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艺术
2015-06-29魏新杰
魏新杰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方法、写作艺术,反复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思考的问题,逐段分析、逐段讲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但学生接触多了,容易产生厌倦,而找准切入点进行分析理解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结合《丰碑》的教学对这种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 阅读 切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2-01
《丰碑》是一篇思想性较强的课文,本文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而且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一种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上课伊始,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了《长征》这首歌,使学生在这雄浑的歌曲声中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英烈们,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章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是教学中需要学生领悟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教学本课时,我打破了以往的逐段分析、逐段讲解的教学方法,而是从文题入手,抓住“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描写军需处长的课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学这一重点段时,我同样没有从字词入手,而是通过“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个统领全段甚至是统领全文的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体现军需处长精神品质的词语或句子,这样避免了把教材掰碎、揉烂喂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探究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由于本课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当学生找到“冻僵”一词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切身感受当时的情景,都能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质都能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为学生播放了红军过雪山时的录像,把学生带入艰苦的战争岁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沟通,进而相互交融,从而体味到老战士舍己为人、为革命事业甘愿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学生满怀深情的朗读描写军需处长的第七自然段,使学生在读中再次掀起情感的波澜,一股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通过反复朗读“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去分析问题,懂得了不仅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外形象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远铭记在战士们的心中,解决了这一画龙点睛的问题。
文章对将军的描写实际上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这一重点部分时,我让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假如军需处长此时真的被叫来,发怒的将军会对他说些什么?”“当得知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如果你就是这位将军,你会怎么想?”学生通过想象将军当时的心情,从而体会出将军对战士的关心,由于误解而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以及为失去这样的好战士而万分悲痛的心情。还有第七自然段中指导学生通过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等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的能力。
人们常说“文道统一”,为了达到本课的思想教育目标,我并没有迁强地让学生说一说你通过本文的学习受到了什么教育,而是让学生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做笔端的文字写出来,既可以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对军需处长的缅怀之情,还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出军需处长的精神品质,为他镌刻碑文。这样的学习情境,学生们思如泉涌,智慧的火花又一次点燃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们都能动脑想,动口说,动笔写,动心读真正实现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同时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技能。
教无定法,本节课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使教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