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实验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5-06-29郭明辉
郭明辉
【摘要】针对电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一、边学边实验。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三、巧妙利用小实验、小制作等教学资源。四、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实验 兴趣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66-0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更是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科思想训练的重要途径。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电学实验的考察又是重中之重。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们反复讲解、强调,学生还是不明就里,一头雾水。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并且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上必须采取一些调整和创新。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边学边实验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如:以往在电学的第一节课《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多是简单讲解,介绍基本概念,一带而过。但是我想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他们一定充满着好奇和疑问,为什么不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呢?于是我将实验器材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想办法使灯泡亮起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的组直接将灯、电池用导线连起来,有的组将灯、开关连起来……所有可能的连接都出现了,接着师生一起总结怎样的连接是安全可行的,最后大家又一起体验短路。一节课愉快的度过,学生们热情高涨。正是有了这堂课的良好基础,在以后新课教学中我都安排了学生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找到结论,效果很好。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第六章欧姆定律中的第二节《测量电阻》,这个探究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剩余的时间我就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自主探究,有的学生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再将数据及图像与定值电阻的相比较,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看出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为以后解决有关题目打下坚实基础。然后再分别将灯泡断路和短路,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学生对示数的变化感到很惊奇,这时师生再一起分析原因,为以后解决故障题目扫清了障碍。
三、巧妙利用小实验、小制作等教学资源
经验告诉我们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发挥他们特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讲电磁铁时,要求学生自制电磁铁,第二天孩子们就带来了,有的用了细铜丝,有的用了铁丝五花八门,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后发现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我们再一起查找失败的原因。孩子们亲自动手,会遇到平时想象不到的操作问题,不断尝试改进,寻求最优方案,不但培养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孩子们都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重视课外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课外实验,既能培养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扩展知识面。比如:第四章认识电路中的第三节《电路创新设计展示》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抢答器、病房呼叫器、小彩灯等等,然后评估、改进,最后再提出新课题,比如楼道的声控、光控灯是怎么设计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这样的电路是怎样的?再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通过这样的实验制作,学生的潜在创造精神不断表现了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再如: 在研究灯泡的电功率时,将“220V 60w” “220V 15w”的两盏灯分别串联和并联,让学生观察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讲授家庭电路时,可以故意制造短路(在家庭电路实验板上演示),让学生亲身体会“烧保险”,以警示大家注意安全。通过黑盒游戏,来判断我们家里、教室里灯或电器的连接方式等等,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总之通过对实验的重视及加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能力,克服了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