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2015-06-25陈昊
陈昊
【摘 要】 学习区域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有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地理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出了良好用图习惯,形成了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是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关 键 词】 地理;区域;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就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个特定地区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最终解释区域特征,阐明区域人地关系的地理学科。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上的某个局部,而不是整个地球表面。如中国、中国各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世界各大洲、世界各区域(东亚、南亚、西欧、北美等)、世界主要国家(美国、日本等)。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地理主要研究某个特定区域中各个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冰川、海洋、植被、动物、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农村、交通、商业、旅游)的组合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研究各个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状况。区域地理知识点多、繁、杂,又是考试内容与要求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提高区域地理学习的效益呢?
一、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
学习区域地理,必须首先弄清楚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这是学习好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绝对位置是指它的经纬度位置。区域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这个区域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而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又影响该区域气候的基本模式,从而影响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的基本生存模式。如欧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得欧洲没有热带气候;非洲所处的纬度位置,使其成为“热带大陆”。相对位置是指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某个区域的海陆位置,就是它相对于某个大陆或某个大洋的位置,在许多情况下,这种相对位置比利用经纬度确定的绝对位置更有用。如说北京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对于我们探究北京的地理位置对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会更多地利用北京背靠太行山脉、面向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这个相对位置。
使用地图,是学习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因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直接看到该区域的真实位置,而地图则能表现空间的完整性,使区域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案例一】 华北地区
读《华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华北地区在全国的什么地方。找出华北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确认华北的范围。
读《华北地区图》确认华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找出秦岭、太行山、长城、黄河、淮河和海河。利用秦岭、淮河、太行山确定华北地区的界线,利用黄河、太行山、海河等确定重要的地理事物分布。
二、认识区域内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通过对地理知识空间分布的学习,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并进一步探究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主要还是运用地图结合地理事物分布的点、线、面来学习。
【案例二】 长江流域
长江及其干支流和通过该流域的铁路线呈“线”状分布;水电站、矿产基地、各类城市则呈“点”状散布流域,构成综合的长江流域经济区。学习长江流域内地理事物分布时,在图上先找出长江及其干支流、铁路线,它们是整个流域的骨架,再把“点”落实到具体的“线”上,从而确定“点”“线”“面”的相互位置,如武汉市位于流域中部江汉平原上,是汉江与长江、京广线与长江的交汇处;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葛洲坝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分别位于长江、清江上;长江沿岸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分布着攀枝花铁矿、大冶铜矿和铁矿、马鞍山铁矿等矿产,形成攀枝花、重庆、武汉、上海四大钢铁工业基地等。流域内众多的“点”“线”被分别落实到长江流域这一特定的“面”上,形成以“面”为基础,以“线”为主体,以“点”为主要内容,“点”“线”“面”结合形成综合的长江流域知识网络。
三、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是显性的,与之对应的空间联系是隐性的,因此,空间联系的观念是在学习空间分布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还有区际联系。通常用综合法来分析,如分析南极洲区域特征,主导因素是气候酷寒,它直接影响到该区的其他自然(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等)和人文(无常住居民)。又如,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与非洲气候的关系、非洲气候与非洲自然带分布的关系、洋流与非洲气候的关系、尼罗河的流向与非洲东部地形的关系等。
【案例三】 上海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上海一直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海洋航线与内河航线的交汇处;沪杭铁路与京沪铁路交接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上海市拥有发达而广阔的经济腹地。除了上海本身的区位优势,上海与全国各地的区域联系也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上海经济发展所需各种矿产资源大多需外地输入或进口。上海以加工工业为主体,其原料来自广大腹地,原料的输入支持了当地强大的制造业。如利用国内其他区域的石油、煤炭、原盐等,生产酸、碱和各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多种化工产品;依靠大量调入燃料,建立了电力系统;利用来自澳大利亚等地的铁矿,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宝钢、上钢等炼钢企业。
同时,上海的发展对其他区域又有影响,上海利用区外资源发展经济,其产品又遍布全国,如上海的化学工业产品近两万种,远销国内外;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机械工业基地。上海经济的发展即依赖于区外丰富的资源,也依赖于国内外广阔的市场。
四、认识区域差异及区域发展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区域的差异性使得区域性成为地理学的特征,区域的地理特征成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因地制宜”的观念正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认识区域差异通常用比较法,如学习我国秦岭——淮河南北的区域特征,从主要地形区、冬季气温、年降水、温度带、干湿区、植被、耕地性质等方面作比较。
认识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漫长的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是一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协调发展的道路,这种可协调发展可表现在两大空间尺度上,一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所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看作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特定区域中的体现。
【案例四】 陕西省的农业发展走向
陕西是我国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发展农业的生产力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今后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呢?黄土沟壑区建立以农牧业为主的农牧林复合生态系统。在平原建立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种养结合的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在秦岭山区建立多层次、多林种,以林为主的林牧副农复合生态系统。在城市郊区建立稳产、高产,以蔬菜、副食为主的农、牧、副复合生态系统。从而逐步发展集约化农业、生态农业,实现以质量目标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学习区域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有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地理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有趣,也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出了良好用图习惯,形成了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是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文,陈红. 区域地理实习方法与实践[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韩渊丰.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刘志远. 浅谈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