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探究之源,扎探究之根

2015-06-18潘美霞

新课程·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问题串探究

潘美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探究教学,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并且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学情绪。为此,就如何培养数学探究的兴趣,有效地开展探究教学,谈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探究;探究文化;局部探究;问题串

一、激好奇之趣,护好问之心

美国教育学家萨齐曼坚信课堂上要开展探究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的事件或现象;(2)学生享有探索的自由;(3)有一个丰富的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其实萨齐曼探究模式的关键就在于能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就一直注重在烦琐的日常教学中正确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并能细心呵护。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讲完自己要讲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要舍得“主导”,要用赞赏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友好的微笑倾听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大胆猜想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2)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判断其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能强迫学生走自己设计的“轨道”,而应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铺设认知台阶,搭建学习平台,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所提问题的正确性,不断地启发学生寻找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提出新的问题。

例如,笔者在2006届时曾有一个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数学成绩只有46分,但这位学生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缠着数学老师问,当时我也就不管他问什么问题,都耐着性子不停地鼓励他把不懂的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虽然在八年级上学期时每次还是考不及格,但是正由于我的不断的鼓励与引导,这位学生在八年级下学期时就突然跳到了年级段前10名,后来也就逐渐稳定在年级段前5名了。其实作为教师,我们要习惯学生问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有问题就说明学生在思考,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有兴趣。在数学探究学习中,问题就是动力,就是学生发展的源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助长提问题之风,寻找好奇所带来的乐趣。

二、寓问题于学,串问题于教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问题或一串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设计。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串串有意义的问题,促使全体学生去积极思考、争相发言、激烈争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的地方,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处设计好问题,要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时的障碍。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师不要与学生“抢”问题。探究过程最有创新价值的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依据问题设置探究点,是使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可实际探究操作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问题1:画△ABC,使AB=AC。你得到了什么特殊三角形?问题2:观察所画的三角形,你能分别说出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吗?问题3:请剪下所画三角形并将其折叠,仔细观察,它是轴对称图形吗?问题4:如果是,你能指出并作出它的对称轴吗?问题5:仔细观察所画的图形,你还能找出其他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吗?在这五个问题中,问题1、2设计起点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实现了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知识的“现实发展区”,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快进入学习状态。问题3、4、5配合问题1、2对几何形象进一步去观察、操作、猜想,使学生的发现和归纳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展开,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归纳过程,使

之自然稳固地内化到认知结构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重局部探究,扎探究之根

探究固然重要,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我们发现:课堂中并非一切内容都应该成为学生探究的素

材,否则学生的课堂会走过场,会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伪探究”。因此,数学探究教学要把“探究”元素融入常态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局部探究”,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分析与把握,选择若干个局部探究的“点”,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如何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历程,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更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外出听课教研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它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待定系数法,同时为了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新课程理念,一上课就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5)和(2,5)两点,(1)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求该一次函数与x轴、y轴交点A、B两点坐标并作出该函数图象;(3)求△ABO的面积;(4)写出线段AB(包括端点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的坐标。上述探究活动,教师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课堂气氛很热烈。但在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却是一脸的困惑,似懂非懂,甚至没有自己动过笔。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探究是低效的,这位教师的本意想把整节教学内容都设计成探究问题,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全过程,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是一种“伪探究”。为此,笔者回来后,根据本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组织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其中(1)(2)两个问题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旨在使各个层次

的学生都有收获,而(3)(4)两个问题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抓住了本节的重点的“探究源”进行了局部的重点探究。从实际教学效果反馈,本节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历程,而且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图像认知的建构过程,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

总之,笔者认为,学生探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与磨练学生真正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局部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让探究这把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把探究之根深深地扎入学生内心之中,溶入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血液之中,最后养成一种探究意识,形成一种探究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西南大学,2006.

[2]李键.初中数学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中学数学,2011.

?誗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问题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任务驱动 自主导学 图文转换 高效课堂
“问题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