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快乐”》教学设计
2015-06-18刘敬波
刘敬波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快乐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关于快乐的内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因此,题目中将快乐加上了引号。快乐需要自己去寻找,“找”便成了题目的中心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汉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体会小山羊找快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学会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做快乐的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山羊“找快乐”的故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学会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做快乐的人。
2.体会山羊妈妈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交了一位新朋友,学到了一项新的本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家人的夸奖,都是让我们感到高兴、快乐的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可爱的小山羊,它十分渴望得到快乐并在努力地寻找快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和小山羊踏上找快乐的旅程吧!(板书课题《找“快乐” 》)
引导质疑:谁找快乐?为什么找快乐?怎样找快乐?找到快乐了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读文,在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
(2)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与同桌或学习伙伴分节轮读,同伴读得好给予表扬,纠正其读得不对的地方。
2.学生自主认字。(同桌互读、指名读)
硬壳 朝下 帮助 甜滋滋 刮风 奇怪 笑脸 表示
3.标出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师:小山羊找到快乐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甜滋滋)
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2.小山羊找快乐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板书:闷闷不乐)
生: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这句话。
3.小组内读课文。讨论:小山羊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生分角色表演。(帮助小乌龟、照顾小树、和伙伴一起做游戏)
4.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初步体会山羊妈妈的话。
齐读山羊妈妈的话:“‘快乐在你脸上,在你心里,你自己能感觉得到,却看不到它......”
(1)讨论、体会。
思考:小山羊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什么?
生:它明白了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生:它明白了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彼此都很快乐。
生:它明白了快乐其实就在心里。
(2)练习朗读小山羊与妈妈的对话,读出小山羊奇怪的语气和山羊妈妈温和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小山羊找到了快乐,也有了自己的快乐,那在你们的生活中又遇到过哪些快乐的事情?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快乐。(指名说自己的快乐)
五、总结升华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如果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还能快乐吗?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有哪些秘方能让自己拥有快乐呢?
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每天看到的都是快乐,那么你的心也一定是快乐的。
六、快乐的名言警句
1.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年龄与环境无关。
2.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3.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4.快乐是长寿的妙药,勤奋是健康的灵丹,运动是健康的投资,长寿是健身的回报。
七、板书设计
找“快乐”
帮助乌龟 照顾小树 一起游戏
闷闷不乐 高兴 开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以读为主,从引导学生去寻找快乐,与同学分享快乐,在课文中领悟快乐的真正含义,懂得如何获得快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由于快乐是一种心理因素,是一种内心感觉,因此,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真情对话尤为重要。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以情激情,把快乐带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心境,鼓励学生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并在愉悦的心境下升华对快乐的认识。
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标志。就这节课而言,要引导学生对快乐的真正含义有所感悟,需要教师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捕捉珍贵的课堂资源,启发、点拨学生挖掘自身的快乐体验,从而提升对快乐的认识,懂得快乐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思想情操的外在体现。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