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5-06-30杨海
杨海
[摘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现行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对大赛组织、参赛的操作实践和探索研究为例,对大赛现行管理模式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科学构建大赛管理模式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管理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25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制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一直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坚持开展大赛组织、运行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纵观学院乃至国内高职院校大赛组织现状,在运行管理模式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赛项专业覆盖率不高,参赛普及面不够现有赛项大多针对传统职业岗位设置,对新工种或新职业岗位涉及不足,加之受学校办学条件、赛事组织能力和日常教学等因素制约,赛项设置数量和参赛学生人数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整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目标。
12管理机制标准化建设不够
①人员配备非标准化,缺乏专业组织机构和固定管理人员,责权利和奖惩措施不明确,没有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②管理制度非标准化,没有系统的技术文件、工作规范和实施细则,管理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③过程控制非标准化,赛项申报、教师指导、学生选拔、计划制订、训练实施、赛场组织等各个环节缺乏控制标准,人为操控随意性过强。
13对正常教学造成冲击表现在教师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指导大赛,甚至会为集训和应赛停课;参赛学生分布各专业,备赛时间往往长达一年,赛前还会脱产集训;组织和承办赛事会占用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
14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办学资金不足,软硬件建设不到位,难于举办职业性强、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大赛,加之大赛经费缺乏,办赛或参赛时因陋就简、降低比赛和训练标准,大赛先进性和职业性被削弱。
15大赛激励机制不完善获奖教师往往只能得到象征性奖励,成绩不与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职称评聘等挂钩。获奖学生大多没有奖励,成绩也不作为评优评先的优先条件,还得不到企业和社会认可。更多参赛师生因未获奖而得不到任何激励。这些都会影响师生参赛积极性和竞赛普及性。
2科学构建大赛管理模式的具体举措
21构建大赛参赛和办赛体系
(1)构建国赛、省赛、市赛、院赛四级体系。通过参加、承办省市级以上大赛,打造精品赛项,争取大赛荣誉,扩大影响力;积累大型赛事办赛经验,做好院赛与其他大赛合理衔接,使学院大赛组织从以点带面发展到全面开花、重点推进的局面。
(2)扩大专业覆盖面和普及面。参照全国和省市大赛组织形式和举办内容,大力开展院级大赛,力争赛项数量覆盖学院现有80%专业大类和40%二级专业;采取宣传发动、不设名额限制、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调动参赛积极性,扩大普及面和受益面。
22构建大赛组织与管理体系
(1)建立两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学院技能大赛组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大赛办公室负责赛事组织、赛项审核、方案审批、检查督导、部门协调、经费管理、总结交流、评奖评优和资料归档,系部大赛工作小组负责赛项申报、方案制订、承办赛事、检查指导,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学生选拔、制订计划、训练实施,完成既定参赛目标。
(2)赛项分级分类管理。学院负责组织大型赛事,扶持建设精品赛项;系部负责组织和参加校企或校际联合、与职业资格证结合的赛事,参加全国行业和政府部门举办的高层次、高技术含量赛事,开发体现专业核心技能、技术含量高、与就业岗位紧密衔接的赛项。
23构建大赛训练与选拔体系
(1)科学设计四个训练选拔阶段。入门阶段,设立专业兴趣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预备阶段,选拔学习积极性高、专业基础和技能扎实的学生进入技能特长班,强化核心技能,学习先进工艺和前沿技术。备赛阶段,选拔两倍于参赛人数的备赛选手,重点训练综合运用和创新设计能力。应赛阶段,最终确定参赛选手,重点领会竞赛规程、培养团队意识和现场应变能力。
(2)分阶段设计不同层次比赛。做到因人而异、有所侧重,入门阶段学生参加趣味性小型实操竞赛,预备阶段参加真实岗位生产实操竞赛,备赛阶段参加创意设计竞赛,应赛阶段参加挑战性和创造性高的竞赛。
(3)制订周密可行的训练计划。计划要合理、科学和可检验,详细到每一天甚至每一课时,明确学生训练场所、训练内容和教师指导时间、指导要点,做到有据可依、有量可查。要反复安排模拟比赛和对抗赛,熟练强化竞赛要点和比赛流程,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准确把握比赛进度,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乱。
(4)过程管理制度化和体系化。按常态教学环节强化大赛过程管理。系部组织、参加赛事要履行审批程序,实施方案和训练计划要报教务处审核备案,经费预算和设备耗材采购计划要逐级审批。备赛期间,院系两级督导小组要每天检查学生训练、教师指导情况;领导要亲自督查、现场指导并解决问题,表达关心支持鼓舞士气。应赛期间,要派出领队慰问参赛师生,做好后勤保障,帮助解决临赛准备、食宿交通、身心健康问题,应对突发状况。
24构建大赛激励与保障体系
(1)建立完善的大赛激励体系。出台系列管理制度,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包括赛项设置、师生参与、分类选拔、公正组织、校企合作、经费管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创优激励、新闻宣传等各个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将获奖成绩与评奖评优、职称聘任、职业资格证挂钩,公开表彰并发放足额奖金,对成绩突出的系部和团队授予优秀组织奖和精品赛项奖;《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公开表彰并发放奖金,将获奖成绩与课程免修、学分奖励、评先评优和职业资格证挂钩,并作为推荐升学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2)建立规范的经费保障体系。形成省、市、学院三级体系,实行预算管理、专项列支、专款专用。省市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承办省市大赛,学院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组织院赛、承办和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同时,要注重引入企业办大赛,吸纳企业资助经费作为学院专项经费的有益补充。
(3)建立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一是做好设备设施租用采购、安装调试和工具耗材采购;二是做好教学和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三是做实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完善工作流程和实施环节,妥善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做好选手的耐力训练、心理调适和餐饮服务。
(4)建立科学的教学保障体系。一是把竞赛要点、职业标准、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掌握竞赛规程和竞赛内容;二是通过专业兴趣小组和技能特长班进行针对性训练,作为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三是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培训和交流,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四是利用课余时间办赛,妥善安排设备调试、软件安装和比赛时间。总之,所有安排都以尽量减少与日常教学冲突为前提。
参考文献:
[1]陈晓青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1).
[2]黎咖伲加强职业技能大赛工作管理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1).
[3]許锋完善技能大赛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职业时空,2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