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角下教学设计研究态势探析
2015-07-01王红艳
王 红 艳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数字化视角下教学设计研究态势探析
王 红 艳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教学设计再次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而更好地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需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国内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为此,研究运用共词分析法,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目前研究热点,即基础理论与模式研究、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元素研究、网络学习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有效实施影响因素研究和关注学习者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研究等。今后应加强开展宏观视角、多元化视角和数字化创新视角的教学设计研究。
教学设计;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学习的蓬勃发展阶段向遭遇挑战,内涵发展的转变,教学设计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这些研究既有原有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引进与吸收,又包含有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创新与发展需要批判性地继承,需要对所需突破的领域进行全面了解、把握与反思。为此,教学设计研究者需要采用多重视角审视教学设计研究历程,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与其他学科、行业交叉融合的新课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研究者对教学设计研究历程进行审视, 2008年,高洁、杨改学[1]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2007年CNKI中教学设计文章进行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是教学设计的重心,其次是教学设计理论、资源设计、教学设计应用等研究。2011年,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2]以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的变迁背景为线索,提出当前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应用研究、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研究、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研究、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和新兴学习形式的设计研究,并预言教学设计的未来研究趋势为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交叉研究与应用,注重符合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注重激励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注重绩效理念与绩效技术的引入和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
由此可见,目前对于教学设计的综述研究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教学设计相关研究维度为类别,对现有研究进行内容分类;二是以某一教学包含的因素发展历程为线索,对各阶段教学设计研究的内容与热点进行归类探索,但也由此看出目前教学设计的综述研究结论存在主观臆断、信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将运用客观的计量学手段——共词分析法从论文的关键词入手,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对2000—2006年和2007—2013年两个不同阶段教学设计研究热点进行比较,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数据来源
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中教育技术专业期刊论文为检索源,检索项为“篇名”或“关键词”,检索词为“教学系统设计”或者“教学设计”,匹配为“精确”的检索方式对《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等11种教育技术专业相关核心期刊进行检索,获得1990篇文章。为了提高研究信度,对1990篇文章进行逐一筛选,将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政策宣传、新闻广告、领导讲话、通知、卷首语等无关样本剔除,最终确定1921篇论文为本研究的分析单元,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统计情况
2.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隶属于情报学研究领域,现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结构与热点分析。[3]它是利用文献集的词汇群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代表的学科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当前共词分析常用方法有共词词频分析法、突发词监测法、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共词关联分析法四种。本研究主要利用前三种方式,对1921篇论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首先,对含义类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修改,如同一篇论文关键词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合并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篇关键词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统一修改为“建构主义”,“E-learning”“e-learning”或“E-Learning”修改为“E-Learning”等,“混合学习”“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均修改为“混合学习”;最后,去除对反映主题没有积极意义的“过程”“影响”“发展”“启示”“现状”等关键词。整合统计获得3302个关键词。
3.研究工具
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4]Bicomb软件主要是进行词频统计并生成词篇矩阵;SPSS 19.0软件是对Bicomb软件提供的词篇矩阵转换为Ochiai系数的相异矩阵,并进行聚类分析,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对2000—2006年和2007—2013年两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进行统计、比较。
1.两个阶段高频关键词比较
不同阶段教学设计研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两个阶段中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建构主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远程教育、网络环境等14方面始终是教学设计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设计前后研究的两个阶段中,多媒体、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CAI、专题学习网站等最早电化教育研究词汇已逐渐淡出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而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教育游戏、混合学习、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活动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精品课程、概念图、课程设计、思维导图、概念图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关键词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出来,见表2。
教学设计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受外在社会环境及学科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迅速改变着人类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这就促使教学设计研究者应加速探索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传播方式等,所以涌现出一批研究者针对已有学习研究经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不同情境脉络中的学习发生机制、运行过程、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探索,提出若干关于学习的相关研究,如有关学习方法理论方面的“活动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教育游戏”等,学习方式方面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内容传播方式方面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二是随着教学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其研究除理论方面外,应用研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主要体现在具体课堂教学,即如何利用技术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如何利用技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成人教育培训,即为了实现预期培训效果,如何设计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学习共同体等。
表2 两个阶段词频≥10的关键词
注:后带*为本阶段独有的关键词
2.2007—2013年阶段突发词监测分析
对于以主题词A为中心词的研究领域组成,所有相关主题词的共现频次不同,即可构成该研究领域中的高频词与低频词,高频词可反映研究领域热点趋向,而低频词的变化可能影响到该研究领域的组成状态、性质及发展。因此共现分析应重视部分突发词的变化情况。突发词监测是从关键词自身发展变化出发,关注主题词A构成的词团中低频磁的相对增长率[5]。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影响未来教学设计研究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研究对后一阶段新兴的关键词进行逐年统计分析,见图1。
图1 突发新兴关键词监测图
通过2007—2013年阶段的突发新兴词监测图,可以看出,第一,该阶段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中,有关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在线学习、教育游戏发展趋势为快速增长,而认知负荷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移动学习、混合学习、活动理论、思维导图、精品课程和概念图方面的发展趋势为稳步增长。第二,该阶段教学设计研究点新兴了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思维支持下的一线教师教学设计要素、能力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主要由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几个关键词构成的词团变化体现;二是学习方式创新的信息化环境下个别化、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设计研究,主要由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和精品课程几个关键词体现;三是基于智力支持的学习行为解释下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实践反思,主要由活动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思维导图、概念图和教育游戏几个关键词构成的词团体现。
3.2007—2013年阶段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聚类分析先以最有影响力的对象生成聚类,然后由该种子对象与其他相邻的对象再组成新的聚类。两个对象之间越相似,它们之间的距离则越近,反之,则越远[6]。为了进一步探究分析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研究对2007—2013年文献中频次大于11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四类。
图2 2007—2013年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图
分类一,贯穿始终的教学设计的基础研究,包含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研究形态表现的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化、学习设计和教学系统设计。分类二,关注新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元素变革,主要是学习形势、学习环境及支撑理论方面的研究。如认知负荷理论、E-Learning、活动理论、学习环境、学习科学、移动学习、教育游戏、在线学习和建构主义等。同时该类研究也关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主要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实践及网络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分类三,落实教学设计方案有效实施的相关因素研究,即技术如何与教育融合策略、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应具备的能力要素与模型、技术支持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方法等。该分类包含的关键词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混合学习、行动研究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分类四,关注学习者认知取向的有效教学设计研究,即为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研究主要从学习者学习过程出发,深入探究数字化支撑下的教学设计流程及学习者认知流程。关键词包括思维导图、概念图、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四、 讨论与展望
根据对教学设计不同阶段高频关键词对比分析、后阶段突发新兴词汇监测及后阶段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基本可以明确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1.立足社会发展,教学设计的宏观视角转变
经济快速增长和技术不断革新的社会变化使得社会系统处于疲于应付状态,但根据生产关系决定生产方式的思维,可以推断只有不断推进人类社会文化的进步,才能促使人类掌控技术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设计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本身问题,而是运用发展的视角关注如何根据社会变化设计整个教育系统,如何通过教学变革来适应新的社会挑战,如何通过教学变革承担有效应对社会变革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基于此已有不少教学改革者提出多种应对社会发展危机的教育改革处方,如改善教学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重构课堂教学结构等,但这些处方的提出与系统内部微小的调整对于整个教育体系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不少专家提出,教育系统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社会子系统,因此应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审视该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事物特征与其关系,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握教育系统如何发展并解决其与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999年,赖格卢斯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系统,必然会在人类活动系统或社会系统发生重大系统变革时,以相应的方式经历重大变革以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教育子系统的体现是传统教育范式由关注教材内容呈现变为重视学习者需求,由教学内容灌输变为帮助学习者理解,由课堂知识传输、课外知识建构变为课前知识传输、课堂知识建构、标准化教材制定到转型等,创设新学习范式的指导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新范式。
2.立足整合思维视角,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在教育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教学设计领域渴求超越传统的专业化路线,向一切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敞开大门,从此教学设计进入了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此时,北美的教学设计研究表现出重视不同教学设计理论综合、认识科学与教学技术整合的发展倾向。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科学哲学、知识社会学、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大众传播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绩效技术等多领域中的新研究、新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促使教学设计研究需要一个更大的知识共同体得以发展与创新。如认知心理学的情景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教学设计新范式分析学习者的重要理论依据;信息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导致教学设计越来越重视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信息化学习,如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网络教学、精品课程等;绩效技术与绩效理念是一种整体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工具、手段、程序和方法,要求教学设计研究跨越原有思维范式,运用新的角度审视教学系统,如微观角度开展面向学习者的学习设计,或宏观角度关注全部影响教学或学习结果的因素,寻求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高比值的途径等。
3.立足全民教育视角,教学设计的创新化应用
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从技术层面上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体特征,随时随地选听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教师讲课,接受优质教育。因此,从2000年以来,网络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引起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关注,到2007年后,国家大力推进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共享,大量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习网站、远程教育资源等相继问世,有效地支持着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另外,研究者还致力于研究网络教学构成中的教学模式、学习活动、教学策略等因素对学习绩效的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是需要个体有意识地建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将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资源支撑的学习环境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激发与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学习环境创设,而且不仅适合技术支持,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因此,涌现出部分研究者致力于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研究,如虚拟学习社区、教育游戏、在线学习(平台、模式、策略)、移动学习(平台、模式、策略)、E-Learning(平台、模式、策略)等。
五、 结语
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贯穿始终的教学设计基础研究,适应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建构主义语义下技术有效支持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和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五个方面。未来教学设计发展受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凸显出更多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学习途径、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1] 高洁,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19(3):24-27.
[2]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2):47-50.
[3] 崔雷,胡海荣,李纪宾.文献计量学共引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J].情报学报,2000,(4):308-312.
[4] 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EB/OL].(2010-02-03)[2014-11-12].http://blog.science net.cn/blog-82196-271364.html.
[5] Ketan Mane,Katy Börner.Mapping Topics and Topic Bursts in PNA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NAS,2004,101(suppl_1):5287-5290.
[6] 卢纹岱.sps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曹 静】
Study on Instructional Design Area Hotspots and Evolution Based on Co-Keyword Analysis from the Digital Perspectives
WANG Hong-yan
(School of Media Engineering,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again became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th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situ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understood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By collecting the related academic papers, the co-words analysis method used to analyze the key words in the papers, the hot topics are found in this field, such as the basic theory and model 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the new technical teaching design elements, the research of the online learning teaching design, th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t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of focusing on learners’ cognitive orient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and digital innov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co-words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2015-01-05
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TS11772);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研究(2014JYKX027);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秦东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多模态(14TSXK031)
王红艳(1979—),女,陕西蒲城人,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G40-057
A
1009-5128(2015)16-0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