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在韩国的传承发展及韩国阳明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5-06-23赵甜甜
赵甜甜
(韩国成均馆大学 儒教文化研究所)
阳明学在韩国的传承发展及韩国阳明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赵甜甜
(韩国成均馆大学 儒教文化研究所)
朝鲜王朝的建国理念是儒学,为了巩固其地位士大夫们制订了一系列“崇儒排佛”的政策,在历史上它被认为是一个忠于“朱子学”的朝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阳明学传入朝鲜之初就遭到了强烈的批判,被视为异端邪说。在缝隙中的成长造就了韩国独具特色的阳明学,而其代表就是江华学派。郑齐斗作为江华学派的创始人,为了解决时弊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完善了阳明学,其后学则创造性的将其思想与近代思想意识相结合,在韩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管是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对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站在现代儒学的立场上重新发现阳明学,考察其历史的、哲学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韩国的儒学,更有利于我们跳出一国的局限性,从东亚的视角找出在不同文化圈内,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的阳明学其普遍意义的所在,为阳明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途径。
韩国阳明学;江华学派;霞谷郑齐斗;现状;展望
一、绪论
韩国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一衣带水,在文化思想上更是与中国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引进和研究儒教思想,到了高丽末期朝鲜初年, 随着朝代的更迭儒教成为朝鲜王朝建国的理念,“崇儒排佛”的理论从政策和制度上得到了确立。在整个朝鲜王朝的历史进程当中,朱子学一直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从初期的与佛老思想对抗,到16世纪对阳明学的驳斥,再到18世纪与西学的论争,无不显示出其在韩国近世哲学史上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阳明学传入韩国之始就被视为异端邪说,比起学问上的研究讨论,朝鲜儒学者更多的只是对阳明学进行批判,认为阳明学是非正统的思想。究其原因,阳明学本身是为了解决朱子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应对理论,是对朱子学的一种反省和补充,其出发点仍是朱子学。阳明学传入韩国的具体时间虽然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测大概的时间是16世纪初期①金容载在《韩国阳明学研究现况与新探索-以江华研究为中心》(《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郑仁在,黄俊杰编,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第309页.)中推算阳明学的传入时间应早于中宗十六年(1521)。,这正是韩国朱子学的初创期。朱子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在韩国逐渐开始本土化,直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逐渐产生了弊端。于是韩国阳明学者,特别是江华学派的创始人霞谷郑齐斗(1649-1736),为解决这些弊端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完善了阳明学,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江华学派。朝鲜末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近代思想意识的发展,江华学派后学们针砭时弊,与其他的思想:如义理思想、实学思想、天主教思想、开化思想等不断产生碰撞和融合,与此同时还与性理学相互影响,丰富了韩国的儒学思想,对近代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阳明学渐渐浮出表面,势力日渐壮大,虽然士大夫们没有正大光明的拥护阳明学,但是少论士家、南人学派以及天主教的很多学者都对阳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韩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矛盾中,特别是到了光复运动以后,阳明学发挥了“良知良能说”的功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学者们对阳明学的研究也日益活泼。今时今日站在现代儒学的立场上,重新发现阳明学,并考察其历史的、哲学的意义,都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1992年8月中韩建交以后,虽然中国大陆对韩国学的研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盛况,但是对韩国阳明学的研究状况却令人堪忧。不管是从学会组织、研究机构上来看,还是从论文发表的数量上来看,阳明学都远远不及其他的儒学分类。因此重新梳理阳明学在韩国的继承和发展,找出现阶段此项研究在中国国内的不足,认清现状,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韩国儒学,更有利于我们跳出一国的局限性,从东亚的视角找出在不同文化圈内,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的阳明学其普遍意义的所在,为阳明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途径。相对而言台湾对韩国儒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对韩国阳明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和分析台湾的既成成果有利于大陆的韩国阳明学研究,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重复研究。
二、阳明学在韩国的传承发展
1.阳明学的传入
关于阳明学传入朝鲜朝的准确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是大致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根据西厓柳成龙(1542-1607)在《西厓先生文集》中的记载,《阳明文集》是他十七岁时在鸭绿江边所拾获的,即明宗十三年,1558年。他还在文中明确写到,在此之前并未曾见到阳明的文章东传,因此有认为阳明学东传时间为1558年之说 。②《西厓先生文集》卷18,韩国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1996年 :右《阳明文集》余年十七,趋庭义州,适谢恩使沉通源自燕京回,台劾不检,罢弃重于鸭绿江边而去,行囊中有此集。时阳明之文未及东来,余见之而喜,遂白诸先君,令州吏善写者誊出,既而藏筐篓中。
第二种说法,以朝鲜性理学史上第一篇公开对阳明学批判的文章为依据,即以退溪李滉(1501-1570)所写的《传习录辨》为依据,认为退溪对阳明学的批判既然成文,其传入的时间应该可以推断为是退溪所生活的年代。但是由于《 传习录辨》成文的具体年代不详, 所以韩国学界只能将阳明学传来的时间界定在了退溪所生活的年代。③李丙寿教授认为假定退溪是晚年作《传习录辨》,那么王学传入的时间应不晚于明宗朝。(《韩国儒学史略》,亚细亚文化社,1986年,第266页)。
第三种说法是吴钟逸教授根据纳斋朴祥(1472-1530)的《纳斋集》和十清轩金世弼(1473-1553)的《十清轩集》中所记载的内容推断出来的。其中《纳斋集·年谱》四八岁条记载:“阳明文字东来,东儒莫知其为何等语,先生见其《传习录》,斥为禅学,与金十清有酬唱三绝。”④朴祥,《纳斋集·年谱》四八岁条。而《十清轩集》中卷二论阳明《传习录》的诗三首及卷四关于《传习录》有关传入的记载内容则显示其出现在朝鲜的时间应为中宗十六年以前,即1521年以前。也有说法认为阳明学传入的时间与《传习录》初刊本发行的时间一致,即1518年。 但是考虑到当时文化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并结合《纳斋集》与《十清轩集》的记载,韩国学界更多的倾向将传入的时间定在1521年以前。
历史上阳明学在中国兴起之时,科举制度与书院教学皆以朱子学为主,而当时扬朱贬陆之风正盛,在这种情况下阳明提倡象山心学,批判朱子学中的弊端,理所当然的受到很多非难。朝鲜的建国理念是儒学,更确切的说是朱子学,推崇崇儒排佛的理念。如果我们将阳明学的传入时间定在1521年以前,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时期正值朝鲜王朝士祸频发的阶段⑤1498年, 燕山君把士林派全部驱逐出政府,并诛杀相关者三十多人,酿成“戊午士祸”;1500年,燕山君为了为其生母废妃尹氏报仇,处决了26名“奸臣”,赐死安阳君和凤安君,史称甲子士祸;1506年,燕山君再度掀起丙寅士祸,试图将戊午士祸及甲子士祸中遗漏的士林再度查找处理。。中宗反正⑥1506年9月18日燕山君被废,晋城大君被擁立成为中宗,史称中宗反正。后,君臣之礼,仁孝之纲几乎被破坏殆尽,重建儒教的礼仪纲常成为了当务之急。 所以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视道统的朱子学在朝鲜社会的政治、教化上占据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之下,注定了阳明学在韩国的传播不会一帆风顺,充斥着来自朱子学的巨大压力。
我们知道李退溪对朱子学理论在韩国的本土化过程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奠定了朝鲜性理学的基础。他的理论是在忠于朱子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他所著的《传习录论辩》更是站在朱子学的立场上对阳明学进行了严酷的批判,是朝鲜士大夫第一次对阳明学进行公开性的批判。他指出阳明学与佛教无异,有悖于朱子的宗旨,不是孔孟之学的嫡传正统,这一批判也奠定了此后朝鲜儒者对阳明学批判的基调。但是有趣的是后世退溪学派的学者,特别是寒洲李震相(1818-1886),他在退溪学的基础上主张“心即理说”,说明在退溪学内部逐渐产生了理的下向化和心学化的现象[1]。近几年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则认为退溪的某些思想在朱子学的理论体系之内是很难做出合理解释的,但如果将这些理论放在阳明学的理论框架之内,则会更加合乎逻辑,所以退溪的理论其实是一种更接近于阳明学的阐释的。①李明晖、林月惠以及张崑将都曾明确指出退溪本身的哲学是对朱子学的一种创造性解释,而这种创造性的解释与朱子学并不完全契合,有些甚至是矛盾的,但却与阳明思想暗合。(李明晖,《四端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探讨》,台大出版中心,2008年;林月惠,异曲同调-朱子学与朝鲜性理学》, 台大出版中心 ,2010年;张崑将,《阳明学在东亚:诠释交流与行动》, 台大出版中心,2012年.)
韩国朱子学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历经了三场大的论争,即16世纪的“四端七情论争”,18世纪的“湖洛论争”和19世纪的“心说论争”,从而形成了其理论的特殊性。在这三场论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端七情论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情”, “湖洛论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性”和“未发心”,而“心说论争”则更多的是关注“心”的问题,这说明韩国性理学在本土化的过程当中,自发的将关注点从性转移到了情,又由情转移到了心。这个时期的主导思想虽然不是阳明学,阳明学也没有以外在的形式呈现在朝鲜儒学的思想之上,但却植根于大多数朝鲜儒学者的思想意识之中,可以说他们批判性的接受了阳明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与明朝在政治、思想、文化上频繁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朝鲜性理学发展的方向,最终使朝鲜性理学的关注点从形而上的理逐渐过度到了心,产生了下向化。
从发展的过程阶段来看,韩国学者琴章泰将韩国阳明学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初期的输入阶段,即16世纪前半期开始输入到16世纪后半期退溪李滉发表批判阳明学的著作,成为后世批判阳明学的理论框架。第二,深化和论辩阶段,即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霞谷郑齐斗与其师友的论辩。第三,实学派的活用阶段,即18世纪后半期实学派李瀷(1681-1763)在摆脱朱子学的过程中理解并活用阳明学。第四,近代改革的首创阶段,即20世纪初作为爱国启蒙思想家的朴殷植和郑寅普所标榜且具有儒学改革色彩的阳明学。[2]
2.阳明学的分类
从对阳明学的认同程度上来看,郑寅普将阳明学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明显的阳明学著书及其言论者,如迟川崔鸣吉(1586-1647)、鸡谷张维(1587-1638),霞谷郑齐斗等。第二类,虽然有非难阳明学之语,但综合其前后行止,在其诡辞里,内心仍是主张阳明学的。这类学者或可称之为“阳朱阴王”者,如员峤李匡师(1705-1777)、信斋李令翊(1738-1780)父子及李令翊之堂兄椒园李忠翊(1744-1816)等。第三类,虽没有一言半语提及阳明学,尊奉朱子学而不说阳明学,但若从其平生所主张的精神来看,仍可辨认出是属于阳明学。如湛轩洪大容(1731-1783)。[3]211
第一类阳明学者,即有明显的阳明学著书及其言论的学者,其中迟川崔鸣吉与鸡谷张维虽然对阳明学有所研究,但是没有留下系统的学术专著,后人只能从他们留下的一些诗句或散文等作品中领略其思想之一二,而霞谷郑齐斗却是一个专攻阳明学的大儒,他的著述和学问自成体系,理论独树一帜,可以说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中国或日本的阳明学者媲美[4]。
三、国阳明学在中国的研究现况和展望
1.阳明学的继承——江华学派
霞谷郑齐斗是韩国阳明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江华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是高丽末期名儒郑梦周(1338-1392)的第十一代孙。霞谷幼年丧父,一直跟随祖父郑维城(1596-1664)读书学习,16岁时祖父去世,24岁之前科举虽多次及第,但因看破官场利禄之争,在获得母亲的允许后,废举业,一心向学,苦心钻研学问。
霞谷生不逢时,一生经历坎坷。他所处的年代正值朝鲜的内忧外患时期,丙子胡乱②丙子胡乱即丙子戰爭,是指1636年皇太極称帝后不久率军攻打朝鮮的事件。之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严重,党争也日益激烈。在他32岁时,即肃宗六年,发生了著名的庚申大黜陟③肃宗六年(1680年),因南人领袖许积庶子许坚谋逆事泄,南人倒台,以宋时烈为首的西人被重新起用,史称“庚申大黜陟”。;35岁时,即肃宗九年老论和少论正是开始分党。当时的学术氛围皆以科举考试为中心,学以致用的思想离现实的学术领域越来越远,政治争论的焦点不在民生民计,却都集中在类似服丧、册封世子这种关于王室规矩的问题上。而外来的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想不断抬头,导致重视名分和义理的朱子学逐渐丧失了其在朝鲜社会上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明清的朝代交替,导致尊明排清运动派与积极肯定清朝的现实论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有感于这种混乱的世态,霞谷数次辞官,最终归隐山林,专心致力于学问研究与后学培养。
霞谷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年的“京居时期”(40岁以前),中年的“安山时期”(41岁到60岁),和晚年的“江华时期”(61岁到88岁)。自从他在肃宗三十六年(1709年)从安山移居至江华岛之后,就开始了以江华岛为根据地的著书讲学活动。这为江华学派形成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霞谷的儿子郑厚一和门人李匡臣、李匡师、沉錥,尹淳,李震炳,郑俊一、宋德渊崔尚夏、李善协、申大羽、李匡吕、成以观、吴世泰、李善学、金泽秀等形成了初期的江华学派。此后他们的学问作为家学来传承,其学脉的传承通过下表可以更加一目了然:[5]
按照时期,江华学派又可以做出以下区分:郑齐斗的亲传弟子为“初期江华学派”,再传弟子为“中期江华学派”,此后的则皆为“后期江华学派”。[6]
霞谷的著作收录在《霞谷全集》上下两卷之中,大部分为41岁以后所撰。郑寅普曾评价其所著书的广博学说,即使是阳明的弟子也无法与之比肩。[3]163在阳明学被视为异端学说的朝鲜王朝,在士大夫不断被迫害的党争时期,郑齐斗不畏强权,对阳明学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曾经在给诚斋闵彦晖的信中如此说道:“如使其道果能知其真是也,则论学而被罪,亦所不恨也。”[7]这种为了追求“真是”而不顾自身生命的精神可以说就是他一生追求真理,不畏强权的真实写照。
霞谷之后的学者所开展的阳明学,更加注重研究,力图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与朝鲜后期的实学共同发展,相互产生了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星湖学派的星湖李瀷(1681-1763),他与门下生以阳明学为媒介,逐渐从传统儒教过渡到皈依天主教。后期的阳明学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与开化思想向结合,相互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独立运动先驱白岩朴殷植(1859-1925)认识到阳明学才是适应当时社会现状的思想, 于是大加提倡,并对其理论重新进行组构,开化自强,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新理论。
1980年以后,韩国国内出现了多位研究阳明学的学者,1994年成立了以宋河璟教授为中心的韩国阳明学会,带动了学术界对阳明学的持续关心,成为韩国阳明学的复兴时期。[8]308-314从2004年开始,韩国陽明學會每年都在江华岛举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参会,为韩国阳明学在国内外的传播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还定期发行期刊《阳明学》,为学者们展示新的研究成果和交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研究现况——大陆与台湾
韩国关于韩国阳明学的传承与发展相关的资料和论文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基本上都是站在韩国国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并没有涉及其在中国的研究状况。认清韩国阳明学在中国研究开展的状况,不仅有利于韩国阳明学的进一步研究,而且对未来中国研究韩国阳明学也具有非常的意义。
根据《中国韩国学研究的现状、特征与趋势——基于1998~2010年CSSCI数据》 文中得到的数据显示,1998-2010年间中国大陆刊登于CSSCI期刊上的哲学类论文共有84篇,而其中关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则只有区区9篇(主要参考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资源系统数据),单就从数量上来看,不得不说在研究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内容上来看,大陆对韩国阳明学研究还主要是停留在对其学术系统的论述及对其学派论述,没有太多深入的实质性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由郑仁在黄俊杰主编的《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的简体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收录了韩国国内对韩国阳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有几位大陆及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内的韩国阳明学研究可以说是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09年吴光教授主持编著了《阳明学系列研究丛书》,其中系统的翻译了由韩国学者崔在穆所著的《东亚阳明学》一书。书中他以郑齐斗的良知体用论为中心论述了阳明学在韩国的展开,并与日本的阳明学做出比较,从东亚的视角来解释阳明学,对大陆学界开展韩国阳明学研究不无裨益。同年,李甦平教授的《韩国儒学史》出版,其中详细考证了阳明学的传入和霞谷阳明学的思想特征,高度评价了他对朝鲜后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这可以说是第一本国内学者对韩国阳明学做出系统论述的著作。
比起大陆,台湾开始关注韩国儒学的时间相对较早,对于韩国儒学,特别是对退溪·栗谷之学的研究远超大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根据李明晖2010年6月发表在《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上的《台湾学界关于韩国儒学的研究概况》一文统计,截止到2010年关于韩国儒学的期刊论文有104篇,但其中关于阳明学的研究只有8篇;收入论文集中的论文有33篇,但其中关于阳明学的研究只有4篇;著作及论文集有12部,其中关于阳明学研究的专著则只有1篇;而相关的博硕士论文也仅仅只有2篇,且都是硕士论文[9]。
2010年之后台湾对韩国阳明学的研究论文也只有4篇:黄丽生,《日帝时期韩儒朴殷植的开化意识与阳明学》,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 8卷2期 ,2011/12;张崑将,《修养与行动之间:近代东亚阳明学解释的辩证关系》,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 9卷2期,2012/12;金慧洙 ,《阳明理气架构之可能性及阳明学理气说之开展-以阳明与霞谷之理气观点为主》,鹅湖月刊 418期 ,2010/04。(主要参考“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大陆对韩国儒学的研究自中韩建交以来虽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由于起步晚,整体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较少,比起其他哲学思想领域的研究成果则十分堪忧。台湾对韩国儒学思想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对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成果也只有18篇,不及其研究成果总量的十分之一,情况并不乐观。由此可见,加强对韩国阳明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大陆及台湾学者的努力,同时也需要韩国阳明学学者的积极推动。
3.发展前景与对策
阳明学在韩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矛盾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研究韩国阳明学以及它在社会变革中与其他思想的融合,站在现代的立场上重新反思阳明学和朱子学,不仅能帮助我们从历史的、哲学的角度上更好的理解韩国社会,认清韩国文化思想的主体性和特殊性,更有助于我们发现阳明学在不同文化圈所展现出的普遍意义,为发展和普及阳明学做好铺垫,为谋求和谐社会探索开辟新途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问题点着手发展和完善韩国阳明学的研究:
(1)在韩国国内,很多韩国阳明学者著述的典籍文献尚处于整理阶段,文献资料的电子化更是处于发展完善的阶段[8]315,国内学者的研究需求尚不能满足,就更难满足国外的研究需求了。因此加速完善文献资料的电子化工程和普及化工程刻不容缓。
(2)东亚儒学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典籍都使用汉文书写,但由于近代韩国对韩文的普及使用,而懂得韩语的专门学者又凤毛麟角,导致他国学者无法获悉韩国国内最前沿最尖端的的学术成果,交流的闭塞进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学术的滞后性。因此对韩国国内现阶段已经得到认可的学术成果进行翻译,加强国内外的学术的交流任务紧迫。
(3)对韩国阳明学进行研究的专门性国际人才不足,也是造成其研究成果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韩国学生中虽然有很多人会使用中文,但缺乏专业对口的专门性人才。而在韩国的外国留学生中,大多只关注韩国的经济经营理论和韩流,殊不知这些与韩国儒学,特别是韩国阳明学有着莫大的关系。向韩国学生以及在韩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加强对韩国阳明学的宣传和支持力度,培养专门性复合型的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4)中国大陆对于韩国阳明学的研究虽然已从个别思想界的研究转入对学派及其思想的综合性研究阶段,但是所做的研究可以说并不是很深入,也没有出现具有深入理论意义的研究成果。所以鼓励和引导学者们对韩国阳明学进行研究,加强对研究韩国阳明学学者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5)韩国阳明学派与大陆及台湾应该更加积极的开展合作。韩国江华学派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邀请大陆及台湾的知名学者参与其在江华岛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有很多学者的研究也已经非常深入。但可惜的是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没有召开过专门针对韩国阳明学的专门性学术会议,因此促进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召开专门针对韩国阳明学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相信会成为发展韩国阳明学的一个重要契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时代,阳明学传入后没有立即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并非是阳明学自身存在缺陷或是缺乏价值,而是源于朱子学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排他性,另外阳明学传入朝鲜时所处的历史和政治环境也是原因之一。到了后期,阳明学通过霞谷郑齐斗以及江华学派的不断内化,形成了具有实用性,旨在解决朝鲜当代问题的理论体系,并且它不断与其他思想相融合,形成了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新思想。韩国学者柳承国教授认为在韩国,连接儒教和天主教、义理学和实学、开化派和保守派的基础哲学思想正是韩国的阳明学,它在韩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4]。
韩国阳明学在中国大陆及台湾有着非常大的研究潜力,但由于地域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使得韩国近现代很多关于韩国阳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无法得到传播,因此加强对既成成果的翻译,加强对专门翻译人才的培养都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对韩国阳明学研究的专门学者进行支持,对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韩国阳明学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支持,都是我们发展韩国阳明学的重中之重。对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阳明学在不同文化圈所展现出的普遍意义,为发展和普及阳明学做好铺垫,丰富儒学的多样性,为谋求和谐社会探索开辟新途径。
[1] 崔英辰.关于18-19世纪朝鲜性理学心学化倾向的考察[J].韩国民族文化,第33辑,2009.
[2] 琴章泰.十七世纪末朴世采和郑齐斗的阳明学[M]//朝鲜儒学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0,11.
[3] 郑寅普.阳明学演论[M]//薝园郑寅普全集:第二册,延世大学出版部,1983.
[4] 柳承国.韩国儒学与现代精神[M]. 姜日天,朴光海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171.
[5] 俞俊基.韩国近代儒教改革运动史[M].首尔三文出版社,1994:239.
[6] 崔在穆.郑齐斗阳明学在东亚学术中的意义[M]//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5.
[7] 霞谷全集:上[M]//答闵诚斋书,第32页.
[8] 金容载.韩国阳明学研究现况与新探索-以江华研究为中心[M]//郑仁在、黄俊杰编,韩国江华阳明学研究论集,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
[9] 周才会.朝鲜朝阳明学之研究[D].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7;郑德熙.阳明学对韩国的影响[D].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1984.
(责任编辑:谢光前)
2015-05-18
本文为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贵阳学院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项目编号:JD2013170)的研究成果。
赵甜甜,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博士生,栗谷学会国际干事。
B3
A
1671-6973(2015)05-0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