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程实施反思和有效性的研究

2015-06-18沈立萍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走班制学分制反思

沈立萍

摘 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出了走班制的校本选修课,这是对传统行政班授课制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试行两年多也看到了许多问题,分析其成效不大的原因,看到了制度本身有尚欠完善的地方,与现行的评价体制、考试方式和社会环境也有关系。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如何让好的制度得以落实,显现它的有效性,这也是大家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选修课;走班制;学分制;反思;有效性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强调此次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扩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选择,实施和完善走班制,推进选修课程的建设。

一、走班制校本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普通高中传统的行政班授课制有其稳定性,便于管理,但过于强调统一,会无视学生个体间学科差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推进教育的平等。学分制、走班制的校本选修课是对传统行政班授课的改良,既整合了教学资源,也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而且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学生自主确定,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技能的增长、个性的发展。所以,新课改一推出,学生觉得很新颖、很期待,教师们也能跃跃欲试,想大展一番身手,就像当年开设通用技术课,机遇与挑战共存啊!从理论上讲,走班制选修课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对现有基础教育中必修教程的有效补充,但热热闹闹地试行了两年多后,我们也看到了许多问题:

1.班级管理容易失控

走班制取消了行政班的约束,虽然有任课教师,有班长,但班级成员的临时性、随机性,班级存在的短暂性,引发了管理松散、课堂表现随意、学习效率低下、班级集体荣誉感缺乏等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对于自控能力尚不强的高中生来说,更容易引发各类问题。

2.校本选修课的学分和类别很难满足规定的要求

规定要求每位学生的选修课修满48个学分,这些选修课分别为知识拓展类、兴趣特长类、职业技能类、社会实践类四大类,其中要求职业技能类选修课不能少于6分,初衷是希望在校学生掌握一些职业技能,这很好,但对于一个普通高中来说,既没有相关的专业师资,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设施,要开设这类课程显然带来很大的压力。目前我校的做法是向周边职业技术等学校借调师资和场地来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本人以为,每个普通高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若开设这类课程都要外借,长此以往,这样做肯定不现实,也会给对方学校正常教学的运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再有要修满48学分,每位学生在上好必修课之外,平均每学期还得上9门校本选修课,这对既要参加10门学考又要参加4门高考的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有点添乱之嫌。“我们的选修课是不是太多了一点?”这是开课以后学生的疑虑。

3.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普遍较弱

对已经有教学大纲的必修课程,一线教师执行时尚有种种困惑。面对一门新的课程,而且要教师自己来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难度,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安排教学进度等,一线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大。从已开设的课程看,存在如下问题:编写的教材系统性不强,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尚欠科学;课程的延续性不强,一轮开课后,开课教师发现种种不足,大多选择放弃,下学期再尝试开另一门课程,据统计,两年内我校共开设了154门校本选修课,但延续的课程只有10门;课程的原创性、特色性不强,经过种种不理想的尝试后,担任选修课的教师普遍采用现成的精品课程或改编既有课程,因此体现教师特长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越来越少。

4.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对校本选修课的接受度普遍较低

面对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学生喜欢上但又不认真学,很大原因是这些课程是不直接纳入高考的,当然课程的不成熟,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只是把选修课当成了文化学习重压下的调剂,很少有学生会认真思考、研究,据调查有多于■的学生认为一周九节的选修课太浪费时间了。同时,大多数家长也觉得一切无法用高考来衡量的学习都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教师对选修课的接受也是很被动的,毕竟开发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正常的教学任务是有一定冲击的,愿意承担选修课教学任务的老师大多数是课时不足或受评、聘职称条件的限制的教师,其中畏难情绪是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的主因。从学校层面来讲,上级的规定不能违背,但能钻空子的时候也不妨打打擦边球。

总的来说,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的实施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成效不大。一个新的制度推行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但出现问题我们也要分析原因,这样才能让制度更加完善。

二、走班制校本选修课成效不大的原因

1.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发展尚欠完善

目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关于学分制的规定是学生修满学分就可毕业,出发点是考虑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避免学生浪费无畏的时间,但问题是我们的选课制度尚欠完善,尤其是我们的选修课程还在摸索之中,数量尚且难以保证,要修完这些选修学分其实是很困难的,所以,在选课制尚有问题的情况下,实行学分制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还有对于很多普通高中来说,校本选修课程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现在的教育环境还是相当现实的,重重叠叠的应试压力使得学校不敢减少必修课的教学安排,要让高考科目减少到每周3节,挤出课时来上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校本选修,恐怕不是每个普高校长都能接受的选择。

如果我们的选课制已经相当完善了,校本选修课程也比较成熟了,校本选修的内容也能体现在高考中了,再来实行学分制,即课程的管理形式与课程体系已经配套了,那么现有的课程方案实施起来将是水到渠成。

2.新课程改革设计者和操作者缺乏沟通

设计者的理念是新的,走班制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校本选修课重在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但具体操作者,我们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是否也达到如此理想的状态呢?这真的不是靠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实施也远不如发一纸文件那么简单,阻力和压力都是相当大的,挫败感打击了一批教师的信心,压力打消了一批教师的念头,种种顾虑也增加了家长和校方的抵触。因此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过程必定是漫长的。

3.教育评价体系没有更新直接导致了课程有可能流于形式

虽然近几年教育行政部门淡化了高考的排名,但地方政府和社会依然把学校的统考、学考、高考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学校也把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中之重。但多种类型的评价和考核都没有把校本选修作为真正的考核指标,校本选修课的推行必然会缺乏动力。虽然近几年也在评选各级各类的精品课程,但那只是每个学校几十

门、几百门选修课程中的凤毛麟角;省里也在评选省级特色学校,考核的重点是校本选修课,但两年了,恐怕还是热热闹闹走过场的多,在评的、评下来的学校真的每学期老老实实地在开设9门校本选修课程吗?

三、提高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程实效的措施

现实不容乐观,问题依然存在,但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因为更好的愿景也是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期待的。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如何提高走班制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效,笔者觉得从学校和教师层面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对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切实开展好校本培训,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开设讲座,解读新课改,对校本选修的开发和开设作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帮助更新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有机会的话让一线教师去参观课改实验学校示范学校,做好辐射和传帮带的工作。

2.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设计好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制定有统筹安排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做好课程的实施工作;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好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要做足、做好特色课程的研究和宣传;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循序渐进的规律,开好选修课。

3.做好为学生选课的指导

在指导学生选课方面,学校除做好充分动员工作,编制、印发详尽实用的选课手册外,还要建立一个选课指导中心,这个指导中心由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长和部分开设选修课的教师组成,负责指导、调控全校选修课的开设和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要强调两个原则:一是“以生为主”原则,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强化学生“认识自己,设计未来”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二是“科学合理”原则,指导老师给学生的建议一定要科学合理,要符合当今的高考政策,并把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学生目前的培养结合起来,有条件的话建立高中生导师制和成长档案,更为合理地指导学生个性化课表的制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的过程必将是艰辛的,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成长是有利的,我们的一线教师、学校领导一定能创造条件让课改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唐龙云.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学分制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4).

[2]魏金山.基于新课程的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思考.教育科学研究[J],2004(11).

[3]赵玉新.高中学分制的理性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1(06).

?誗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走班制学分制反思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