔教到底,一堂课灌到底。一节课下来即使声嘶力竭,也根本不愿意或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导学堂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提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大胆放手,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彻底告别传统“填鸭式”教学,要能与时俱进,竭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大力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俯下身来以对话方式倾听学生心声,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演员”华丽转变为“导演”,让单向知识传递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学堂”。
有的初中语文教师仅在开设公开课时让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公开课后则常常喟叹,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实效较少等。究其原因,这些教师在家常生态课中很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未能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却想在为数不多的一两次公开课中为所谓的高效课堂贪多求全,让学生面面俱到地探究所有无论难易的知识点。殊不知,探究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宜少而精,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搜集、筛选、整理学情,尤其是学生最迫切又有典型意义的语文方面的精神需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当然,初中语文老师要在家常生态课中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良好习惯,则自然缺乏探究合作方法和能力,无法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也就无法发挥探究合作学习的效益。
有的初中语文老师干脆彻底“放手”,选择盲目跟风,长期依赖慕课——为了增强知识快速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大规模的开放课程。此等课程虽然可以突破区域限制,让学生自由分享相对有限的经整合后的优质资源;可以自主调节学习节奏的快慢等,但是,慕课失去了以往语文课堂中的欢声笑语及相互感染的学习氛围,失去了以往语文课堂中根据学生学情现场生成的精彩对话。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贾积有说:“对于慕课课程的学生言,他们的学术背景和学业文化准备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成果非常难以控制,也很难监测。”简言之,慕课缺少针对性,不能分层教学,更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学策略顺势而导,没有彻底改变接受性学习实质,难以确保教学质量;老师则可能沦为视频播放员和观看者,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师放手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初中文言教学不放过每一段落的逐字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然很受部分教师欢迎,因为这样的课堂不用太多的附加备课准备和过多的课堂机智;更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只等老师的规范化译文“新鲜出炉”就行。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甚至学习初中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窄化文言文学习内容。正如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所分析的,文言文的学习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 (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它应该有丰富的内容,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学习几个特殊的句式。试想理解词义、句义和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方面,尚且不肯让学生借助教材丰富的文本注释和工具书合作探究学习,那在对文言文文学方面的欣赏上更不愿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下去,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的现象何足怪哉?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一种重要的影响课堂效率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能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发挥作用。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你在给你的朋友一些帮助的时候,你的精神才会变得丰富起来。”其实初中语文课堂,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方面的欣赏,还是文言文阅读方面的欣赏,完全可以放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彼此互动,促进其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培养其综合能力,丰富彼此的精神世界等。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我们不妨看看山东省昌乐二中的成功做法。该校大力倡导“271”高效课堂,即将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活动划分为“271”三个部分:课堂上20%的时间为老师讲解、引领、点拨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7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学生自学、练习、讨论、展示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10%的时间(课堂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巩固、落实、拓展、深化、提高等。我个人认为,对于语文课堂时间的分割,不必拘泥于“271”形式,可以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而更灵活。这种课堂模式的关键在于合理搭配的组内异质而组间同质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语文教师综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初中生语文水平、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交际能力、人际关系、学生编组意愿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将小组相对固定。如果像大多数公开课展示的那样,临时按座位就近组合,则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缺少有效组织、有效管理、有效评价,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而合理搭配的小组往往能在组内讨论时给每个成员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激奋的水平状态,无形中培养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小组讨论后形成的小组意见,通过组与组间的交流,汇合成集体意见,常常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强大能量。
三、初中语文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在运用推广过程中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如只有小组之“形”没有合作之“实”、合作小组成了某些学生的“避风港湾”、小组合作时间成为部分教师的休息时间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夸美纽斯也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一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能达到夸美纽斯所描述的理想境界的教育方法,如同桌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课后好朋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等,这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益补充,让学生用智慧启迪同伴,是对学生集体的再生性教育,同伴之间互助共赢的成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感恩等。
无论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还是现代学校里长期流行着的学生“结对子”学习,都是很好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我国教育史上,同伴互助学习源远流长,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经典著作《学记》中就提及过“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记》认为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互相观摩、互相切磋、互相启发、补偏救弊、取长补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种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着的经验世界里,每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平时教学中,虽然同时同地同一个人教学同一个内容,但会形成学习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形成学习上的优势互补。总是一个人冥思苦想,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罗杰斯还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且对双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实际上,分享越多收获就越多;不分享,则永远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中的“兵教兵”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形式。洋思中学强调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兵教兵”体现在“后教”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优生与后进生搭档,让先会的学生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验不会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帮助不会的搭档,而教师主要进行点评或适度补充更正。课堂外,教师指定一名学优生帮一帮、带一带后进生,单独辅导其薄弱环节。我认为,“兵教兵”是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最有效教学策略。洋思中学的教学事实也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仅能有效促进后进生转化与健康成长,让学优生自己也有紧迫感,也能促进其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表述能力、沟通能力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也是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无穷魅力。
四、初中语文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
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评价策略,如自评及互评等,能正确引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多重理由,并反思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流程。日积月累,学生能知己知彼,评判是非曲直,更重要的是能从对方评论中受到一定启发,时而茅塞顿开。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精神,重视个体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力,看重个体认真倾听、及时概括和听取队友意见的能力。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作者)强调:“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这里说的“切磋相起”意味着共同探讨、相互启发,意味着在相互切磋时互相评价,从而解决疑难、丰富知识、纠正谬误、发现真理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倘若没有经常性的互相评价,极易像颜之推所说的“谬误差失者多矣”。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 “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我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叶圣陶先生有同感,意识到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及互相评价显得异常重要,否则事倍功半。令人不解的是,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往往忽略学生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学生埋头苦作后,语文教师就不遗余力地“详批”、“精批”,甚至改错别字、规范标点符号等。长此以往,语文教师整天为批改作文而手忙脚乱,但大多数学生只看看评分、读读评语而已,对老师煞费苦心的劳动无动于衷,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其提高作文素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中说:作文“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个人习作,既然是初中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个人习作呢?首先引导学生自评,学会清晰阐述自己的写作意图,寻找习作亮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引导每一位学生结合其他学生的自评,既能客观公正地宏观评价,又能微观点评其他学生的习作。如就某次习作或某几篇习作,引导有的学生着重负责宏观评价,评价文体是否清楚、琢磨主旨是否明确、透视结构是否清晰、审察选材是否妥当等;就某次习作或某几篇习作,引导有的学生负责微观点评,推敲和斟酌语言、检查标点符号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和漏字,等等。自评学生结合形式多样的他评,可以驳斥他评,维护原作;可以为他评点赞;也可以结合他评升格习作或进行局部增、删、改、调,等等。
当然,立足于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学生自评及互评等课堂谋略与机智,可以结合学情,大胆放手,采取灵活多样的开放教学策略,尽量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师生氛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让学生感受到中学语文悠长的回味。
[1]张仁贤.名师谈高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龚如君.让语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黄昭明,戴礼章,黄琼.走向高效课堂[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4]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