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研究

2015-06-24卢春丽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岩人格特质心理学

卢春丽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102)

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研究

卢春丽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102)

根据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的观点,以龙岩学院100名学生为样本,以《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施测,列出前测得分最低的前五项人格,设计相关的积极人格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分专题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后测,比较前后测数据的差异,考察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积极人格训练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效果,试图探索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方法以及积极教育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积极人格

一、引言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教育一个人的知识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加一份危险”[1]。正如近年来频频上演的校园命案,足以暴露大学生群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校园悲剧广受关注,也催人反思,教育者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事后的解决固然重要,但平时的预防更应重视[2]。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等。众所周知,人格的形成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人格教育尤其关键。如今,多数高校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格的培养。校园命案的频发已经再次警示我们,当前高校教育在抑制消极人格的同时,更应重视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人格是个体潜在的、正性的和具有建设性的正能量,是人的优秀特质和品德,如希望、幸福、爱、乐观、宽容、创造力等。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并强调只有积极力量得到培育,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3]。可以说,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助于满足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

(一)被试

研究选取龙岩学院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龙岩学院二年级应用化学专业100人为研究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情况分布表

(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杜夏华编制的《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共88个项目,分为24个维度,采用5点记分,由“很不符合”、“较不符合”、“不确定”、“较为符合"和“很符合"五种选项构成[3]。得分越高,表明相应的人格特质越突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拟合指标数均较好,X2/df的值为2.578,NFI、CFI等指标的值在0.9-0.94之间,RMSEA的值在0.05-0.08之间。该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高。

(三)实验设计

以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理论为指导,研究采用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实验设计,探讨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方法和训练效果。首先,训练前采用《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对学生的积极人格进行前期测量;其次,针对前期测量中发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一些不足,如自信心、自制力、积极的心态、幽默、创造力、环境适应力等,参考哈佛大学幸福课内容,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自编各类专项训练方案进行分类培养,同时,对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进行分类引导。积极人格理论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潜在的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因此,采用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兼以个体辅导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对被试进行长达3个月的教育实验干预;最后,以《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为工具,再一次对学生积极人格进行测量,得出前后测的差异。研究后期针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训练的远期效果。

(四)操作方法

列出得分最低的前五项人格,在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人格品质辅导课,分专题进行,包括积极自我认知,心态训练、自制力训练、幽默人格培养、创造力培养、积极应对等,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训练前后的数据,通过前后测数据的差异分析来考查干预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被试对训练效果的评价。

三、研究结论

(一)前测结果分析

采用《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对研究被试进行24项积极人格特质测试,结果见表2。根据结果可知,大学生各项人格特质均分都处于中上水平(中点=3分),绝大多数在3-4分之间,这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总体情况良好,此结果与郑祥专[4]的研究结果相符。量表中最高分为4.09分(爱心),最低分为3.28分(自律)。自律(3.28)、幽默(3.44)、判断力(3.51)、创造力(3.52)、真诚(3.56)、洞察力(3.58)得分较低。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差,可能由于当前高校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的不够,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放松,导致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弱。

表2 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得分统计表

(二)后测结果分析

干预结束后,用《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参与后测的学生为100人,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经进一步筛选,有效问卷为94份,有效率94%。后测结果显示,81%的被试相关的人格特质有了较显著的变化,其中自律(p<0.01)、判断力(p<0.05)、洞察力(p<0.01)等人格品质得分显著提升。根据后期深度访谈结果,大约32%的被试自诉其心态、观察力、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心态更加积极。

(三)比较

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对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过专题训练的学生在认知上趋于积极乐观,更加积极悦纳自我;在心态方面更加积极,能够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在自律方面趋向积极主动;在自我发展上呈现出积极和谐的态势。因此,实施积极心理品质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四、讨论

积极人格理论认为,在积极人格培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个体,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积极教育理念,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用自身所散发出的正能量感染学生。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使用积极平等的词汇,如尊重、分享、体验等,给予学生多方面的积极反馈,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

(一)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身还不足的积极人格有:自信、自律、幽默、创造力、判断力、真诚、洞察力等。通过科学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因此,高校人格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进行强化训练和培养。同时,在训练时还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与训练。总体而言,本次干预主要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认知方面的积极品质提升

近期大学生心理普测回访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存在自卑倾向。因此,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思维极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行为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解释风格。此外,还可以设计“魅力四射大舞台”,通过头脑风暴创设荒岛余生,船员遇险等困境,引导学生关注并捕捉自身闪光点,加深学生对自身的积极品质探索和挖掘。

2、积极情感体验的提升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增进个体在生活中的积极体验也是培养积极人格的有效途径。增进积极体验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消极体验形成的消极认识。对于一个学习成绩较差,整体表现欠佳的学生来说,最好的方法不是说上几百次的“我能行”,而是让其感受一次微小的改变带来的成功体验,比如一次竞技夺冠,一个特长展示,或一次助人行为,还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式游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某方面获得的积极体验具有迁移的作用,会给予个体积极和肯定的反馈,促进个体积极成长。

3、适应性应对能力的培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强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真正的积极心理适应机制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发展中。积极人格能促使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减少挫折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通过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游园活动、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调研、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影片鉴赏等,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识到升华、利他、幽默等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对创造性学习和快乐生活的作用,并将这些行为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构建并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当面临困惑时能主动寻求外界帮助,通过多种途径宣泄不良情绪,提升心理适应性。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适度的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外,专业老师还应努力开发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课程资源,编写积极人格培养的指导手册和地方特色教材,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积极人格培养课程体系。

最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不是单方面促成的,而应从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积极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有责任,社会各界应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应注意优化自身的人格形象,以自身良好的品质为孩子的积极人格培养提供情感和榜样支持。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将人格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共同打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和成长。

[1]刘李娥.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和谐校园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周同磊.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郑祥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6)

G641

A

1009-8534(2015)01-0021-02

2014-09-11

卢春丽(1986-)女,福建龙岩人、助理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猜你喜欢

龙岩人格特质心理学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WORDS AND CHINESE ONES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