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如何突出人本性教学
2015-06-29崔巧文
崔巧文
【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融入人本性教学应该采用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情境化、让学生们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们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学习,通过对有关物理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们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对国家的关心程度,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学生在对物理学家进行了解时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2-02
高中教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许多教师都认为人本性教学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职责,高中物理教学虽然没有直接与学生的人本性教学挂钩,但是物理学中蕴含的大量德育因素,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人本性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人本性教学的策略
1.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积极采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讲授,把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德育教育成为教师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德育教育有计划、有目的融入到教学的目标当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具有授课新颖化,清晰化、高效化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物理与生活”的知识的教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向同学们展示物理对人们的作用,以及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物理技术的运用而研究出的成果,重点向同学们展示近年来我国在能源方面和国防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让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感兴趣的同时,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2.课堂教学情境化
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某一个课题安排同学们进行表演,或者在对某一物理现象或规律进行讲解时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把角色扮演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还能够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物理在生活中的乐趣,增强同学们对生活的了解,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有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同学们的学习更加生动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例如,在对高中物理中的力学实验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进行研究时,就应该在课堂上利用打点计时器,让学生们观察不同速度下打出的点,总结出一些物理规律,还应该让学生亲自进行打点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物理知识进行了解,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实现人性化教学。
3.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同学们开展一些社会调查,让同学们能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的能源使用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小区的能源使用状况。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或者翻阅相关的书籍来对我国整体的的能源状况进行了解和调查,让同学们对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总结出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有待于优化和调整,国家应该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学们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在对我国能源状况的了解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国家的关心程度也有所加深,思想品德有所提升,對学生的人性教学的效果也能够达到。
二、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突出人本性教学的意义
拥有知识和技能可以让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但是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生存还需要基本的品质和个性,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融入人性教学不仅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需要,例如,在对“能量守恒定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发现这一定律的各国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能够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知识和真理的探索和总结是来之不易的,学生可以在对这些人物了解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是不容易的,需要经历很多的磨难,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体会可以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永不放弃,继续向前,为学生学业繁重、压力巨大的高中学习增添动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突出人本性教学,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人性化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灌输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真正的转变为学生主动吸收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们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爱上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融入人本性教学是现代教育方式革新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朝着个性化、兴趣化的方向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积极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新的高效的方法来使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以提升,道德修养也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教学人性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长吉,丛大川. “自然科学”“社会学科”“人文精神”辨[J]. 前沿. 2011(17)
[2] 许丙泉,卢政. 孔子儒家思想与人文主义[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3] 吕致远. 科学与人文——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