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质量监控实证研究
2015-07-01孟铁英程璐璐
孟铁英,程璐璐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外语教学与语言文化研究】
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质量监控实证研究
孟铁英,程璐璐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成为可能。该研究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进行理论阐释以及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开始予以关注。不可否认,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控,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完美融合。
网络环境;大学英语;合作学习;质量监控
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合作学习”的概念,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业的提高以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发展成为一种领先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际,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应起着支撑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学生可参与到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中去,体验、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1]5国内关于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仍处初始阶段[2],目前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一是主要集中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屈指可数;二是关于合作学习的校本研究不多。因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进行理论探讨以及实践研究,以期从定量角度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并验证此种模式的可行性及效应性,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完美融合。
一、网络环境下英语合作学习模型的建构
信息技术作为情景创设工具、个性化辅导工具以及交流工具等[3]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外语教学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以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合作学习在网络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超越传统封闭式教育形态能力为先导,培养生生、师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习者创造有效的交互环境,学习者通过此种方式进行趣味学习。[4]笔者以信息技术理论以及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既注重语言的输入又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意义,诠释出英语学习的资源共享性以及合作性。该模式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资源共享系统、合作互动系统、评价系统以及质量监控系统为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是网络平台。该平台对如下五种系统起到支撑作用。这里指的是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网络的软硬件设施。
二是资源共享体系。该体系为学生提供教师筛选好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例如英语学习网站、慕课链接网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等。
三是合作互动体系。该体系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建教学论坛、微信电脑版、腾讯QQ、互动社区等就某一语言点或问题进行实时的合作互动交流。
四是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相应的反馈,以便形成动力机制激励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这里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师生互评的量化体系表。该量化体系表从学生的学习技能、情感状况以及认知能力来考查合作学习的效果。其中,学习技能以及情感状况可通过量表进行测量,而认知能力可通过测试来获得。该系统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可以达到以评促教的作用。教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拟定下一步的合作学习方式与内容。
五是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管理、教学两部分组成。管理部分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管理与监督,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有条不紊地提供相应的语言知识以及介绍相关的策略,比如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教学部分指的是教师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标准,将课程分成相应的学习板块,并就每个板块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情感、技能以及认知目标)、学习技巧。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以及测试中涉及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质量监控体系以板块的形式来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黑龙江省某地方综合性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共计80人(两个班级)。以情感、技能以及认知目标为选择标准,选出两个情况大致相同的班级(临床1班为实验班级,临床2班为对照班级),并且两个班级的受试人数均等(每班40人)。
(2)实验工具。实验涉及的实验工具为两个大学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实验(简称“认知卷”,该试卷为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A、B卷)和学生学习情感调查表(简称“情感量表”)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技能调查问卷(简称“技能问卷”)。“技能问卷”“情感量表”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设计而成。在设计该类问卷的过程中,笔者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中搜集针对性的题目,就实际情况编制而成,请专家进行审阅,并在小范围内进行预测,而后进行修订形成最终问卷。其中,前测和后测中均使用相同的“情感量表”和“技能问卷”。“情感量表”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前后的情感变化情况等。“技能问卷”主要涉及英语学习技能、社交技能、推断技能、合作技能以及网络信息应用技能等内容。两份问卷总分均为60分,每份问卷共计20道选择题,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非常赞同”“赞同”“不确定”“不赞同”。两份问卷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的数值为4、3、2、1。“认知卷”被整合成百分制,便于统计。
(3)实验过程。两个班级均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4册,教学任务相同,即10个Unit的学习任务(每个Unit都有相应的主题,以便学生围绕此主题展开合作学习),在学习之后,就上述话题展开论述。但两个班级使用的教学方法各异,即教师在参照班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对于实验班,教师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时长、教师以及练习时间等情况均相同。研究者事先并未告知学生此次实验的情况。实验的具体过程是先进行前测,以确保两组被试水平相当,之后进行教学干预,最后进行后测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分析
笔者基于学习策略培训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借助SPSS 19.0进行分析。两个班级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中技能测试和情感测试的差异性借助配对样本t检验。上述两种t检验全部使用双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对照班、实验班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1可知,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情感、认知以及技能的前测中结果不显著(P>0.05),这表明两个班级在干预教学之前,其情感、认知、技能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对照班和实验班具有可比性。
表2 对照班、实验班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2可知,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后测中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判断出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确对实验班学生在情感、认知以及技能上的得分有一定的影响。
表3 实验班学生情感、技能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从表3可知,实验班学生在情感以及技能测试中,实验前后的分值成相关系数(C=Correlation)分别为0.468以及0.494,显著值(Sig.)分别为0.016和0.006。这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情感以及技能上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0)。所以,可以说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确对实验班学生情感以及技能有一定的影响。
上述数据表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是可行的,教学实验也验证了这种模式的有效性。
1.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大幅提高,可以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前、后测差异的显著值推断出来。随着教学进度的展开,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英语合作学习策略对其影响深远,因此他们的认知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班学生的认知后测虽有提高,但程度与实验班相比不够显著。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与高水平同伴进行交流,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与此同时,高水平学习者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纠正,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培养技能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从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情感以及技能方面的前后测试有显著性差异。解释显著性的唯一理由是在教学干预中是否采用英语合作学习策略。实验班学生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策略后,学习自主性有了明显改善。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后,学生的英语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合作技能显著提高,并且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改善。Effandi Zakaria[5]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自信心。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可以使教师转变角色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动摇,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有助于专业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
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而言,是很大的变革。这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模块,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材,还需要探究教法以及了解学生,从知识型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这将有利于教师实现良性动态发展。
四、实验讨论
在进行教学干预的过程中,为确保两个班级学生的一致性,笔者选择相同教师对两个班级进行授课,而且在上课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教学内容,即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授课中这也并非易事。因此,在对照班的教学中,一些小组探讨式的合作学习策略在无意中被运用,导致实验数据多少会受一些影响。
虽然实验结果表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确对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笔者注意到高分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性,能控制整个任务进程,扮演着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这种情况对学习的效果不是有利的。尽管低分学习者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但情感调查表中显示他们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推广力度,将动态监控、过程监控以及结果监控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效的全程监控之下进行学习。
五、结语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其情感、认知以及技能方面会大幅度提高,其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会得到培养,这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并符合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标准。
本研究由于时间有限,调查对象仅局限于本科二年级学生。对于目前建构的理论框架还有待研究者日后加以修正和完善,以便在其他研究对象中推广,验证该框架的普适性。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宜梁.论小组协同学习法——再论开放学习方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0,(12):34-38.
[3] 胡加圣,冯青来,李艳.信息技术在与外语课程整合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性[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72-76.
[4] Spian R. Can Cooperative Learning Maximize the Effective of Web Quest Used in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iJET),2012, (7):58-64.
[5] Zakaria 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J].Creative Education,2013,(4):98-100.
【责任编辑 贺 晴】
The Empirical Study of Quality Control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MENG Tie-ying, CHENG Lu-lu
(Public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English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feasible. This study makes theory explanation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college English cooperative learn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English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academic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Meanwhile,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ing strategies.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re definitely exist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cooperative learning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e need undertake the corresponding quality contro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course.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English; cooperative learning; quality control
2015-04-01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对自主学习课堂的质量监控研究(JG2013010526);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WY2014040-B);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质量监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YWA2012-032);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监控研究(JKA2013-024)
孟铁英(196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程璐璐(1987—),女,辽宁沈阳人,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部教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H315
A
1009-5128(2015)16-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