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丁香在沈阳地区栽植适应性试验初报

2015-06-28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紫丁香新枝生长量

赵 宁

沈阳政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沈阳 110021

丁香是木犀科(Oleace-ae)丁香属(Syringa L.)植物,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温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并耐轻度盐碱[1-2]。丁香生境多样、气味芳香,具有绿化、美化、优化环境等生态效益,完全能够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及景观建设的需要[3]。

目前沈阳地区园林绿地中常见的丁香品种较为单一。将更多能适应沈阳地区栽植的丁香品种应用于沈阳的园林绿化中,不仅能够丰富园林景观,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还有利于开发和保护我国丰富的丁香种质资源,扩大其分布范围。

本研究主要探讨北京丁香等9 个丁香品种在沈阳地区栽植的适应性,通过对其生长量和成活率等适应性指标的评价,选择适应性强的栽植品种,为丁香在沈阳地区及相似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栽植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浑河满融段北岸,东经123°23',北纬41°45',海拔41 m。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夏暖,冬季干燥而寒冷,春季短促多风。年平均气温7.8 ~8℃,历史上最低极温-33.1℃,最高极温38.3℃。年降雨量为700 ~800 mm,多集中在7—8月份,相当于全年降雨量的48%。初霜期10月上旬,终霜期4月下旬,无霜期约155 d。试验地地势平坦,沙质壤土,pH 7.0。阳光充足,排水良好[4]。

1.2 供试材料

在辽宁省开原市银河苗圃等地选取长势优良、无病虫害的北京丁香(Yringa pekinensis Rupr.)、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辽东丁香(Syringa wolfii Scheid.)、什锦丁香(Syringa chinensis)、红丁香(Syringa villosa Vahl.)、羽叶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波斯丁香(Syringa porsia)、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罗兰紫丁香(Syringa cv LuoLan-zi),采用带土坨的方式定植在试验区内。

1.3 试验设计

2012年4月6日栽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3.6 m ×3.6 m,将苗木以0.6 m×0.6 m 的株行距定植,每小区内定植25 株,并进行日常养护。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生长季结束时,每个品种每小区内随机选取5株测量生长量(株高、新枝长、地径),并进行成活率调查[5]。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软件处理基础数据,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丁香品种生长量和成活率分析

株高、新枝长、地径是评价丁香生长量的重要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以小叶丁香的株高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羽叶丁香最低,仅23.27 cm。新枝长以紫丁香最长,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波斯丁香和罗兰紫丁香的新枝长较短,分别为19.27 cm 和18.40 cm。紫丁香和羽叶丁香的地径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辽东丁香和罗兰紫丁香的地径最小(表1)。

表1 供试丁香生长量和成活率

成活率是衡量丁香适应性的重要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小叶丁香和紫丁香的成活率最高,均为94.6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而什锦丁香和波斯丁香的成活率较低,仅为70.67% 和68.00%(表1)。

2.2 供试丁香品种适应性综合分析

2.2.1 不同性状主成分分析

将供试丁香品种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共4 个性状)依次作为自变量X1—X4,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6-7]。共计得出4 个主成分。前2 个主分量的累计贡献率为85.76%(>85%),基本代表了4 个性状85%的遗传信息(表2)。

主成分1 的贡献率为60.747%,新枝长、地径和成活率的载荷值较大,可称主成分1 为新枝长、地径及成活率因子;主成分2 的贡献率为25.013%,载荷较高的性状为株高,主成分2 可称为株高因子。

表2 主成分分析矩阵

2.2.2 供试丁香综合评价

根据林海明等[8]的方法,应用SPSS 软件,将各性状指标转化为标准值,计算2 个主成分与原4 项性状指标的标准化数据的线性组合,即各主成分(Fi)的表达式(此处zxi为性状Xi的标准化数据):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为:

根据2 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以及综合得分公式求得9 个丁香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表3)。计算各品种的主成分值(因子得分),可充分了解每个品种对当地的适应性,权衡每个性状在某个品种中所处的位置和分量,较为直观地判断某一品种适应性的强弱,对引种工作中掌握品种综合性状具有重大作用。综合得分越高,表明该品种的适应性越好[9]。供试的9 个丁香品种中,紫丁香的新枝长、地径和成活率因子得分最高,小叶丁香的株高因子得分最高,紫丁香的综合得分最高,罗兰紫丁香的综合得分最低。

表3 供试丁香主要性状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3 结论

1)紫丁香的新枝长、地径和成活率在9 个丁香品种中表现均最高,株高表现也较突出。从各性状综合考虑,紫丁香最适宜在沈阳地区栽植;小叶丁香在株高、成活率和新枝长方面表现也较突出,地径表现居中,也比较适宜在沈阳地区栽植;罗兰紫丁香的新枝长和地径生长量均低,株高、成活率表现也不突出,综合考虑较不适宜在沈阳地区栽植。

2)综合2 个主成分因子,紫丁香综合得分最高,试验测定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94.67%),新枝长、地径生长量分别为29.20 cm 和0.67 cm,在9个供试品种中均最高,株高生长量达到了27.40 cm,为供试品种中最适宜在沈阳种植的丁香品种。

3)供试品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紫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羽叶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波斯丁香、什锦丁香、罗兰紫丁香。

4 讨论

目前,沈阳地区丁香栽植主要集中在公园及景观路两侧,以丛植、列植及草坪点缀的紫丁香品种为主,偶有小叶丁香,栽植方式比较丰富,但品种选择上相对单一,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作为初春、夏末及秋初等观花稀少时节的观赏花木,紫丁香花呈单一的淡紫色,花期4—5月,单一品种栽植在花色及花期上都难以满足绿化景观的需要。

本文选取的其他供试丁香品种,除波斯丁香、红丁香及什锦丁香等少数几个品种外,试验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虽然在株高、新枝长及地径等生长量指标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但是对于有观赏价值的丁香品种,可以利用其适应性的差别,合理设计,选择性栽植。小叶丁香花呈红粉色,春花期5—6月,夏秋花期7—8月,能够很好地适应沈阳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应利用其花色及花期与紫丁香的不同,互补组团设计,增加其栽植量。北京丁香及羽叶丁香花呈白色或粉红,花期5—6月,其地径生长量较高,株高生长较慢。可以在景观路两侧等应用较多、日常养护修剪工作量较大的区域,利用其在沈阳地区株高生长较慢的特点,以丛植或列植加以利用。波斯丁香、红丁香等其他供试丁香品种在形态特征上均有各自的观赏价值,但对沈阳地区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稍有欠缺。如需栽植,应先进行引种驯化工作。

[1]宋妮,姜卫兵. 丁香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335-338.

[2]郑文杰. 红丁香栽培试验初报[J]. 辽宁林业科技,1998,3(1):11.

[3]臧淑英,刘更喜.丁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韩烈保,孙本信. 草地早熟禾在中国沈阳引种适应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2):16-18.

[5]姚建成,梁海荣,黄安喜,等.白丁香等5种树种引种试验初报[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4):54-55.

[6]唐功爽.基于SPSS 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 统计教育,2007(2):12-14.

[7]郭显光.如何用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2):60-64.

[8]林海明,张文霖.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 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J]. 统计研究,2005(3):65-69.

[9]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等.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花生报,2007,36(2):28-34.

猜你喜欢

紫丁香新枝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紫丁香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