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6-30郭华良陈健

中国市场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转型数字化

郭华良 陈健

[摘 要]2013年是国内数字出版的政策大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这种政策支持给我国的数字出版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向传统的出版提出巨大的挑战。作为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出版如何顺应数字化趋势,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68

1 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现状

数字出版被公认为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方向。近十年来,在技术推动和新媒体企业的带动下,我国的数字出版取得了快速的进展,成为整个出版产业中最具增长力的领域。2013年7月8—10日第五屆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召开,会上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40.47%。短短两年时间,中国数字出版产值实现了从千亿元向2000亿元的迈进。其中,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与网络游戏依然占据收入榜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和数字报纸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增长幅度均超过30%以上。其中,电子图书(Ebook)的收入规模为31亿元,是2011—2012年度7亿元的4.43倍,呈快速增长态势。

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出版的数字化程度较高。在基础教育领域,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推出了教学资源库、在线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系统等多种数字化教学产品。相对于国际大型教育出版集团,国内教育数字出版的起步时间并不算晚,国内也有不少教育出版单位积极致力于搭建自己主导型的数字出版资源集成平台。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平台的建设,目前建成的平台有:网络出版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移动出版平台。高教社、人教社、外研社等一些大的出版单位也都建成了较成体系的教育资源平台。其中,人教社的数字资源建设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包括微课程、课程教材资源、教学辅导资源以及教学拓展资源等。

2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2.1 业务形态——内容资源匮乏

从业务形态上理解,无论是前面哪种形式的出版模式,数字化出版的核心业务资源都是内容。“内容为王”是出版行业的金科玉律。按常理说,教育出版在长期的生产中,应当具备了积累大量内容资源的优势。但现实情况是,教育类图书出版市场需求大,利润丰厚,市场竞争不充分且门槛低,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使得教育类出版海量信息中可用于数字化的有效内容资源贫乏,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这些都最终削弱了出版单位对内容资源的掌控能力。除了“量”的压力以外,“质”的束缚也十分明显。数字出版对知识内容的丰富程度、实用性、可操作性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纸质图书内容更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梳理,大多局限于考试要求的范围和程度的练习,单纯讲题做题的内容注定直接把纸质转化为数字出版意义不大,而且内容展示的丰富性大打折扣。

2.2 实现渠道——形式单一

从实现渠道上理解,目前不少教育出版单位已做到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同步出版,逐渐规范排版公司提交的电子文档格式并存储了大量的ceb等格式的电子书,或制作成了光盘。这种以光盘、电子书等形态为主的数字化大多仍是对原书内容的简单重复。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有待对教育资源进行大规模更深入的转型工作,包括标准化整理、系统化存储等,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进一步扩大其数字化外延和功能。但越来越多的教育出版单位在发行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面临更沉重的生存压力,同时,深度的数字化开发前景不明朗,使出版单位不愿花费更多资金探索数字化之路,因此,数字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简单地制作配套教材教辅电子书和附赠光盘这一初级阶段。

2.3 过程支持——复合型人才紧缺

数字出版的特性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出版和编辑流程,也要懂得技术研发、营销发行、管理、数字产品设计、版权引入、网络编辑、美术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传统出版单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出版和编辑的流程,大多数编辑为内容编辑,对数字化了解较少。当前,虽然很多出版单位已设立数字出版部门,但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员,缺乏编辑、出版理论知识,无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中涉及数字出版专业的少之又少,而且师资力量不足,在资源配置、教学模式与理念、数字出版教育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2.4 整体框架——行业产业链断裂

数字出版的行业产业链是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我国目前数字出版产业链仍存在不少问题。教育出版单位作为上游内容提供商,大多数由于对盈利和产业链分配现状不满意,对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热情不高,内容提供商的参与力度不够以及能力有限,导致数字出版上游的内容资源不足,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数字内容制作能力。而中游的企业由于缺乏优质内容无法充分挖掘数字出版的最大价值,同时下游分销渠道过于单一,终端厂商与运营商一心要做全垄断产业链的思维,导致恶性竞争的现象发生,这些都给我国数字出版市场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3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新探索

3.1 “内容为王”——积极开发优质的内容资源

数字出版,短期看技术,中期看平台,长期看内容。内容在所有出版形式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内容提供商是产业链的源头,内容的丰富性对于产业链的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专家多次强调:“教育是特殊的,教育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低学段也不同于高学段。相信每一个教育出版单位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都积累了专业领域的优质的内容资源,如果能把专业领域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并牢牢坚守和扩大这些内容优势,与数字技术商相互联合,优势互补,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整体和部分,整合营销,立体式满足阅读和读者需求,也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

3.2 “人才计划”——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任何一项生产过程中,人是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数字出版的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培养,另一方面要靠引进,同时还要建立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考核录用机制。优良的考核录用机制既加大了激励竞争机制的建设步伐,也有利于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数字出版复合式人才的培養要达到两个层次的能力结构要求:一是知识结构,二是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储量;中级层次的知识包括编辑、出版的流程、媒体经营管理、数字出版技术、版权法律等多方面知识;高级知识层次即了解数字出版产业前沿知识。能力结构则包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记忆力、较好的审美能力等。

美国在培养出版人才方面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美国的出版单位为员工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参与培训和参加继续学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都设有专门培养出版人才的专业和培训出版业务的机构。纽约佩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出版中心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出版人才培训体系和浓厚的出版研究学术氛围,每年向美国输出大批数字出版人才,世界各地的年轻学子和出版人才也纷纷来到这些高校深造,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3.3 “合作至上”——完善和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

传统出版单位拥有居于出版核心地位的内容资源,但因缺少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与技术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的利润也相对较少。要改变在数字出版中的被动地位,传统出版单位就必须习惯从自我主导产业链模式转变到集成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从国外的电子书、数字报纸出版发展来看,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产业链,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使得产业链上各方都能发挥和获得应有的价值。传统出版单位可以借助技术提供商的技术和平台,发挥自身的内容编辑优势。技术服务提供商通过不断开创新的技术,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互动。终端厂商要不断开发新的设备,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终端,读者在体验数字出版产品时,不仅可以享受丰富的内容资源,还可以享受个性化的服务和附加价值。我们的数字出版企业必须通力合作,形成联合体,群策群力,从内容、渠道、产品、人才、资本、技术等角度探索横向、纵向以及网状一体化整合的可能性,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使得产业链上各方都能发挥和获得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尚莹莹.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2]胡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3]郝振竹,魏玉山,张立.2009—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4]杨慧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及创新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5]李倩.数字出版时代欧美出版企业成功经验与启示[J].中国出版,2013(8).

[6]李建红,陈晨.新形势下加快教辅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9).

[7]陈文倩,教育出版数字化攻略[J].中外企业家,2012(7).

[8]刘瞻.数字出版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教辅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转型发展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