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自助旅游者信息需求与智慧旅游信息提供的研究启示

2015-06-29王刚赵青王江哲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组织者旅游者参与者

王刚 赵青 王江哲

作者简介:王刚(1982- ),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自助旅游、旅游规划;赵青(1987-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广告、会展管理;王江哲(1989- ),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山东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摘要】随着自助旅游的兴起,结伴自助旅游亦日趋流行,旅游者在长期结伴自助旅游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角色,针对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的研究已大量展开。与此同时,智慧旅游相关的实践和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前沿问题,相关研究重点倾向于宏观层面的智慧旅游架构和智慧旅游概念解析,未将自助旅游者信息需求与智慧旅游信息提供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基于此,笔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使用案例研究方法,使用公开的局内人身份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和调研,发现在长期结伴自助旅游者中存在组织者与参与者两种角色,通过对两种角色分别进行访谈和调研,总结出二者在信息搜寻渠道与信息搜寻内容两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更好的为游客服务,笔者从智慧旅游视角提出针对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对策。

【关键词】结伴自助旅游;智慧旅游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智慧旅游”概念最早由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提出,并已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得到应用。之后有厦门、南京、苏州、北京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经历2014智慧旅游年之后,智慧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各地纷纷展开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为广大游客带来诸多实惠。另一方面,根据驴妈妈发布的2015春节旅游报告,2015年春节游客出行方式同往年相比,自由行人数占比越来越大,参团旅游呈缩水趋势,中国游客正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传统跟团游客加入自助旅游者行列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旅游群体,这一群体旅游体验卷入度高,信息搜寻努力程度高,在出游前和出游过程中伴有大量信息搜寻行为,给旅游信息服务提出新的要求。那么,自助旅游者这一旅游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吗?这一旅游群体会使用哪些信息搜寻渠道?主要关注哪类旅游信息?智慧旅游又该如何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智慧旅游研究

从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智慧城市”、“智慧国”相关概念逐渐被延伸出来,受其启发,“智慧旅游”应运而生。“智慧旅游”相关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新热点。目前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而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和实践[1]。我国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及智慧旅游的实践价值方面[2][3];吴学安(2011)[4]、刘军林、范云峰(2011)[5]、黄超、李云鹏(2011)[6]分别指出智慧旅游能够满足旅游咨询、智慧的旅游预订和购买、智慧的旅游接待和智慧的旅游售后服务等综合旅游信息的需求,促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后期研究逐渐转移到对智慧旅游概念的理解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如:张凌云、黎崾、刘敏(2012)[7]指出智慧旅游应用对象为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乔海燕(2012)[8]从智慧旅游角度探讨了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李云鹏等(2014)[9]指出智慧旅游是能够让旅游者随时、随地、随需获取到的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服务是为旅游者个体提供的旅游信息服务;罗剑宏,杨茹(2014)[10]认为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对旅游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二)信息搜寻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游客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搜寻渠道、搜寻内容、搜寻过程等方面。在旅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方面,现有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特征、旅游者特征两大方面[11-16],也关注了在团队中不同角色对旅游信息搜寻产生的影响[17-18]。在信息搜寻渠道与关注信息重点方面,S?rensen(2003)[19]指出网络可以帮助背包旅游者获得旅游信息;岑成德,梁婷(2007)[20]研究得出在国内高校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中,互联网的使用位于第一,游客最重视价格信息、景点介绍、住宿情况、特色饮食和旅游线路。张学梅(2009)[21]总结了自驾车旅游最关注的信息为气象、交通、维修、食宿等。蒋晟(2008)[22]认为旅游网络论坛为背包客提供了驴友结伴、互动体验、电子商务三大咨询服务;文谨,宫辉力(2009)[23]认为自助旅游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因素影响了他们对旅游目的地有关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尽管理论界对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学术界对智慧旅游相关概念的认知角度不尽相同,但智慧旅游对游客信息搜寻以及旅游信息提供方面较大影响的观点却十分一致;而在旅游信息搜寻相关研究中发现,游客的信息搜寻渠道日趋网络化,游客会利用网络进行目的地相关信息的了解,并进行酒店、交通、餐饮安排。在自助旅游日趋成熟的趋势下,智慧旅游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个性服务本应为智慧旅游发展的题中之义,而现有研究尚未对二者的对接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从自助旅游者的信息搜寻特征入手,探讨智慧旅游信息服务提供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24]。尽管自助旅游形式越来越流行,智慧旅游也被上升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中来,如何应用智慧旅游为越来越多的自助旅游者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搜寻,现有研究并未做进入探讨,因此本研究选择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选择爱威海社区威海户外版块作为研究案例,因为该案例集中了大量的自助旅游者,群体行为突出体现了自助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并且作为区域性旅游社区,可进入性、研究可行性、调研访谈便利性较好,能够深入群体中去展开访谈与观察,而通过笔者观察分析,在长期的互联网社区自助旅游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组织者与参与者两种角色,本文对二者的区别分别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探讨智慧旅游信息提供的启示。endprint

(二)研究信度

本文主要采用相关检验法(又称“三角检验法”)、反馈法、参与者检验法三种方法对研究效度进行检验。(1)相关检验法。笔者通过结伴自助旅游者的召集帖、回顾贴、社区评论、访谈记录、参与观察多方面的对照来提高研究的效度。(2)反馈法。笔者将总结出的观点与有经验的结伴自助旅游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研究观点的看法,以发现问题不断修正。(3)参与者检验法。笔者与个别自助旅游的参与者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并询问笔者的表述是否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对结论进行修改。

(三)资料收集

本研究主要使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三种资料收集方法。(1)文献法,对现有的相关文献和互联网社区的网络志进行整理。(2)访谈法,笔者主要采用无结构访谈,并随研究深入对个别访谈对象进行多次访谈。(3)参与式观察,采用公开的“局内人”立场,参与结伴自助旅游活动,公开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圈内人”的身份深入了解和挖掘这一群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FT—访谈材料;01—被访谈者序号;a\b\c—访谈次数,两者之间的大写字母表示被访谈者代号。如“FT01-YG-c”表示该资料来自第一位访谈者YG的第三次访谈记录。

四、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

(一)信息搜寻渠道

1.网络。组织者在确定目的地之后,首先会通过网络来搜寻关于目的地的基础性资料,甚至通过网络地图来判断目的地的环境,对目的地的地理位置、大体空间走向进行详细了解;通过网友在社区发布的攻略来判断哪一条路线更安全,哪一条路线风景更优美;二者结合形成路线安排具体计划。而参与者使用的网络渠道主要为社区的帖子(本地社区与全国性的大型户外资料社区)。

2.人际关系。经验丰富的组织者会参考周边资深驴友的意见来进行目的地选择,确定目的地之后又会参考当地向导或者经验丰富的驴友意见来衡量活动的可行性,以此为依据对旅游计划进行更周密的安排或者取消活动。而参与者参与活动前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组织者,对组织者的信息存在严重依赖,随着参与结伴自助旅游活动的次数增加,参与者的经验也不断丰富,独立性与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也开始尝试从网络渠道获取信息,对组织者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如下文是代表性人物访谈记录。

森林人:网络的信息来源更重要,信息量更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目的地有所认识,网络上不同的人写的攻略所反映的侧重点不同。预订饭店是通过联系当地向导或者通过网上驴友推荐,一般不会利用携程网一类的旅游搜寻引擎,也不会通过饭店的官方网站预订。(FT05-SLR-b)

小攀:组织活动信息搜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FT04-XP-b)

寓公:从网上先查一下地理环境怎么样,它在哪儿,然后对应着再找当地附近我熟悉的那些人来了解,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参考,接下来我就会用心的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FT01-YG-c)

红粉丫头:起初参加活动的时候是依赖组织者,基本是完全依赖。(FT08-HFYT-b)

睿童:活动信息一般组织者都会公布出来,周边的活动对他们老驴来说都是小菜,看他们公布的信息一般就够了,其他的可以从网上稍微看一看。(FT07-RT-a)

悠果:从网上搜集信息时主要是看社区或别而论坛上的帖子,也是为了学习别人的经验,所以自己搜集学习很重要。(FT06-YG-a)

NG:一般都是看召集帖,再根据召集帖从网上搜些信息,有时间就多了解一些,因为出去了,主要靠自己。(FT10-NG-b)

约翰兰博:上网看帖子是必须的,很多信息都是从网上得到的,但有时候也从电视媒体上获得一些。(FT14-YHLB-a)

(二)信息搜寻内容

组织者在出行前需要大量信息搜寻工作,对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以做出周密而有弹性的安排,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做出紧急预案。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组织者在出行前的信息搜寻中,路线及时间计划是需要进行搜寻的重点内容,同时对目的地环境、气候、可进入性等信息进行了解,保证活动的高体验性、安全性和可行性;需要对队员的经验、体力进行了解,以免意外情况发生。而参与者在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与组织者有较大差异,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对装备购买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同时关心自己是否对目的地风景感兴趣,路线长短及难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组织者是否可靠等方面信息。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决定参与者是否出行。

寓公:你发帖了就说明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确认的信息都已经得到确认,认为活动非常可行,才会发帖召集活动。(FT01-YG-d)

森林人:对路线、时间计划、天气、目的地可进入性、是否重装、队友体力相关的信息详细掌握并做出有弹性的安排。(FT05-SLR-c)

江南:主要会看看时间安排、路线、天气、然后上论坛发公告。(FT03-JN-b)

寓公:对队友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路线,环境情况对结伴的队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因为环境太恶劣在召集队友的时候刻意招了一个懂医护的……这部分人在去玩儿的时候去农家乐比较多一些,这些信息一般是通过当地驴友了解到,有他们或者某宾馆的老板推荐。(FT01-YG-d)

默菲:要针对出行地点、地势的具体情况准备装备,装备的购买首选是在组织者处。(FT12-MF-a)

约翰兰博:会上网去查一查目的地的情况,找一下合适的路线,不过这些准备工作做多了也没什么用,因为路线随时都可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变化。(FT14-YHLB-b)

悟情:会去百度一下,关注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景点什么的。(FT13-WQ-b)

睿童:一般都是会选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老驴组织的户外活动,目的地相关、路线、装备等内容发起人会告知的。(FT07-RT-a)endprint

悠果:不了解的领队组织的活动肯定不会参加,领队的责任心很重要。(FT06-YG-b)

红粉丫头:对目的地危险状况,路程时间,活动时间长短等方面信息比较关注,怕活动的难度自己会承受不了。(FT08-HFYT-b)

(三)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总结

综上所述,自助旅游者的不同角色在信息搜寻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且与之前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集中在信息搜寻渠道的选择和信息搜寻内容的侧重两方面。

(1)信息搜寻渠道方面,组织者对互联网信息应用更多,而经验欠缺的参与者对组织者的信息依赖程度较高,经验丰富的参与者对互联网信息应用亦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宿信息的搜寻渠道选择方面,组织者并未使用常用的旅游搜索引擎,而是选择了更了解旅游目的地情况的驴友,与研究者的主流认知有较大差异,这与结伴自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紧密相关——低成本高体验,他们在旅行过程中对食宿的消费要求并不高,而当前旅游搜索平台门槛较高,低端餐饮酒店难以入驻。

(2)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之前的研究并未对自助旅游者的角色进行区分,而是对自助旅游者这一群体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笼统概括,经笔者访谈得知,在长期的结伴自助旅游中,存在组织者和参与者两种角色,二者在信息搜寻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组织者对信息内容考虑的更加全面,除去对旅游信息本身的信息关注之外,组织者还关注参与者身体条件、知识结构等内容,而参与者除了更多关注旅行前的装备购买、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之外,同样也对组织者的可靠性关注度也很高。

由结论可得出,在结伴自助旅游中,组织者才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寻的主力,参与者的信息搜寻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远低于被组织者;通过研究,笔者还发现在长期的互联网结伴自助旅游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和被组织关系,不仅仅是因为双方对相同目的地有共同的兴趣,同时也是二者进行相互考察而达成“契约”关系的结果,现有研究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五、自助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的启示

根据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智慧旅游的根本属性是信息服务,而自助旅游者是智慧旅游的四大服务对象之一,有必要对自助旅游者这一市场群体进行进一步细分——组织者和参与者,并针对其信息搜寻行为提供更加适应自助旅游者需求的信息服务,同时为二者契约关系建立互信机制。

(一)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应发挥互联网信息搜寻渠道作用

根据朱珠,张欣(2011)的研究,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架构应从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在应用服务层面应包含酒店服务、商旅服务、景区服务、位置服务、交通服务等方面。由于自助旅游者中的组织者才是网络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智慧旅游的信息提供应重视组织者的网络信息依赖,注重搭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使组织者在出游前和出游中都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景区信息,及时调整旅游计划,以便于更好的组织自助旅游活动。尤其是针对食宿安排较多使用人际关系渠道的现状,除应搭建本地组织者和外来组织者的互动交流平台之外,还应建立本地食宿信息数据库,将各层次的食宿信息发布于网络平台供自助旅游者参考。针对自助旅游者中的参与者,除提供旅游目的地基本信息之外,更应注重建立目的地旅游论坛,为参与者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二)智慧旅游信息提供应重视组织者与参与者需求差异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组织者和参与者共同关注的信息有:旅游目的地资源、旅游线路等与目的地吸引力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在结伴自助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二者所关注信息亦有所区别。组织者更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参与者的体力和知识结构等问题,而参与者出于对组织者的信任,所关注信息更少,并且集中在装备购买和组织者的可靠性相关信息上。因此,在景区进行智慧旅游体系构建时,应注重提供景区可进入性、景区周边食宿、景区游览对游客体力的要求、旅游所需装备、景区资源情况等信息,为组织者组织自助旅游做信息参考。

(三)基于智慧旅游建立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信息互动机制

从研究结果可知,决定参与者是否参与自助旅游活动的因素除了景区吸引力、线路难度之外,组织者是否可靠也是参与者考虑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很多经验匮乏的参与者来说,对组织者的情况并不了解;而组织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线路难度是否适合参与者参与,要对参与者的体力和队员知识结构进行全局考虑,面对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组织者无法对参与者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因此需要互联网社区建立注册机制,并在注册时选择自身角色,组织者提供组织活动历史记录、经验值、知识结构、年龄、旅游目的地倾向等信息;参与者也应提供参与活动历史记录、经验值、知识结构、年龄、体力、旅游目的地倾向等信息,使二者达成智能匹配。在结伴自助旅游活动结束后建立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信息公布,供组织者和参与者参考。

六、结论与研究展望

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并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互联网渠道信息服务体系设计,重视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对自助旅游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应对智慧旅游如何为自助旅游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何建立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互信机制进行探讨,以及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对景区生命周期的影响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宏星.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邵振峰,章小平,马军等.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地理信息世界,2010(5):12-16.

[3]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7-100.endprint

[4]吴学安.“智慧旅游”让旅游进入“触摸时代”[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 -09(08).

[5]刘军林,范云峰. 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 重庆社会科学,2011,(10): 121-124.

[6]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 旅游学刊年会会议论文集,2011.55-68.

[7]张凌云,黎崾,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旅游学刊,2012(5):66-73.

[8]乔海燕. 关于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思考——基于智慧旅游视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4):27-29.

[9]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 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旅游学刊,2014(5):104-115.

[10]罗剑,杨茹.智慧旅游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2014(5):75-80.

[11]Antoine Zalatan. Wives' involvement in tourism decision process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 25(4): 890-903.

[12]John L. Crompton, Paul K. Ankomah. Choice set propositions in destination decis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20:461-476.

[13]白晓娟. 旅游信息搜索行为的模型建构及其检验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2(2):61-65.

[14]Deborah Kerstetter and Mi-Hea Cho. Prior Knowledge, Credibility And Information Sear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4): 961-985.

[15]陈德科.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05,5:428-433.

[16]杨静. 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2008.

[17]Andrew Lepp & Heather Gibson. Sensation seeking and tourism: Tourist role, perception of risk and destination choic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740-750.

[18]Phillip Kotler, John Bowen, James C. Makens.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 London: Prentic e-Hall. 1999.

[19]Anders S?rensen. Backpacker ethnograph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4):847–867.

[20]岑成德,梁婷. 我国年轻旅游者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研究——以广州高校学生为例[J]. 旅游科学. 2007,2(1):56—62.

[21]张学梅. 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要求及措施[J]. 商场现代化. 2009,2:240.

[22]蒋晟. 中国背包旅游网络论坛资讯服务研究[D]. 2008.

[23]文谨,宫辉力. 自助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的需求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 2009(4):61-66.

[24]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第一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织者旅游者参与者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导演
当心,说谎会上瘾!
享受生活的老人活得长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想象拥抱能减轻疼痛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