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市场”企业文化才有活力

2015-06-23陈晨

军工文化 2015年4期
关键词:报国市场航空

陈晨

当今世界,企业文化越来越受重视,它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也被广泛接受。各行各业,无论是享誉世界的大公司还是踌躇满志的小公司,都在大谈特谈文化。确实,今天的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精神与口号,成为每个企业行为方式的主心骨。当前,各种研究机构都在关注成功企业,研究他们的文化,探求企业文化成功的本质,寻找一种真正能引领成功的企业文化。

二战以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飞机制造企业的主旋律是互相比拼更高的性能。这样的环境下,波音、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通用动力等公司技术储备更好,文化中更注重技术的企业方才得以生存。到了现代,民用航空需求暴增,美国东西分布的人口结构,使得飞机这一更加快捷的交通方式获得普遍青睐,大量航空企业在这一领域厮杀。作为载客航空,其安全方面的要求不言而喻,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经济性这一要求也越来越高。飞机寿命长、省油,才能获得航空公司的订单。在这一特殊市场不断地锤炼下,波音公司以其特别的质量保障文化,创造出了寿命达5万小时的波音7系列大飞机,虽然在军方竞标中失败,却意外地在民用市场大获全胜,直接改变了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也只有更注重质量的波音,才能在军工订单保有的同时,开拓出广阔的民用市场。所以,没有永远适用的企业文化,只有不断适应环境的调整,才能立于不败。

任何一个获得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其特别的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而它们的成功都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即市场相匹配。任何企业如果固守其成功的核心价值,不肯前进与变化,那么它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随着环境与市场的改变,同样的核心价值与企业文化最后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束缚,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环境瞬息万变,任何一点迟疑都会让一个企业错失良机。无论多么有效的文化,在不同的阶段,效果可能完全相反。中国有句话叫做“盛极必衰”,其中暗含的变化规律,其实就是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做的终极筛选。

无论过去曾经历怎样的辉煌,都只代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你的企业文化恰好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各种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企业文化,既要忠于市场,又要高于市场,要瞻前更要顾后。所以,当你去找成功企业高管询问成功企业文化的时候,往往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回答。李嘉诚回答成功经验的时候,只回答了两个字,就是:“保守”。这里的保守,其实不是策略的保守,而是对市场与环境时刻怀有一颗敬畏的心。不能完全为了当前市场而生存,你会错失未来;不能完全为了未来的市场而生存,你会错失当下。

作为军工企业,特别是飞机制造企业,我们的文化该如何与时俱进?过去的我们解决是有与无的问题,今天我们解决的是优与劣的问题,将来我们要解决的是用户体验、技术领先的问题。时代在变,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要适时调整。“航空报国”是每一个航空人的根,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航空人本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信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功绩,建立起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今天,我们依然强调“航空报国”,只有坚定这个信念,才可能谈其他问题。然而,随着经济与市场全球化,如果不做出调整,这句话很有可能就成为一句空话。

现在我们面临的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国家需要更先进战机。军用领域方面,多年的努力使得我国飞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再想获得提升,已经无法按照过去的主要靠仿制的模式获得突破了。一是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工艺的问题往往比材料更重要,仿制的代价越来越高,不亚于重新设计。二是最新的技术,都已被严格封锁,仿制的空间越来越小;三是仿制本身就代表了性能折扣,没有哪款的顶尖战机是靠仿制而来的,无不依赖创新与突破。因此,当下市场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在于,越来越急切的需要原创性创新。再者,相比于过去僵化的计划经济,航空企业内部的竞争,民营企业的逐步参与,让军用航空这一相对稳定的市场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应当清楚认识到,民营企业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上,先天就比国有企业有优势。世界上著名的军工企业,无一不是民营企业,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每一个航空人都要清楚的认识到,随着军工逐步进步,开放竞争的一天,不会太远。同时,新兴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大。除了民用航空,无人机等过去没有的市场正逐渐壮大,如何去适应这些需求,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美国早已将未来的空战定义为无人机的空战,它的X47已经成功在航母上起降。在侦查、突袭等领域,无人机有着传统战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国家即将开放10000米以下的空间,由此触发的民用航空器需求会呈现井喷的趋势,小飞机、直升机的需求也会大增。

我们当前的市场,正处在爆炸前的准备期。军用领域,期待创新;民用领域,需求即将爆发。而我们每一个航空企业,每一个航空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有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文化是否还停留在“听从安排”、“按时完成任务”这个阶段?前辈留下的精神遗产,值得纪念,但企业文化自身,本就该与时俱进。面对这样的市场前景,创新型的技术储备、更完善的质量体系与保障系统、更精细化的企业管理,将是未来中国航空成功的必备因素,而这一切仰仗的企业文化,既应包含“航空报国、富国强军”的伟大信念,也应包含对技术的执着、对质量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技术创新的真正投入,对工程师、一线员工、管理程序的切实尊重。成功的企业文化,各有各的成功,顺应市场的今天和未来是其中不变的真理。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武仪)endprint

猜你喜欢

报国市场航空
陆元九:报国之心永青春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航空漫画
五月红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