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中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2015-06-24吴洁清董勇燕周治金

应用心理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测验创造性想象力

吴洁清 董勇燕 周治金**

(1.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3.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青岛 266003)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中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吴洁清1,2董勇燕3周治金1,2**

(1.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3.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青岛 266003)

采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问卷、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测验对7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及挑战性呈显著正相关,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及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e associates test,RAT)呈显著正相关,想象力与创意故事及RAT呈显著正相关;(2)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RAT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创造性教学行为 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问题解决

1 引 言

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师与学校是直接相关者,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直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奖励学生的创造努力(过程)和结果(产品)以及欣赏学生的创造品质(人),还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创造氛围以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Key,2000)。所以,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兴趣。创造性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并对学生的创造表现给予积极反应的教学行为(张景焕,初玉霞,林崇德,2008)。目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中的重要价值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认识,但是,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和不足。

首先,当前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主要将创造性教学行为作为因变量,很少将创造性教学行为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即主要关注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张景焕、刘翠翠、金盛华、吴琳娜和林崇德(2010)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不仅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还可以通过教学监控能力间接地影响创造性教学行为。

其次,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理论分析、系统评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去考察有哪些创造性教学行为会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Fasko,2001;Davies et al,2014;Horng,Hong,ChanLin,Chang,& Chu,2005),且目前已有的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都是自评量表,而已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行为作自评时容易出现高估倾向。这可能是因为社会赞许效应的作用和教师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认识要优于在课堂上的表现(张景焕,初玉霞,林崇德,2008;于晓波,李臣之,孙薇,2014)。部分教师也可能会因为盲目的自满感或自卑心理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于启新,1995)。自我报告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可操作性高、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其突出的缺点是社会赞许性问题。他评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张登浩,腾飞,潘雪,2014)。鉴于此,本研究将让教师的教学对象来对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以更好地明确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目前尚未有研究建构相应的模型来解释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具体机制。如前所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能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中发挥重大作用,但仅仅证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机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创造性人格是值得考虑的重要中介变量。就创造性个体而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包括创造性动机和态度)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人格是指高创造性个体在创造行为中所表现出的那些典型的个性品质。学者们对于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的关系已有很多研究,如李西营、刘小先和申继亮(2014)发现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罗晓路和林崇德(2006)也发现创造性人格对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课堂上表现出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不仅能直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性和想象力等创造性人格,而创造性人格又对创造性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假设,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起一定的中介作用。

在言语创造力的相关研究中,同感测评技术(consensus assessment technique,CAT)具有较高的信度,且具有明显的表面效度和较好的预测效度(Amabile,1996;田金亭,2011)。而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e associates test,RAT)是测量个体创造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反映个体发现事物之间有价值且适宜的新联系的能力,具有施测简单易行、测验题目结构清楚、答案明确、计分简单等优势,因而广泛用于创造性研究中(王烨,余荣军,周晓林,2005)。因此,本研究中的开放式问题解决测验将选择创意故事测验,主要采用同感测评技术评价被试的言语创造力,而闭合式问题解决测验将采用远距离联想测验,考察被试将看似没联系的事物联结在一起的创新能力。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创造性人格量表是威廉斯编制的创造性个性倾向量表,该量表的优势是操作简单、设计巧妙、计分方便,且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中小学生(申继亮,王鑫,师保国,2005)。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我国学者林幸台和王木荣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对被试进行测试,以考察被试的创造性人格(林幸台,王木荣,1994)。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我们将考察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并检验创造性人格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假设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预测创造性问题解决,且创造性人格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湖北武汉市、江西余干县、山东滨州市等地7所中学49个班的750名中学生,有效被试共716人。其中,男生314人,女生402人;初二年级451人,高一年级142人,高二年级123人;市级学校的学生有287人,县级学校的学生有137人,乡镇学校的学生有292人。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平均年龄分别为14.43±0.89、16.53±0.82和17.41±0.79。

2.2 研究工具

2.2.1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

采用Key等编制、张景焕等(2008)修订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其中,教师自评改为由教师的教学对象即学生他评,让学生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进行评价,项目人称表述方式由“我”改为“教师”,“学生”改为“我们”,并保证项目所表达的意思不变。例如,原量表“我赞赏学生将所学知识派上不同的用场”改为“老师会赞赏我们将所学知识派上不同的用场”。量表仍由28个项目组成,所有项目都转变表述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进行评价,采用5点计分,其中1表示“从不如此”,2表示“偶尔如此”,3表示“有时如此”,4表示“经常如此”,5表示“总是如此”。量表分为学习方式指导、动机激发、观点评价、鼓励变通4个维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语文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59、0.770、0.850、0.820;数学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4,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26、0.771、0.806、0.744;英语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9,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72、0.753、0.874、0.851。

2.2.2 创造性人格量表

采用我国学者台湾师大林幸台和王木荣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个性倾向测验》(林幸台,王木荣,1994)。该量表由50个项目组成,其中40题为正向题,其中“符合”计3分,“部分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其余10题为反向题,上述各项分别计1、2、3分。量表分为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4个维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3,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18、0.709、0.752、0.719。

2.2.3 创造性问题解决测量工具

(1)开放式创造性问题解决。

让被试根据彩色漫画图片编写创意故事,共有两个图片,要求编写两个创意故事。本测验满足CAT技术评价的两个条件:(a)具有新颖性和适宜性;(b)编写故事的过程是开放式的,所以比较适合采用同感测评技术对被试的创造性进行评估。本研究由3位评分者分别对于故事的创造性进行评分,采用5点量表评分。其中,评价者皆为心理学研究生,并在创造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在对创意故事的创造性进行评价时不设定统一的评分标准,要求评分者用各自的主观标准根据作品的相对优劣对创造性高低进行独立评分。在本研究中,故事1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是0.820,故事2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是0.865,均高于同感评价技术创始人Amabile所提出的0.7的标准,因此所获得数据可用来进一步分析(Amabile,1982)。

(2)闭合式创造性问题解决。

本研究使用创造性研究中常用的远距离联想测验(RAT)。根据Mednick(1962)的远距离联想任务编制出中文测试材料,共10个题目,每个题目包括三个不相关的词语,要求被试找到另外一个与前三个相关的词语,如能源、草地、食品,其答案为“绿色”。所有RAT题目的难度均为适中。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作数据处理与分析。在作相关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时,先对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上的评分求平均,作为学生对教师的总体创造性教学行为的评分结果,再对每个班级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学生他评分数、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测验得分求平均,作为一个班级的总体得分,从而得到49个班级的平均数据,以分析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3 研究结果

3.1 创造性教学行为、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相关分析

从表1的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造性人格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都呈显著正相关,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呈显著正相关,创造性教学行为与RAT呈显著正相关,创造性人格各维度中仅想象力与创意故事呈显著正相关,且仅想象力与RAT呈显著正相关,两类创造性测验之间相关不显著。

基于以上分析,高原4月喜马拉雅地区(E区)感热通量与长江以南夏季降水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区域最多,故将高原喜马拉雅地区(E区)定义为感热通量变化的关键区,同时将关键区4月感热通量的时间序列定义为高原感热通量指数。此外,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关键区4月感热通量偏弱(偏强)时,长江以南区域夏季降水偏多(偏少)。为此,高原感热通量指数可以作为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报因子之一。

表1 创造性教学行为、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相关分析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2 创造性人格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和刘红云(200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可能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回归分析发现,创造性人格中仅想象力维度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第一步回归分析旨在考察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故事及RAT的影响,回归系数为c;第二步回归分析旨在考察创造性教学行为对想象力(被假设为中介变量)的影响,回归系数为a;第三步回归分析旨在考察创造性教学行为和想象力对创意故事及RAT的影响,回归系数为b和c′。考虑到本研究的班级数量较多,样本可能会受学校地区、城乡差异,年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学校地区)均作为控制变量被首先纳入。表2和表3列出了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表2 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创意故事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表2结果表明,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故事有显著的预测作用(c=0.311,p<0.05),创造性教学行为对想象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a=0.350,p<0.05),想象力对创意故事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0.194,p>0.05)。想象力进入回归方程后,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故事的预测作用不显著(c′=0.244,p>0.05)。由于路径系数a和b中有一个不显著,所以需要进行Sobel检验。Sobel检验结果表明,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创意故事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提示想象力在创造力和创意故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21.8%。

表3 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和RAT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表3结果表明,创造性教学行为对RAT有显著的预测作用(c=0.575,p<0.01),创造性对想象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a=0.350,p<0.05),想象力对RAT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0.139,p>0.05)。想象力进入回归方程后,创造性教学行为对RAT的预测作用仍显著(c′=0.527,p<0.01)。由于路径系数a和b中有一个不显著,所以需要进行Sobel检验。Sobel检验结果表明,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和RAT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提示想象力在创造力和创意故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8.5%。

4 讨 论

4.1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相关

本研究发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呈显著正相关,且正向预测创造性问题解决,直接效应显著。这与研究假设一致,说明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创造性教学行为来直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即教师表现出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越多,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越高。本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明确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创造力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想象力、好奇性和挑战性均显著正相关,且正向预测创造性人格。这表明,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本研究发现,创造性人格中想象力与两类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学生的想象力越强,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越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想象力强的人善于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并且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这种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善于把不同事物的特征结合在同一事物上面,在创造性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占有优势(王书延,2008)。

4.2 创造性人格中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创造性人格中仅想象力这个维度对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造性问题解决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另一方面需通过想象力对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产生影响。想象力中介作用的发现表明,想象力是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结合起来的中间环节,教师在日常课堂上表现出的创造性教学行为(如延迟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等)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间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只发现创造性人格中的想象力起部分中介作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本研究选取的创造性测验侧重于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好奇性、冒险性和挑战性在该测验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提示以后的研究者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创造性测验来确定创造性人格哪些维度起中介作用,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和动机的培养。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RAT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有较大的差异,这进一步揭示着创意故事和RAT测验是两类不同的创造性测验,而不同的创造性测验可能涉及创造性的不同方面,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创意故事是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测验,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一个比较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故事,其中可能需要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更多地依赖于启发式系统,而RAT属于闭合式的、存在标准答案的测验,需要学生找到把三个无关词语联系起来的既新颖又适宜的答案,因此依赖启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

5 结 论

(1)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及挑战性呈显著正相关;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及RAT呈显著正相关,想象力与创意故事及RAT呈显著正相关。

(2)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创意故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想象力在创造性教学行为与RAT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李西营,刘小先,申继亮.(2014).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的关系:来自中美比较的证据.心理学探新,34(2),186-192.

林纬伦,连韵文,任纯慧.(2005).想得多是想得好的前提吗?探讨发散性思考能力在创意问题解決的角色.中华心理学刊,47(3),211-227.

林幸台,王木荣.(1994).威廉斯创造力测验.台湾:心理出版社.

罗晓路,林崇德.(2006).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心理科学,29(5),1031-1034.

申继亮,王鑫,师保国.(2005).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1(4),28-33.

王书延.(2008).大学生元认知与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王烨,余荣军,周晓林.(2005).创造性研究的有效工具.心理科学进展,13(6),734-73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2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36(5),614-620.

于启新.(1995).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法.中小学教师培训,(6),20-22.

于晓波,李臣之,孙薇.(2014).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课程教学研究,(2),4-7.

张登浩,滕飞,潘雪.(2014).他评:一种有效的人格评价手段.心理科学进展,22(1),38-47.

张景焕,初玉霞,林崇德.(2008).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评价量表的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24(3),107-112.

张景焕,刘翠翠,金盛华,吴琳娜,林崇德.(2010).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6(1),54-58.

Amabile,T.M.(1982).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A 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qu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3,997-1013.

Amabile,T.M.(1996).CreativityinContext:UpdatetotheSocialPsychologyofCreativity.Boulder:Westview press.

Davies,D.,Jindal-Snape,D.,Digby,R.,Howe,A.,Collier,C.,& Hay,P.(2014).The roles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eachers to promote creativi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41,34-41.

Fasko,D.(2001).Education and creativity.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3(3-4),317-327.

Horng,J.S.,Hong,J.C.,ChanLin,L.J.,Chang,S.H.,& Chu,H.C.(2005).Creative teachers and cre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sumerStudies,29(4),352-358.

Key,C.(2000).Indexing creativity fostering teacher behavior:A preliminary validation study.The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34(2),118-134.

Lin,W.L.,Hsu,K.Y.,Chen,H.C.,& Wang,J.W.(2012).The relations of gender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n different creativities:A dual-process theory account.PsychologyofAesthetics,Creativity,andtheArts,6(2),112-123.

Lin,W.L.,& Lien,Y.W.(2013).The different 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open-ended versus closed-ended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A dual-process theory account.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5(1),85-96.

Lin,W.L.,Lien,Y.W.,& Jen,C.H.(2005).Is the more the better? The role of divergent thinking i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hineseJournalofPsychology,47,211-22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

WU Jie-qing1,2,DONG Yong-yan3,ZHOU Zhi-jin1,2

(1.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Wuhan 430079,China;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3.Middle School No.39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Qingdao 266003,China)

The present study surveys a total of 716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the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questions,the Williams Creative Personality test and two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est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Result showed that:(1)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reative story and remote associates test;Imagin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reative story and RAT.(2) Imaginat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creative story;Imaginat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RAT.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creative personality,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机制,A2014008)。

B849

A

1006-6020(2015)-03-0281-08

** 通信作者:周治金,男,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E-mail:zhouzj@mail.ccnu.edu.cn。

猜你喜欢

测验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打开新的想象力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你知道吗?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