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2015-06-23陈小华
陈小华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23)
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陈小华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期刊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23)
在回顾国内外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新评估方案,论述了拟参评高校应采取吃透指标体系,建立稳定的迎评队伍,尽早准备材料,强化内部评审检查,跟踪落实问题整改等措施来寻求评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相关单位或部门可利用将集中评估和事后随机抽检相结合,把评估结果设计成橄榄型分布,让评估体系变得更开放、透明,发挥评估专家助推高校特色办学的作用,建立高校统一的网上评教系统等途径来加强评估工作、拓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渠道。
本科教学评估;质量保障体系;评估方案;指标体系;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对改善社会管理、传承人类文明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教育界和普通民众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不断增加,广大纳税人对如何形成较完善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新要求,相关政府、机构和研究人员也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以期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目标。
一、国内外高校质量评价体系概述
关于国际上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约翰·布伦南、赵炬明、刘天佐等进行了研究和介绍[1-4]。1992年英国成立了新的质量审核组织——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2003年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合会(INQAAHE)的统计显示,至少有包括阿尔及利亚和越南在内的47个国家已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构[1]195。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它以地方和学校为基础,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3]。自1999年起,欧盟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建立了以欧洲共同体和成员国家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尽管欧盟体系大量吸收了美国的经验和做法,但其基本特点仍然是强调自上而下的统一与规范,与强调分权和多样化的美国有大不同[2]。当前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可以归纳为 4 种主要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质量认证模式,是一种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的质量保障机制;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院校审核模式,是一种类似财务审核方式的质量保障机制;三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评估模式,是一种以政府机构评估为主导,对高校质量评估的质量保障机制;四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自我评估模式,是一种以高校自检自评为重点的质量保障机制[4]。
中国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主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发展时段。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一些省(市)开始试点,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始。2003年,教育部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顶层设计。2012年初,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新一轮评估方案基本确定。
此外,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研究机构,深入调研了一百多所高校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对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状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的梳理和“体检”,尝试将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监测保障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作为分析指标,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客观呈现了我国工程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形成了《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5]。还有,如教育部研究起草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14〕229号)。这些从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专业、地域进行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既是分类监管、评价、考核的重要补充,更是结合高校所在地实际、融入地方特色管理的有效举措。它们从一个侧面丰富了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渠道,促成了多元监管格局的形成。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需要改进之处
虽然国际上有许多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模式可供参考和借鉴,但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一直是以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形式在向前推进着。总体看来,高等教育由于快速扩张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无论是从政府还是社会层面都有了相当清醒的认识,最具体的表现便是量大质低,规模效应没有体现在创业创新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生产需求脱节。当然,这些问题不是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单方面改进就能解决的。但至少,它们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尤其是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指明了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方向。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国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始终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为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把关作用。包括赵炬明[3],龙宗智[6],吴东方、司晓宏[7]等诸多研究者,以及教育部对2003年开始的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过梳理和总结[8]。赵矩明认为评估工作有三项基本成绩:第一,初步树立了本科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基本解决了“四个投入不足问题”;第二,为建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积累了经验;第三,建设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工作开始走上新阶段[3]。龙宗智总结了通过评估达到的目的: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二是加强了教学中心地位;三是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四是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五是改进了教学方法,规范了教学管理,加强了薄弱环节;六是扩招冲动有所抑制,对教学质量有保障作用[6]。两位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评估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归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高等教育工作是一项针对个人素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长效性工作,其质量的评定很难用准确的数据或尺度去衡量,而且教育效益的充分显现,会通过毕业生以多种路径或方式浸润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和考察。惟其如此,对成绩的梳理不能限于眼前和近期结果,尤其不能受制于目前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作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二)需要改进之处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特罗教授的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其适龄青年相比(假设比值为A),A≤15%,属高等教育精英阶段; 15%50%,属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约为74.3%[9],江苏省的高考录取率达87.3%[10],甘肃省的高考录取率为70.6%[11]。考虑到一些适龄青年未参加高考的情况,其中有部分是到国外去接受高等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定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广泛关注程度。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已不仅仅是管理层面考虑的问题,更是牵涉普通民众利益的焦点。
谢维和[12]指出了评估工作中存在四个反差,即社会对大学教学的看法与本科教学评估结果之间的反差,政府与大学之间义务和权利的反差,评估的节奏与大学建设发展周期之间的反差,质量建设的综合性与评估的单一性之间的反差。刘振天[13]期待评估工作的五个转变,即在机制上,把教学评估从一项具体工作转变为长期性和规范性的制度;在主体上,把教学评估从单纯政府行为转变为中介机构为主体的评估网络;在目标上,把教学评估从学校被动达标转变为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在内容上,把教学评估从单纯评价教学工作转变为学校工作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估手段上,把教学评估从倚重专家进校考察转变为关注学校全面信息分析。刘天佐[4]分别从评估的组织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李志宏[14]主要从开展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抓住三个关键要素,推动评估工作健康发展;理顺四种基本关系,建立评估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评估工作。胡海建,曲中林[15]认为应通过加强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来改进评估工作。郑振锋[16]从评估案例着手,探讨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政策目标偏离的表现及其原因。龙宗智[6],许彬、付来侠[17]披露了评估中的一些弄虚作假现象,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赵炬明[3]还专门针对中国现行以评估为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了一套改进方案,其中就包括对评估工作的一些原则性、框架性设想。评估工作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举足轻重,其研究面之广,涵盖内容之多,可谓包罗万象。包括上述诸多教育专家在内的成果,让人一定程度上从不同层面和视角看到了评估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一轮合格评估主要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进校评估、结论审议与发布等环节。高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在迎接评估的工作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和特色,借助评估专家的意见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工作的政府和社会双满意,需要加以科学的准备和应对。
(一)要吃透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了解以往的指标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最新评估方案(2012版)的指标体系设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9个观测点,2009版设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41个观测点,2004版设7个一级指标加一个特色项目、19个二级指标、44个观测点。将2012版与2004、2009版中的指标体系进行比较(表1),就会发现:三个版本的指标体系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一级指标仅在表述上有个别变动,如2012版将2004、2009版中的“办学指导思想”改为“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等等;二级指标中,2012版与2009版相比有两处明显的变动,一是将“1.3产学研结合”改为“1.3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将“7.2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改为“7.2专业知识和能力”。两处二级指标的变动告诉我们,最新版的评估方案更强调教学路径与方法的梳理和凝练,这对形成稳定的教学质量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十分重要;教学质量中注重考察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情况,是对本科教学目标的再次明晰和强调。另外,仔细研究相关指标、观测点的基本要求和备注也是从被评估者的角度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充分展示教学成果和水平的关键。
(二)要稳定迎评材料收集、整理的机构和人员,确定校级和部门的一把手负责制
既然是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也就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的一次大检查,其结果必然涉及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进一步争取新的办学资源。一把手负责,有利于整合和调动全校的资源顺利推进评估工作。事实上,包括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等等评估或评审,它们都是许多学校在不断发展和提升中要经历的过程。虽然不同阶段对材料的要求有差异,考察的重点不同,但作为一个学校的准备工作来说,存在相当程度的材料的延续性和数据的对应性,这其中,继承和积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像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库的管理,更是需要当事者有相应的计算机知识。若要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改善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则需要当事者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也就是说,从事评估工作要有固定的机构和人员,这是建立健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是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手段。以往就有学校临时组建评估班子的情况,一次评估或评审完后就各自打道回原部门,或者虽然有所谓的评估机构,却不唱主角,导致下次再要评估或评审时找不到以往辛苦收集、整理好的材料,造成大量的人财物浪费,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表1 2012、2009、2004版评估方案一、二级指标比较
注:本表格中2009、2004版的内容参考了文献[18]
(三)要加强评估材料准备中的自我跟踪,强化评估整改意见的贯彻,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评估工作是政府请专家帮高校把教学质量关,在中立的评价机构尚不健全的我国,这应该是一件高校巴不得要做的事情。它好比是政府出钱请名医帮你体检看病,查出毛病可以据此对症下药从而让身体更健康。所以,若想实现评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高校本身要抓住契机,端正态度,主动迎接。一方面,敢于和善于在自我总结、系统梳理、相互印证的过程中,发现学校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质量保障制度等与实际情况和执行中存在的偏差,查找原因,通过完善关键环节来修补相关方面的漏洞,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次内部自检和修复。另一方面,专家通过审核《学校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利用深入访谈、现场听课、查阅材料、考察座谈等形式,发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把它们呈现在《专家组评估报告》中。学校对所有的问题和不足要高度重视,把它们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参照、提升教学质量的阶梯、办社会满意学校的动力。不能郁闷或沾沾自喜于已有的评估结果,抑或只把评估当作一项无法推脱的任务来被动接受,完事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要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细则,签订限期整改责任状,并由学校层面监督执行,将整改结果直接和相关人员的晋升、评职、奖惩挂钩。
(四)要力求教学的计划、过程和效果的较大契合度,防止弄虚作假
这里需要正确区分“以评促建”和弄虚作假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按照计划执行了,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取得更好效果进行了修正或改进;而这些工作由于学校缺乏迎接评估的经验,当时没有留下相应的记录、文件、材料,事后所做的与事实相符的补充不宜简单地视为造假。作为迎接评估的学校,绝对不能为了获得评估的好成绩,而在生师比、专任教师人数、考试成绩、毕业论文(设计)、就业率、毕业生声誉等数据、记录或等级上进行增减、修改。评估专家可根据以往的评估经验,将查找学校的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档案、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档案材料与临时听课、个别访谈、现场抽检结合起来,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切合度和一致性,初步判定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的情况。随后,循着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去查找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
四、改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设想
(一)将专家集中进校评估和事后随机抽检结合起来
教育部公布了最新评估方案后,也就意味着明确了具体评估范围、评估程序和评估周期。如此,高校便可以知道自己被评的时间、需要准备的材料;教育部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时派专家组进校评估,这样能减少评估中弄虚作假、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另外,专家组集中评估后至下一次评估的时间段内,教育部可随时派专家对照上次的评估材料、整改意见进校作抽检,以杜绝集中评估时的人为因素,增加评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督促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建立开放、透明的评估体系,减少因评估结果造成资源的分配不公
评估工作既然是由主管教育的政府机构推动的,评估结果就多少要与教育资源的分配挂钩,否则评估就起不了奖惩作用,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可是,我们要尽量减少评估在资源分配上造成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要降低评估工作的政府参与度,包括高校所在地政府为评估而进行的集中投入,尽量把评估职能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或非政府部门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要积极通过评估来改善高校的管理模式,降低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防止因此而造成新的资源分配不公,形成政府与社会办好高等教育的合力。
(三)发挥评估专家的伯乐作用,助推高校的特色办学
目前,高校教学工作评估有“一尺量天下”之嫌。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还有部门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专业特色等等。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就专门对民办、医学类、艺术类高校部分评估指标进行了调整,其中主要针对学校管理体制、专业教学实际,对领导作用、教师队伍中的数量与结构、教学条件与利用中的教学基本设施、专业与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教学做了调整说明。这表明,我们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高等教育存在的多样性、教学工作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惟其如此,我们不仅要发挥评估专家对教学工作的监控和推动作用,更要通过评估专家的系统梳理,发现学校的特色办学之处,帮助学校优化、强化特色办学,推动学校在特色办学中实现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评估及其专家可以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之外,帮助一些非综合性学校通过特色办学,实现真正的做优做强。
五、拓宽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渠道
目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以政府管理层为视角,对高校质量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根据美国、欧盟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结合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该开辟多元渠道,以规避单一渠道的不足。首先,我国高校投入主体的多源化演变趋势,决定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教育质量诉求,他们必定希望从各自的维度去实施把控和建设。其次,教育质量的保障应该有内控和外控两种途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显然属于外控,还需要充分调动来自学校自身的内控力量。这种增强内控力量的形式可以包括:开展每届学生的网上评教,学校外聘专家来公开评课,学校各院、系之间相互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毕业生论文答辩,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创新项目立、结题答辩,和生产单位联合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等。这些形式有的学校已经采用,但没有上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层面,需要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去进一步加强。此外,还可考虑在建立社会评价机制时,给予学生(包括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相应的话语权,以增加质量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时效性。
建议教育部设立统一的高校网上评教系统。高校教师资格证号为每位开课教师的识别码,与教师的姓名和任教学校对应。教育部可以为学生评教分专业、学科设立固定的评教表格或评教引导框图,以方便有关人员参与、查找或收集资料之用。这个评教系统对外开放,学生进校后可以根据往届生对教师的评教信息,挑选任课教师或选修相关专业;学校可以通过跟踪教师的被评信息,决定下一学期该教师的开课班级和数量,对其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估,或用作职位晋升和职称评定的参考,甚至据此调整他(她)的工作岗位。鼓励教师将优质课件挂在评教网上,供其他学校学生或社会上感兴趣的人士下载听用,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社会的广度。在高校学术交流和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开放的网上评教系统可以帮助高校遴选、引进急需的教学人才,调动教师充实自我、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教师提供参考。所以,高校评教系统的建立和开放,将提供一种由内而外、政府和社会相结合、针对而兼顾公平的高校教学质量管控渠道。
六、结 语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决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高等教育投入者最希望收获的成果。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其水平的高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为主线的高校教学质量的科学、合理监控,始终受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并成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保障民众享受良好高等教育的有效手段。
[1] 约翰·布伦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M].陆爱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赵炬明.超越评估(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39- 49.
[3] 赵炬明.超越评估(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设想[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50-58.
[4] 刘天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论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64- 68.
[5] 第一份《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问世”[EB/OL].[2015- 01-27].http://www.gov.cn/xinwen/2014-11/15/content_2779172.htm.
[6] 龙宗智.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11.
[7] 吴东方,司晓宏.对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评价与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122-128.
[8]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对高等教育发展功不可没[EB/OL].[2015- 01-28].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4/26/content_8052839.htm.
[9] 2014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约74.3%[EB/OL].[2015- 01-29].http://gaokao.eol.cn/kuai_xun_3075/20140609/t20140609_1129694.shtml.
[10] 江苏高考录取率创新高[EB/OL].[2015- 01-29].http://news.163.com/14/0903/06/A56TOJOG00014AED.html.
[11] 2014甘肃高考录取率70.6%[EB/OL].[2015- 01-29].http://www.51edu.com/gaokao/gsgk/lqcx/4141361.html.
[12] 谢维和.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合理性及其反差[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27-29.
[13] 刘振天.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期待“五个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5- 47.
[14] 李志宏.进一步提高认识 切实有效地做好高校评估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17-19.
[15] 胡海建,曲中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J].高教探索,2013(1):10-12.
[16] 郑振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政策目标偏离及其原因探究——以某省属师范学院的评估工作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0,4(2):15-22.
[17] 许彬,付来侠.近十年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述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33(2):129-131.
[18] 盛正发.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新旧评估方案比较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3):8-12.
[责任编辑] 谭爱兰
2015-06-14
陈小华(1964—),男,江西樟树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期刊编辑部编审,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研究和期刊编辑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5.03.013
G647
A
1673-5935(2015)03- 0043-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