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5-06-22龚宇,彭斌,李坚
龚 宇,彭 斌,李 坚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皮肤科400053)
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龚 宇,彭 斌,李 坚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皮肤科400053)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IC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AICU患者108例,分为联合组、自血疗法组及药物组,各36例。联合组患者给予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自血疗法组患者仅给予自血疗法治疗,药物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及酮替芬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6.11%(31/36)]明显高于自血疗法组[58.33%(21/36)]及药物组[63.89%(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AICU疗效好,安全性高。
输血,自体; 慢性病; 荨麻疹; 投药,口服;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ICU)是指各种功能性自身抗体通过与高亲和性IgE受体交联,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的荨麻疹。该病对常规抗组胺药物反应性较差,治疗效果差。本科采用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AICU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病例选择
1.1.1.1 入选标准 临床确诊为AIC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病程至少6周以上,且至少还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1)患者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或家族史;(2)风团发作频繁且严重;(3)风团主要位于躯干和四肢,而面部、颈部一般不受累;(4)部分患者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消化不良及畏寒等。
1.1.1.2 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口服避孕药妇女;(2)已知对咪唑斯汀缓释片或酮替芬片过敏者;(3)有严重肝、肾、心、肺、神经系统疾病者;(4)其他类型荨麻疹患者;(5)治疗前1个月使用过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6)未完成规定的疗程及未完成随访者。
1.1.2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本科就诊的患者中,依照病例选择标准共筛选出AICU患者108例,其中男43例,女65例;年龄18~65岁,平均(34.3±1.2)岁;病程3~38个月,平均(8.3±0.8)个月。征得患者同意后,以就诊顺序分为联合组、自血疗法组和药物组,各36例。联合组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33.8±1.3)岁;病程 3~37个月,平均(8.2±0.7)个月。自血疗法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8~64岁,平均(34.2±1.4)岁;病程 4~36个月,平均(8.5±0.9)个月。药物组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1.6)岁;病程3~38个月,平均(8.1±0.8)个月。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筛选试验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常规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5 mL,室温静置30 min后以4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0.1 mL在患者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并以等量生理盐水在对侧注射作为对照,30 min后观察结果。若血清注射处出现红斑、风团反应,其直径比对照(生理盐水产生的刺激性风团)大1.5 mm以上即为阳性。
1.2.2 治疗方法
1.2.2.1 药物 咪唑斯汀缓释片(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3002S、1204001S、1406005S,每片10 mg),富马酸酮替芬片(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5201、1208101、1406301,每片1.38mg)。
1.2.2.2 给药方法 第一阶段:每晚睡前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富马酸酮替芬片1.38 mg,共1个月;第二阶段:每晚睡前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共1个月;第三阶段:隔天睡前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 mg,共1个月。
1.2.2.3 自血疗法 从患者肘部抽取静脉血后立即在臀部肌肉处作深部注射,每周1次,第1次肌内注射2.5 mL,第2~4次每次肌内注射5 mL,第5~8次每次肌内注射7.5 mL,第9~12次每次肌内注射10 mL,12次为1个疗程。
1.2.2.4 治疗方案 联合组患者给予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自血疗法组患者仅给予自血疗法治疗,药物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及酮替芬片治疗。三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估。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诊,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
1.2.3 评分标准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瘙痒情况,风团数目、直径、持续时间。观察指标及瘙痒程度分级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及瘙痒程度分级评分标准
1.2.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基本治愈:积分下降指数大于或等于90%;显效:积分下降指数60%~<90%;有效:积分下降指数20%~<60%;无效: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自血疗法组及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92、4.74,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诊,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78%,自血疗法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78%,药物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三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嗜睡,头晕等。联合组发生4例(11.11%),自血疗法组发生2例(5.56%),药物组发生5例(13.89%),患者均能忍受,不影响试验的正常进行。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AICU是近年来才逐渐被认识和关注的一种疾病,其发病过程有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体内可查到抗FcεRIα和(或)抗IgE功能性自身抗体。临床表现与普通荨麻疹比较风团发生数多,分布范围广,瘙痒剧烈,系统症状较常见,常规抗组胺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年版)[1]指出,对ASST阳性或证实体内存在针对FcεRIα和(或)IgE的自身抗体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可考虑加免疫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或血浆置换。
自血疗法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抽出后立即注入其自身体内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皮肤科常用于慢性荨麻疹[2]。最近研究表明,自血疗法在治疗痤疮、银屑病、黄褐斑、扁平疣、湿疹、皮炎等方面也有一定优势[3-4]。中医认为,其治疗原理为平衡阴阳、扶助正气、补血活血[5];现代医学认为,自血疗法的机制是通过有效地刺激抗原引起不发热的蛋白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促进免疫应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抗体的产生,达到抵御外界过敏原的干扰[2]。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应用比较成熟[6-8],其是一个强效、长效、特异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为选择性地抑制组胺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花生四烯酸等炎症因子,从而发挥较强的抗炎作用[9]。酮替芬片是目前作用最强的肥大细胞稳定剂,且有很强的抗组胺反应物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疗效肯定,但因嗜睡等不良反应,还不能作为一线用药。郭晓兰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
本研究表明,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AICU的疗效明显高于自血疗法组及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11%,表明联合治疗可以从机体多方面机制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应答,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4-516.
[2]吴海斌,石家宴,魏旭,等.自血疗法在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疗效中的临床研究[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2):108-110.
[3]黄剑清,廖伟坚,江爱萍.自血疗法联合维胺酯和阿奇霉素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8):1549-1551.
[4]黄子鹏.自血疗法联合祛斑方治疗黄褐斑34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67.
[5]张枫.当归饮子加减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6):362.
[6]邓英键,张晓玲,杨如学,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49-50.
[7]郭秀颖,崔丽丽,李亚平,等.咪唑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55-56.
[8]Roumestan C,Henriquet C,Gougat C,et al.Histamine H1-receptor antagonists inhibit nuclear factor-kappaB and activator protein-1 activities via H1-receptor-dependent and-independent mechanisms[J].Clin Exp Allergy,2008,38(6):947-956.
[9]郭晓兰,杨文彪,黄芳仪,等.咪唑斯汀联合酮替芬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1):697-699.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9.022
B
1009-5519(2015)19-2950-02
2015-05-12)
龚宇(1981-),男,四川遂宁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皮肤性病诊疗工作;E-mail:gongyu-924@163.com。
彭斌(E-mail:138962807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