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阈下教育公平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5-06-29孙玉洁
孙玉洁
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的视频贺词引人思考,其着重强调了教育公平,也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本文意旨从分析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深入探究社会中教育公平的制约因素,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习主席讲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并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对策,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和谐视阈;教育公平;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1;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75-02
教育问题一直都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教育公平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每年开学初,教育资源、教育经费、招生政策等都会被一再提起。2013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的视频贺词提到: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从习主席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1、教育公平的界定
“公平”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为: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在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在教育领域,公平可以浅显的理解为每个人都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村的孩子上学,即使是在简陋的教室,孩子们都同样享受着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为共同的录取分数努力,接受和同一种的招生录取比例,这看起来教育是公平的。但是跳出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对比,他们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师,学问渊博的名师,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场所等,他们的分数线不同,招生录取的比例也不同,这样就显得教育不在公平,所以再教育领域,教育公平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教育公平的追求
从习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周年纪念活动中发表的视频贺词的讲话中分析得到教育公平的两个追求,第一是“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的机会”,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以公平为起点,让不同民族、地区、年龄、身体条件、经济状况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育。第二个是“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即人人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一追求是在达到第一个追求的前提下继续追求的境界,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逐渐减小南北、东西的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引进高端教育人才,配建教育硬件,升级教育软件。
3、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1)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和谐的社会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才资源。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们都是以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只有实现教育的公平,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温暖,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才能使社会充满希望,广大群众也会因此愿意为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教育公平能够增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结,更加团结向上。
(2)教育公平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首要条件
教育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让不同地区、文化层面的人走入职场,随着自身对教育的追求,会有更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涌现,担任着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所以,促进教育公平是激发大众积极性、参与性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培养人才,扩充人力资源库的首要条件。
(3)教育是縮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获得更多的更全面的文化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在职场打拼,以此来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重视农村、偏远山区的教育公平,加大倾斜力度,培养更多具有艰苦奋斗、拼搏奋进的人才。加大农村人们的技术培训,解决贫困问题,更能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公平。
二、教育公平的制约因素
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城乡经济差距大,引起的受教育机会也存在了较大差距,城乡的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的教师队伍水平、教学设备、教学场地、教师薪酬、办学质量等远远低于城市的水平。正是因为差距的存在,才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择校热潮,花重金选择好的学校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2、外来工子女教育机会不公平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生活。由于我国目前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而外来人口没有将户口迁入本地就无法享受到当地的义务教育经费,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不能享受到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致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缺失。
3、高等教育的招生失衡
高等教育的招生问题也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线远低于其他地区,这样也引起了许多考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深造机会,想尽办法将户口迁入北京、天津等发达中心城市,这样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招生的秩序。
4、教育不公平引起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习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是由于不公平的入学条件,学习环境,师资力量等,培养出的学生难以分辨其真实的水平,所以在学生就业竞争中,招聘单位将重点院校、211、985等作为招聘的入门标准,以此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严重破坏了学生求职的公平性。
三、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1、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
(1)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落实“五个统筹”,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将人摆在了首要位置,以人为本,将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必须与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切服务于人民,接收良好的教育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2)将人才资源摆在首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依靠人的力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才资源第一的思想,转变以往“见成果不见劳动者”的错误观念,人才是促进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更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条件。将教育摆在优先位置上,以此来积极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成长,激发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
2、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保证资金运转
(1)扩大教育经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实现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目标。教育經费是发展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分配教育经费,缩小城乡教育硬件的差距,完善资源配置。加大农村的教育经费比例更能较为明显的提升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为增强我国人力资源库奠定根基。
(2)建立完善机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保障
教育公平不仅包括受教育权利均等,还包括教育资源平等,然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明显好于农村的资源,所以以法律保障公平,机制监督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保障教育公平手段的有序实施,必须建立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等来平衡教育发展。
3、普及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推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是社会主义“人人学有所教”的目标,建立学习型社会,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行各行各业的继续教育,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开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方式有许多,不一定是在学校,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简历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新思维。例如:面向老年人,推行社区文化体育教育,传授健身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面向残疾人的特殊人群开展适合的技术教育,满足其自身生存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满足其职业需求等。让广大群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升人民的政治觉悟、岗位技能、文化素质等,逐步形成全面教育、终身教育体系。
4、保障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利
习主席一再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句话,深刻的表达了教育公平的精髓。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要做好青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特别要重视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要改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重视农村、山区孩子的成长问题,加大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实施贫困边远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提高贫困偏远地区的招生比例,保证每个孩子的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基础上,改善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收到更好的教育。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资料:科学发展观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16/content_2704537.htm
[2]中国网:教育经费投入增加http://www.china.com.cn/fangtan/zhuanti/2014lianghui/2014-02/24/content_31576854.htm
[3]赖章盛,李会勤.对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0(03)
[4]宋京双.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
[5]钟小明,李瑞萍.论教育资源科学分配与城乡教育一体化,赣南师范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