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作品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2015-06-23倪俊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教学

倪俊杰

【摘 要】工程作品教学是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近年来一直探索的新型教学法。它以一个知识模块为教学任务,通过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作品,串联该模块下的多个知识点,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体验作品创作的过程。本文介绍了工程作品教学相较于传统作品教学的优势,以及我校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

【关键词】工程作品;教学;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6-0045-03

对学生来说,什么是“学以致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以致用”,应该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后,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能力,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对老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品教学提倡学生多操作、多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某些知识点的作品任务,课后上交作品成果。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师生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但其组织形式大多是碎片化的,一节课完成几个知识点,前后的任务没有内在联系,致使学生缺乏作品整体化的设计。浙江师范大学王基一教授在“2012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中针对VB的教学设计点评说:“我非常希望大家用‘工程’的思想去统领所有的课时。我非常不希望大家用一个个小故事去讲(零散的知识点)。不是说这个例子有趣,就可以拿进来教学的。”

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既传授考试所要求的知识,又能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的教学内容为例,介绍我校教研组是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

工程作品教学的优势

工程作品教学是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共同探索的一种工程化的作品教学形式。它继承了传统作品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品创作的精髓,又摒弃了知识碎片化、分离化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的教学安排,逐渐地、完整地进行主题作品的创作。

工程作品教学的特点是系统的、连续的,它以一个知识模块为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主题式作品的创作,串联该模块下的多个知识点,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体验作品创作的过程,并且多采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喜闻乐见的主题进行创作。下表对比分析了传统作品教学和工程作品教学的优势和劣势。从长远来看,工程作品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程作品教学的具体实施

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准备时间远长于传统作品教学,需要整个教研组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由5名教师组成,自2011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作品教学的实践研究,分工合作,相互监督,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实施的流程首先需要建立教学实施的监控体系,大家通力合作,确保教学正常实施,然后设计工程作品教学的主题任务,让每位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最后对工程作品进行有效评价。

1. 建立教学实施监控体系

这需要建立一支以监控教师、创作教师、辅助教师组成的课程策划团队。由教研组长担任监控教师,负责顶层设计,全程监控。其他教师轮流担任创作教师,负责教学的任务设计。辅助教师主要负责测试和反馈。该监控体系的工作流程是先由全体教师会议决定作品主题,再由创作教师设计教学设计、作品素材、配套习题等内容,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出整改意见。

2. 工程作品教学的主题设计

作品主题的设计是工程作品教学的核心环节,一般需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创作教师先根据教学指导意见确定每个知识模块的知识点体系,然后根据主题内容进行作品设计,完成教师样稿,再根据本学期课时安排分拆教学内容。课时任务确定之后,再准备每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本课的教案、课件、素材以及课后习题等。最后将每节课的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网站。“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子模块的内容,分别是图片设计、音视频编辑、Flash制作。下表是我校对这三个模块确定的作品主题和课时分配计划。

由于工程作品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一节课完成的学生作品需要让学生下节课继续使用。教研组为此研发了网络教学平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任务单、教学素材等也都全部上传至该平台。该平台还支持学生在线上传作品文件,学生只需打开网页就可以快速查看、下载作品,省去了教师每节课将资源发送给学生的麻烦。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要尽可能多准备几份素材。一般以10名学生为单位,一个40多位学生的班级至少准备4~5套素材。文字、图片类素材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网站上预览下载,声音、源文件类素材可以让学生下载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 工程作品教学的实践

为了适应新型的工程作品教学,我们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每节课包含以下五个环节。这种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课堂前后连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时间。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层次高的学生只需要跟随课程网站就可以完成本堂课的任务,还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甚至提前完成整个作品设计。而对于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这样就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教学,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需要。最后5分钟,教师会开放网络,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寻求更加奇妙的技术应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以下是Photoshop模块经过3个课时教学,学生的作品创作过程。

Photoshop工程作品创作过程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作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工程作品教学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想法到成品、从系统架构到具体实施的详细过程,充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本位向应用本位转变。

4. 工程作品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既能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再提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作品类别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于Photoshop作品,静态图片可以方便地在网页上展示。学生上传jpg格式的图片后,全班同学就可以快速浏览到作品的效果图。相互之间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赞,也可以留言评论。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实时性,教师下课后就可以掌握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

对于音视频和Flash作品,由于在线展示相对麻烦,教师需要课后花时间逐个打开检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保存在Excel文件中,下节课上课时发给每位学生。通过量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图是Flash作品教学中学生五次作业完成的情况比较。前阶段学生的作业效率并不高,而在后阶段可以明显地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课堂所要求的操作任务。

学生五次作业完成的情况比较

作品的课后评价同样不容忽视。每当学生完成好作品,教师就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个人空间(如QQ空间、微博、微信等),或者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挂在墙上,让更多的人关注,鼓励学生课后积极进行创作,增强创作的成就感。

5. 工程作品教学的反思

在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问并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做一分享。

反思一:是否要让学生参与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有教师提出,既然是工程作品,那就应该让学生完整地参与作品设计,包括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脚本编写、具体制作等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参与作品的创作历程,同时学习了多媒体的理论知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确实应该从需求分析开始,让学生能够逐步参与每个过程的设计。但是考虑教学课时安排,以及保证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掌控,可以采用先“实践”后“回顾”的教学策略。其实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功能,如果一开始直接让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可能会让学生更加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选择先让学生参与实践作品“制作”的过程,学生有了亲身实践后,在后期讲解相关理论的时候再套用学生已实际操作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前后呼应。

反思二:是否把多媒体的多个模块联合在一起

有教师提出,是否可以把图片设计、音视频编辑、动画制作三个子模块的教学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成一个更大的工程作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虽然把三个子模块联合在一起似乎更加全面。但是这个大工程至少需要10个课时,相当于让学生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完成同一个作品。学生很容易产生“课堂疲劳”,一部分学生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过于漫长的教学周期,后阶段很容易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掌控。因此,我们采取折中的办法,分子模块进行作品教学。当然,在课余时间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将这三个模块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的。

开展工程作品教学的这几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境。比如,工程作品教学需要对一个连续的教学周期进行设计,其设计难度大大增加,非常考验团队的合作能力;再如,若某一节课的知识点安排不恰当,会导致学生完成不了本节课的内容,继而影响下节课的教学进度,造成学生不能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最终作品。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惊喜地发现,学生以前是懒洋洋地来上课,现在是飞奔到机房查看教师的评价结果,甚至有学生不惜放弃体育锻炼的时间来到机房继续创作。这种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变化充分肯定了工程作品教学的实效性,将会不断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