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探索与研究
2015-06-30许宝娟张明明
许宝娟 张明明
摘 要: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的人际沟通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逐步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培养
1 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人们要想有所作为,学会沟通是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行业需求多样化的时代,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的人生课题。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多项纲领性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仍存在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端,高职院校往往过多的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是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事实上,学生要掌握这项能力,只靠自己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开设人际沟通课程,对学生加强教育与引导是十分必要的。进行人际沟通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 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分析
2.1 人文课程开设较少,未形成完整体系
俗话说: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人文素养和品德在学生就业创业以及长远发展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深远影响。而与之相对应的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往往过于强调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大量压缩人文课程课时,经常让人文课为专业课让路,只是应付性的开设几门人文公共课程,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没有深度,授课方式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授课效果较差,人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对其品德的塑造作用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2.2 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不足,整体素质存在缺陷
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广,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育教学和学习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1],但是与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很多极端案例反映出的是有些人因过于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能力严重退化,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社会。尤其是青年学生,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往往冲在第一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不再像以前一样重视打造和諧的人际关系和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再就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就业倾向和实践要求,专业课一般都比较枯燥,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交际范围较窄,人际交往障碍较多,专业技能掌握不了,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2.3自身因素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这一代青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且家庭条件较为丰裕,全家人共同努力抚养一个孩子,过于迁就孩子,这也往往造成孩子较“独”,因自小就是以“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意识,囿于此,该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较多障碍,人际关系较为紧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3 多措并举,切实提升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对学生成长进行正向干预,在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全面发展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3.1 重视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正规渠道。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职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强调学生技能素养的提升,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合理开设人文课程,形成系统的人文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打牢人文课,精讲基础课,强化实验课,增加特长课,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技巧,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积极主动地与同学、父母、教师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2],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口号落到实处。
3.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水平
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创新人文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为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尝试进行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大力推行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3.3 注重教学与实践衔接,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不仅要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要在实践中强化训练,注重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帮助提高实际沟通能力。事实证明,做好教育与实践的衔接,坚持实践育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将学生真正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有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12).
[2]陈庆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方法[J].文教资料,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