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记忆能力
2015-06-18郑喜丰
郑喜丰
[内容摘要]作为特教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聋生对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针对聋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一定的表象,加深聋生的印象,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聋生记忆能力;视觉表象
记忆是一种反映过程,它不仅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也反映过去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和再现方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与正常儿童相比,聋哑儿童对记忆材料的保持差距、记忆表达会很快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他们缺少语言对客观的知觉,不能获得鲜明的表象痕迹。提高聋哑儿童的记忆效果,发展其记忆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学校,又要遵循记忆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识记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视、触、动、嗅觉等分析器官调动起来,协同活动,使其大脑接受来自不同的感觉渠道的信息,产生很多“同一意义”的记忆痕迹,使形成的表象比较鲜明深刻,便于保持和再现。
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在记忆中缺乏听觉的参与。针对聋生的这种情况,我利用他们视觉灵敏、观察能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来辅助教学,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运用这种方法效果尤其明显。在讲解如何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这几个字,我让学生从字义上来理解,聋生表示对表面积一词没有接触过,完全陌生,因此更别提如何计算了。于是我拿来事先准备好的圆柱体教具,先让聋生认真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和构成,再用手去触摸圆柱体,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应该如何进行计算。这样一堂枯燥的数学课在聋生多种感官参与之后,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变快了,更易于对所学知识接受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借助词语进行记忆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聋生获得的感知表象与相应的词语结合起来,培养他们借助词语进行记忆的能力。在聋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感知表象多么鲜明,如果不能用词将其固定下来,那么就不能便于聋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保持,记忆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遗忘。聋生的学习环境中缺少语言刺激,记忆词语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不应该满足于学生简单的手势比划,应当使他们对每一种表象和感受都能有词汇表达,这样有助于他们利用词语去记忆知识及经验。如在教学聋校语文第一册第一课《北京 天安门》时,很多聋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也没有见过天安门,如果我们仅仅教会学生写字、读词,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会字和词的话,学生就不能在头脑里形成完整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我把字词用图片、视频等表象呈现给聋生,聋生通过视觉把获得的感知表象与相应的词语结合起来,这种方式习得的知识会在脑海里建立概念,且很难忘记。
三、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学生的大脑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有意识地教给聋生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往往会使聋生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科学识记的方法很多,正常儿童通过实践自己可以逐步总结,自觉地运用到记忆活动中。聋童不大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概况总结,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的识记方法:
1.培养聋生有意识记的能力。
2.力求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意义识记,克服机械识记的倾向。
3.指导聋生正确巧妙地利用部分识记、整体识记和综合识记方法,教会学生把反复感知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
4.对聋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培养和发展聋生的记忆力:直观形象法、游戏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感观参与法、开头结尾记忆法、口诀记忆法、重复强化法和情绪记忆法等。
四、组织合理的复习,预防遗忘
识记就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而复习的作用则在于强化联系,使之得以巩固。聋生的学习带有很浓的“本本主义”,他们不善于在实践活动中使用已学过的知识,不能使已形成的暂时联系得到经常的强化。长此以往,就会使所学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技能脱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往学过的知识技能有效地穿插到其中,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的新知识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与复习。
对于聋生来讲,复习的意义很大。聋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在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和巩固联系,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方式多样化,避免单调机械地重复。复习的时机要得当,要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教师在培养聋生的记忆能力时,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依据科学方法,遵循记忆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勤补拙,在不断联系中提高聋生的记忆能力。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