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前实训,提高就业质量
2015-06-30王诗根马良
王诗根 马良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就业是前提和基础,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就业。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职业训练中心,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前实训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以切实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距离,降低学用落差,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职前实训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62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6号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对加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创业人员数量,提升创业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在大幅度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之前,按部就班地毕业就业仍然是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正常态”。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层次、薪资等实实在在的就业质量,也依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题。
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工作人员,在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院系工作。从今年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近四年本校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质量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薪酬高居全校第一,达8904元/月,远远高于本校毕业生平均6066元/月的薪资水平。对此调查结果,笔者深信不疑。这其中,有学校转型发展中对学科专业结构及时科学调整的因素,有学校和院系在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因素,也与学生在就业前到实训单位参加以“实战演练式项目开发”为主要内容的职前实训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实,对于许多高校的应用型专业来说,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电气、数学等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利用大四期间、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有关实训单位参加职前实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而是由来已久。就计算机专业来说,达内集团就是一个熟知的“神话”。达内依托其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专职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提供职前实训,仅用10年的时间,做到了“中国IT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也是目前中国最大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1年1月的千锋互联科技公司,在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凭着“用良心做教育”的理念大力开展IT就业职前实训,以“高质量就业、高薪酬工资”的良好品质赢得了广大毕业生的信赖,大有后来居上趋势。
对于毕业生职前实训,尽管广大毕业生从自身就业质量和水平考虑,自主选择多、就业质量高、综合评价好,但在许多高校的教学院系领导眼里,却不是那么看好甚至抵触排斥。
其实不然!近几年来,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笔者要说的是,不参加职前培训的大学毕业生肯定能找到工作;如若参加职前培训,那会找到单位更好、薪酬更高的工作。
今年暑期,笔者带领学生到台湾高校游学,20天的时间里与诸多台湾高校同人进行了接触交流,得知台湾高校对毕业生职前实训高度重视,并且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了专职从事大学生就业与训练的创新研发中心“泰山职业训练中心”,有效整合研发能量,为毕业生开展岗前实训、使之具备企业劳动能力、直至进入就业岗位的最终目标提供帮助。这其实与大陆高校毕业生的职前培训不谋而合,工作性质一样,工作目标一样,特别是台湾由政府主导下的岗前培训融入了更多的创新教育,对于我们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1职前实训授课师资“三师同堂”
泰山职业训练中心作为台湾官方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机构,除了关注本地产业发展之外,较为注重与全球接轨、重视“虚实合一”。在授课师资的安排上,他们力推“三师同堂”:一是学术界的“导师”,也就是大学期间的老师培养与指导;二是行业界的“经师”,聘请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达人”为毕业生授课,分享成功经验;三是培训界的“工程师”,执教于职业训练中心的师傅们都是有着企业项目开发背景的工程师,他们与学界导师、业界经师一起,共同建构起对台湾高校毕业生进行职前实训的教师团队。
联想到大陆众多专职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前实训服务的企业来说,他们的师资力量都很强,大部分既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又有企业营销的经历。如被计算机学子稱之为“欧阳大神”的千锋互联公司首席培训师欧阳老师,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原FSMLabs中国区技术总监,有十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著有《Swift开发实战权威指南》一书,受邀担任MITT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的IT实训教学特别是iOS开发教学讲解精辟透彻,善于启迪思路,深受学生欢迎。
2从职前实训向创新创业训练转变
台湾泰山职训中心主任黄春长表示,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只有一天胜过一天,对于台湾人才要如何运用创新、实践,在千万名争相冒出头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他认为,必须从目前的毕业生职前实训阶段,逐步向创新创业训练过渡,并真正落到实处。这其实与大陆正在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又不谋而合。
泰山职训中心是全台湾唯一职业训练师培训中心,他们针对专业学科、术科、教学专业职能以及辅助教学技巧等项目进行研究,未来希望能结合职业教育、职业训练、企业训练等职业类师资,重新设计教育、设计训练,降低学用落差、训用落差的状况。按照规划,中心的培训师资未来要打造为创意发展团队,这样就可以把台湾训练的设备、教材,包装成一套完整的训练包裹,提升职业训练培训的质量与服务广度,以及研发规划职业训练的培训课程,这些如果向大陆或者国外出口,也会创造无限商机。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企业将被创新所掌握。比如,以高级统计方法分析一个地区人口的行为特征与整体人口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将锁定区域分割为一小区一小区,并将各小区的购买力、购买取向进行解读,仅用一张A4纸就把各区特色罗列出来,并产生量身制造的行销可能性;更建构了超越买卖形式的消费者关系,进入围绕着销售服务为中心的虚拟社群结构。所以未来的企业不再是赢者通吃的世界,该考虑的是要“双赢”还是“多赢”,不仅是在创造利润,也在获利过程中创造其他的衍生性社会、心理或是生态的福祉。
相对地,未来创业者也不再只是一个“为自己”的事,而应该有野心去创出具有成长力的和改善社会的事业,要拥有相当的社会意识,除了敢于创新的自我肯定,也需要认识到社会或人群的需求及困难,并学会如何去调动创业的条件及隐性资源。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一个过程,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直至发现商机和创出利润。
3加强职前实训,缩小学用落差,提高就业质量
不管是台湾高校,还是大陆高校,学用落差问题一直存在,也一直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大瓶颈问题。因为用以支撑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系列建构,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实验设备等,更新换代都需要一个过程,老师的再学习再提高也需要慢慢积累。
落实到缩短学用落差上,台湾侨光科技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时,除了学术导师、业界经师之外,还安排了有着企业人事主管经历与经验的人员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师,借由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以了解未来即将踏入的职场真面目,从而有的放矢、充实提高、加以应对,学用落差自然也会缩小一点点。
不管是学术导师还是业界经师,教师都需要开展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不可能只靠着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闯荡一辈子,尤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职场所需技能亦同,面对严峻的职涯,学生除了多加进修外,也要多了解各行各业的内容,未来即使跳槽,也知道该跳哪里好。
另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陆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主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都已被实践所证明较有效果。如笔者所在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带着项目到大二、大三的课堂,讲授知识、传授技能,让上游的“学”与下游的“产”相互连接,待到大四时直接安排学生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大大缩短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距离,降低了学用落差。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毕业生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就业发展到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大规模创新创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探索與努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13/c_1115272337htm
[2]达内关于达内[EB/OL].http://wwwteducn/about/59html
[3]千锋千锋教育——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人才服务提供商[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b75b396d0101p8sd.html
[4]田书彧产学训合一,弭平就业落差[J].大学志,2015(5):8-15
[5]张家宜TQM在淡江[M].台北:淡江大学出版中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