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6-30黄永英
黄永英
【关键词】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92—01
一、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写作主体的发展成长。 作文教学本该是循序渐进,长期实践才能见效的工作,但在课堂上讲的只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而非日常写作。课堂上传授的也只是写作技法,拿着高考的评分标准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模式,忽视了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创新表达,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系统性。教师单纯为考试而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也单纯为考试而写作,以致作文教学寡淡无味,写作毫无感情。
2. 教材编排存在缺失,导致了作文教学的随意空泛。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缺失,已有研究者指出:“以主题来划分单元,同一单元中的课文主题大都一致,全书有明确清晰的逻辑关系。”与之相一致的是作文训练也以主题划分,没有同时设计一个系统的、逻辑严谨的写作指导体系与之对应。加上教师的认识程度、理解水平不一致,专业素养层次水平有差别,给教师的写作教学增加了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空泛。
3. 作文批阅量大效低,致使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鸡肋”。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大都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班学生大都在50人左右,按每学期批阅6篇作文计算,也是一个巨大的作文批阅量。况且,单是批阅后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就不好说一定有效。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待老师批阅的作文都不会认真阅读,用心体悟,精心修改,这在某种意义上使老师批阅作文的巨大付出变成了徒劳无益的劳动。再者,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很难通过老师批阅几篇作文就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它需要时间、阅历、积累和长期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这使学生对作文也不会特别有动力。这样,作文教学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鸡肋”,教师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搞作文教学便是自然的事了。
4. 主体面临新的困境,造成主体的写作生态出现萎缩退化。今天,电脑和互联网早已走进了普通中学生的生活,这使我们的写作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境。视图传媒的高度发展弱化了高中生本就贫乏的想象力和情感,冲淡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个性品质,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造成了中学生对网络过度迷恋,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加之浮躁、喧嚣和功利的现代都市文化的误导,中学生的写作生态出现了严重的萎缩退化,导致中学生读书不够,感情体验不足,很难有抒写性灵的佳作。
二、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1. 找回源头活水,回归重性灵抒写的作文本真。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观察来打开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写作的素材,增加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知与体验,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并逐步养成联想、想象和思考的习惯。同时,写作教学应少一些功利的色彩,不能只做技巧性的指导,为得高分服务;要给学生敢于说自己话的勇气,强调对真性情的写作,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主动体验和创新表达,重视学生自主写作意识的培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见到灵动的、言之有物的佳作。
2. 用好教材范例,开发读—悟—写结合的作文教学资源。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为整体知识,引导他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当然,教材只是范例,面对着缺乏作文教学体系的教材,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的隐形功能,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并驾齐驱,打破读写脱离的陋习,把仿写、续写、缩写、扩写、译写、补写等写作教学恰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力求在“读中悟写、以读导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文学营养,并把这种营养转化为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创新写作训练,关注写作主体的作文素养和个性张扬。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树立每篇作文写出来都是要给读者看的理念,其次,让学生建立素材意识。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途径亲近大自然,寻找体验和感悟,建立素材意识。再次,要坚持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养成学生自改作文、互改作文的习惯。
三、构建教学体系,实现写作训练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要上好作文课,自己必须要对作文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对取材、立意、构思、草拟、修改等环节之间的联系要胸有成竹,教学中要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学中不仅要做好一次作文指导的充分准备,还要做到一学期、一学年、甚至高中三年的作文训练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