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自己的位置
2015-06-29张子影
张子影
轰轰烈烈的济世壮举虽然伟大杰出但毕竟稀少而且难得。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能做到的,就是每天尽量地做好自己,像一盏灯随时站好自己的位置,关键时刻点亮自己的时候,也就照亮了别人。
我是在一大片震后的废墟前遇到他的。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我作为前线记者随着救援部队经过一整天的徒步跋涉,傍晚时分在抵达北川县城入口时受阻,道路扭曲中断,被滑落的山体落石堵塞,一截路面甚至传说般地落在左侧的河水中。天很快黑下来,滞留在这样的道路上,随时都有被飞石击中或被滑坡再次掩埋的可能。正在这时,一点灯光点亮了我们所有人的眼睛,一个举着手电的人用嘶哑的声音喊着:我熟悉里面,跟我走——
一个身材瘦长的年轻人出现在一堆废墟前,他戴着顶显然是废墟中刨出来的头盔,满脸尘土,衣衫尽破,看不清衣色和脸色,但他的眼睛是真诚的,含着泪的。
我们跟着他,在60度斜坡的泥泞山体与乱石堆中辗转爬行,脚下百米就是翻滚着黑色漩涡的湍急河流,断崖,浮泥,落石轰响,险象环生。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艰难却准确地穿越了困难之地,更多的人跟在我们身后进入北川。救援立刻紧张展开,他很快消失在人群中,但我记住了那双走在我眼前的赤足,浮肿的脚和脚踝,血泡连着血痂,回首拉拽我的双手连同肩膀上臂,亦都伤痕累累。
之后的几天时常看到他,在指挥所轰轰作响的发电机旁,在医疗站、抢险点、临时安置帐篷区等等这些地方,他带着几个小伙子,背着线滚,踏着脚钩,身体挂在临时绑就的高高灯杆上,滚线轮,穿线绳,试电,用嘶哑的嗓子喊着:准备——一、二、三——
一连串的呼应声之后,一盏接一盏的灯,亮了。
他叫汪志刚,北川县曲山供电局的普通职工。那一天,眼睁睁看着北川县城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他回过神来就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冲去。从曲山供电局到幼儿园,100多米短短的路程他走了整整3个半小时——因为一路上,每次听到呼救,他都会停下来救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当他终于奔到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时,那里已被山体滑坡全部掩埋,妻子上班的文轩书店大楼,也在强大的震波中倒塌并被山体推出数十米——
汪志刚是大哭了的,但是,没有哭几声就止住了,他没有时间悲伤,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北川供电人这个时候肩负的责任。大地震使北川电网瞬间毁于一旦,黑暗和恐惧一起袭来,救人需要灯,被救者需要灯,生者和死者都需要灯。如果不及时恢复供电,抗震救灾的所有工作都无从进行。
天空浓烟弥漫,下午四点多天就全黑了,余震和垮塌连绵不绝,路断桥毁,他披着拣来的半块窗帘,躲闪腾挪,连滚带爬地穿越各种险境,最后,不得不跳入落石翻滚浊浪连天的湔江河,游水而过。当天晚上20点左右,衣衫尽烂一身泥水的他站在县供电总公司领导面前,浑身哆嗦却清晰准确地汇报了情况。之后,受灾最重的北川中学,当夜凌时开始恢复供电。
那些日子在满目疮痍的北川,我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了灯光点亮之后人们的激动。
震后的北川整个县城是一个巨大的废墟,没有任何道路和标识,各地的救援力量涌入北川,所有的外来者都知道,灯光照亮和挖掘机轰响的地方就是救援最紧张的战场。点亮的一盏灯给予的不仅仅是光明,更是莫大的生机和希望。人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光亮,更是一种人类互帮互助生死不弃的关爱。这关爱是巨大无穷的力量。
灯光为无数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光明安抚了所有饱受创伤的心灵。
汪志刚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岳母一家三口。每天,他要一次次路过家人的遇难地,废墟上张牙舞爪的尖利碎石瓦砾,割伤的不光是他的手脚四肢,更刺痛他的心。组织上考虑给他换个岗位,但汪志刚说,我要留在北川,在黑暗的地方点亮一盏灯。
地震当天,汪志刚从废墟中救出6位同事和3名医生,还安全转移了3名幼儿。那些个分秒必争的日夜里他一共点亮了多少只灯,没办法数清;因为他的灯,多少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没办法数清;在往返各救助点修复电力线路的同时,他沿途带进多少批外地赶赴来的救援人员,也没法数清。但有一点我知道,那第一时间亮起的灯光,一定点亮了全北川人的生命和希望,更照亮了他自己最明亮的人生。
这个年轻人从此留在了我的心中。
2008年9月24日,一场连续的大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突袭,北川电力、通信、道路全部中断。我不断地给他打电话,不通;发短信,无讯。等到傍晚终于回复了,说,他在忙于北川的保电。我只能简短地回复:注意安全!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汪志刚正冒着泥石流和飞石的危险,与抢险队员们徒步数小时运送数百公斤重的发电机去灾区。那一天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落在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
震后一周年,我随回访团到北川,在黑压压的悼念人群中,汪志则向我走来,更清瘦了。他一直留在北川做电力恢复工作,在板房住了一年。
2012年春,他告诉我,一个美丽的女孩听说了他的故事,正在和他交往。今年圣诞节,我在微信上高兴地看到,他怀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汪志刚说,儿子,一周岁了。我立刻回复说:真好!祝福你们全家!
汪志刚只是一个普通人,多年在岗位上勤恳敬业,如果不是大地震,没有人会知道在那群山环抱的小县城的一隅,还有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盛赞之余,许多人问他:如何能拥有这样博大深厚的救世济人的关爱之心?之举?汪志刚的回答平静朴素:这只是我的工作。我每天都是如此,就像一盏灯时刻站好自己的位置。
的确,关爱世界并不只是一句用来寄存理想和志愿的口号,侠肝义胆舍已救人常常可望却并非常常可机遇,轰轰烈烈的济世壮举虽然伟大杰出毕竟稀少难得,没人能算到生命中的哪一天或者哪一个瞬间,天将大任灵光乍现,你的行动会成为定义自己生命高度的评价。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拯救关爱无所谓机遇大小或者运气多寡,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每天都尽量地做好自己,像一盏灯随时站好自己的位置,在关键时刻点亮自己的同时,也就照亮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