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蓝战略下独立学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2015-06-23王慧贞庞小峰
王慧贞, 庞小峰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黄蓝战略下独立学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为例
王慧贞, 庞小峰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开发与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宜采用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或专业与外语相结合的复合形式。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引导,从综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培养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为市场所需的外语人才。
黄蓝战略;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与实施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黄蓝战略的实施,黄河三角洲将不断地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与联系,还会加强对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坐落在黄河三角洲的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来满足黄蓝战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是值得每一个外语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黄蓝战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滨州两市,及潍坊、德州、淄博和烟台的部分地区共19个县(市、区),占山东省的1/6。高效生态经济区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产业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高效”和“生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特色是“蓝色经济”和“海洋产业”。黄蓝两大战略的发展目标虽然不同,但是追求的理念是一致的,即生态环保。“黄蓝战略的实施对山东实现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2]随着黄蓝两大战略的逐步实施,黄河三角洲不仅会加强同国内其它地区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与竞争,还会不断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外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将在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相结合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围绕‘高效生态、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信息高地、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推广包括种养配套互补循环模式,农林间作或混林农业模式,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盐碱地‘治水改碱’开发模式,生物物种共生模式,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3]44-45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需要大批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应用与推广人才。随着对外合作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外资公司需要聘用当地的专业技术人员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够与外方进行良好沟通的农业技术型外语人才将为黄河三角洲对外合作开发做出很大的贡献。“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从拓展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能源、文化传承等新功能着手,依托当地种植资源、养殖资源和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具有体验、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在黄河入海口、自然湿地等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区域,主要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在新农村示范区和民俗文化浓郁的乡村主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活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4]旅游外语人才将对开发黄河口旅游经济起到文化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主要是“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建设以新型油田化学品、盐化工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提高研发系统设计、加工制造技术整体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培养优势品牌,形成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加快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严格控制污染,提升纺织、造纸工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5]20-21。因此,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对外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开发需要与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相关的如化学工业、橡胶轮胎业、轻纺产业、采矿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业技术外语人才。
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是“依托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集散、存储、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临港物流基地。”[3]44- 45形成以网络化、开放化、信息化、社会化、系统化为主要特征的黄河三角洲物流中心、环渤海区域物流中心以及国际重要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更需要与国际物流接轨的外语人才。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开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河海风情旅游区等旅游景点。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综合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旅游外语人才会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推广“形象大使”。同时,大力发展“大学经济”,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知识创新的经费和人员投入,建设高等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大学经济”对高效生态经济的促进作用[5]21。发展“大学经济”离不开对外语人才的培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目标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因此,与海洋相关的专业技术外语人才在未来的国际交流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黄蓝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引进大批的科技人员,还要重视科技人员后续力量的培养。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思考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独立学院在高考录取中属于普通本科院校。胜利学院外语系英语入学成绩平均分数在110分以上。其中包括由于漏档和发挥失常招来的能力较高的学生。学院规定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转入外语系的学生英语成绩一般较好,转出去的学生英语成绩一般较差。这样,外语系学生的英语成绩在第一学年整体水平还是较高的。外语系毕业生,一部分考本专业研究生,一部分考跨专业研究生,其他的学生一部分进入企业从事外贸翻译,还有一部分进入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
胜利学院外语教学分为公共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毕业后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课,总计179学分。其中必修课163学分,系限选课6学分,院任选课1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27学分,专业基础课82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28学分,实践课26学分。开设的选修课程有国际贸易、心理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法、商务翻译、导游实务、多媒体英语教学、饭店旅游英语、旅游翻译、石化科技英语阅读、语用学等。胜利学院外语系从2011级开始改变了培养计划保留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分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培养方向。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作毕业论文。
从以上外语系学生的就业率、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看,传统的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三、对策
从黄蓝战略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看,外语人才培养需要调整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
(一)外语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复合型外语人才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称简称为“新《大纲》”)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外语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21世纪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6]17。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科学、规范,能体现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应基本符合培养的目标要求。”[7]77
因此,结合新《大纲》及教育部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外语人才培养应该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为导向,培养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2010年,胜利学院外语系完成了立项《独立学院外语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根据完成的项目,外语系学生从2011级开始升入三四年级时分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培养方向。外语系2011级的课程设置也有所变化。本文提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包括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还包括非外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新《大纲》把外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类: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英语专业可以在一二年级开设语音、听力、口语、语法、基础英语阅读等课程。三年级开设高级英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在三年级开设专业英语技能课程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将来专门从事外语研究和外语教学的学生,开设语言学、英美文学、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对将来从事与外语有关的其他专业的外语系学生,可以开设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专业知识课程,及与外语专业相关联的经贸、商务、法律、旅游、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对于这一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可以利用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聘请经法系、教育系的教师从事与外语相关的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实行外语专业+其他专业的复合形式。此外,开设选修课程供各个方向的学生选择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选修课程包括两个方面课程的开设:专业知识选修课和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专业知识选修课可以开设与文学或语言学相关的课程,如英语诗歌选读、英语小说选读、英语戏剧选读、英语文体学、英语教学法、修辞学等课程[6]4。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生培养方向的需求,结合学院的师资状况开设西方政治制度、国际法入门、中国文化概论、英语新闻写作、国际贸易实务、语言学习理论、计算机应用等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既注重基础性,又强调选择性,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使打好基础与专业提高并行,最终达到两个阶段一体化”[7]79。除了外语+其他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采用英语+日语/俄语/韩语的复合培养模式。随着黄蓝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会不断地加强与沿海周围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因此,对于掌握两个语种的外语人才来说,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非英语专业,可以采用专业+外语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三四年级,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与英语专业技能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应用技能。
新《大纲》指出,为了保证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又兼顾知识面的拓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各校在4年中开设的英语专业课程的总学时原则上应不少于2 000学时。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见表1[6]5,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表1 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其次,关于教材和教学资源。教材的选用除了要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有关外,还要涉及与相关专业知识有关的教材,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强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最后,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等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外语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万达国际马拉松比赛、机器会展、博览会等,在实践中强化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第一课堂教学。
(四)加强教师培训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对师资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校方应引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作为外语教师,同时校方也应提供给教师出国培训或短期到外国访问的机会,加强文化交流,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校方还应提供给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机会,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此外,还应培训相关专业的教师,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促进双语教学。
(五)完善评估体系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大多数传统的评价方式是笔试测试。“外语学业评价体制应顺应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由重视知识转向重视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8]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可以依据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试成绩、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除了专业基本知识课程进行笔试外,与专业基本技能有关的课程可以加大实践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对于按要求修完多个专业学分的学生,可以授予双学位,加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9]。对复合型人才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立体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 语
黄蓝战略对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纯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面对这一形势,采用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或专业与外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完善师资队伍及评估体系都是十分必要的。独立学院借鉴其他普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外语人才是一个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 但兴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3(3):91.
[2] 张华.黄蓝战略引领山东科学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1(9):5.
[3] 张翠翠.构建黄河三角洲高效产业生态体系[J].北方经济,2010(9).
[4] 郭训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9):119-120.
[5] 冯国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20-21.
[6]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17.
[7] 赵建玲.独立学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77-79.
[8] 栗玖玲.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7(8):108.
[9] 沈燕.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13(4):170.
[责任编辑] 李志强
2015-07-08
王慧贞 (1972—), 女,浙江上虞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体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研究。
10.3969/j.issn.1673-5935.2015.03.022
G648.7
A
1673-5935(2015)03- 007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