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溪“特殊工人”与“新式整军运动”

2015-06-17莫永甫

党史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本溪纵队工人

莫永甫

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即有关军队建设的论述,其中“新式整军”理论就较为著名。毛泽东新式整军思想来源于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20团3营的“诉苦教育”的实践,准确地说,是参加了革命队伍的本溪“特殊工人”为毛泽东的这一理论做出了可贵的实践贡献。

20团3营的本溪“特殊工人”的“诉苦教育”实践

1947年的9月底,一封来自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的电报放到了毛泽东桌上,毛泽东看后不禁满脸笑容。标题为《辽东3纵学习土地政策经验(诉苦)介绍之二》的电报为什么让毛泽东这么高兴呢?原来,来自3纵的经验,解决了毛泽东想了多年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每次战后,红军都面临怎样教育俘虏兵的问题。毛泽东看到,俘虏是解决红军兵源的一个途径,但采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俘虏从旧军人到革命战士的转化?这个问题一直在毛泽东心中存了数年。

而3纵的方法就是“诉苦教育”。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的电报内容如下:

军委总政:

过去我们诉苦运动收到了不少的成绩,而今后还应取得更多的经验,继续开展,在内容上过去有多方面的范围很广,在目前深入的阶段中,以下几点,希各部着重注意:

一、以揭发封建压迫为主,如若是由于被民族压迫及其他压迫者,应联系到封建压迫上去,再进一步引导到土地政策的学习。

二、发动干部诉苦经验证明,这是可能的,因为全军干部大多数皆工农成份,而且已证明干部诉苦,更可以提高干部阶级觉悟,且效果有时比战士诉苦作用更大更能影响群众。

三、诉苦与地方诉苦斗争相结合起来应参加地方诉苦大会,斗争大会或邀请群众的典型到部队诉苦,部队同志,亦可到地方上诉苦,以发动群众,使工农兵血肉相连的深刻体验到天下穷人是一家。

四、发动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揭发反动社会制度的覆没与黑暗从反面来教育群众,使群众知道封建阶级的本质及没落的前途,现已有个别进行控诉自己家庭的黑暗压迫贫苦人民的罪恶这是进步的表现应受到表扬。不应歧视。

五、诉苦揭发后,并开农民大会,号召团结部队阶级教育的目的,是使工农份子阶级觉悟提得更高,非工农份子应彻底的抛弃自己的阶级立场而同情劳动大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东总政治部 申俭

1947年9月28日

这封电报在断句、修辞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上都存在不少毛病,但毛泽东一点没挑剔,拿起红笔,就像先生给学生改作业一样,逐字逐句耐心地修改,修改的文字达66处,标点符号48处。经过毛泽东的修改,这封电报神采立现。

之后,毛泽东将这封电报批转全军学习,并提出5条要求,即以揭发封建压迫为主;发动干部诉苦;部队诉苦与地方诉苦相结合;发动地主、富农出身的干部揭发反动社会制度的没落与黑暗,使群众知道封建阶级的本质及没落的前途;号召团结部队。

随后,全军部队普遍开展了以“诉苦”、“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整军运动。到了1948年3月,毛泽东在其《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深刻阐明了“诉苦”和“三查”在部队教育中的伟大意义,并将其提炼上升为新式整军的理论。

毛泽东可能不知道,来自于3纵的诉苦经验是该纵7师20团3营创造出来的,而3营是以本溪“特殊工人”为主组建的。因此可以说,来自于本溪的“特殊工人”为毛泽东有关军事思想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纵的这个经验是如何得来的?3纵第一个特等功臣房天静的一句话透露了这个秘密

1947年初,第3纵队在一保临江的战斗中,打败了敌人的大规模进攻,获得了很大胜利。过去只作为辅攻的7师20团3营,在热水河子战斗中表现得很突出。特别是9连战士房天静,一个人消灭了敌人一个班,活捉敌人一个排,成为3纵历史上第一位特等功臣。部队为他召开庆功会,部队首长为他披红戴花、颁发奖章。特来为他庆功的纵队副政委刘西元和7师副师长黄思沛问他为什么这么勇敢?房天静回答:“连队开展的穷人和富人到底是谁养活谁的诉苦运动,让我擦亮了眼睛,认清了敌人。”房天静的回答很不一般,很有水平,引起了领导的兴趣和关注。再问是怎么回事?房天静就把自己在连里开展的诉苦教育中提高了觉悟的事汇报了。他说自己过去受尽了苦,却不知苦从何来。连队的诉苦教育,才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刘西元副政委听了很高兴,就派人到3营9连进行调查,帮助总结经验,将诉苦经验总结为“吐苦水”、“挖苦根”、“查忘本”、“下决心”和“弄清是谁养活谁”几条。就这样,“诉苦教育”逐渐引起了团、师、纵队、东北军区首长和机关的关注。

在对敌斗争的严峻时刻,“诉苦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无可比拟的作用,立即为我东北民主联军各级指挥员的高度重视。

中共辽东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陈云指出,这是部队教育的方向,要把诉苦教育和杀敌立功运动结合起来,在全区推广。

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副政委罗荣桓、主任谭政等人听取了第三纵队副政委刘西元等人的汇报。8月,在罗荣桓主持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汇报了辽东三纵队的诉苦情况,三纵7师政治部主任李改介绍了“诉苦教育”的经验。8月26日,《东北日报》发表了《辽东我军某部根本改造教育工作》的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辽东三纵队诉苦教育的经验。罗荣桓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诉苦教育“在部队教育工作上,是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

中国版的奧辛维斯集中营——本溪“特殊工人”的来历

一口山西五台话的吕效荣,16岁参加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第二年被叛徒出卖被俘。不久,一列闷罐从山西光光当当到了本溪,把他和一些被俘的八路军以及在中条山被俘的国民党官兵,赶进茨沟煤矿矿井。他们这些人被日本人称为“特殊工人。”

从1940年开始,在中国东北统治了10年之久的日本人,为大规模掠夺中国资源,并把东北建成侵略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军事基地,先后制定并推行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北边振兴计划”。日军要完成这两项计划,需要数百万劳动力,靠东北的劳力根本无法解决。于是,日本关东军便于1941年4月5日,同日本驻华北方面军达成了关于紧急动员工人入“满”的协议。伪华北新民会根据华北方面军的指示,在华北地区一手包办“特殊工人”的供应。他们把作战抓到的俘虏,以及日伪军、政、宪、特各部抓捕的所谓嫌疑犯和妨碍新民会工作的人、汪精卫政府中及皇协军中犯错误的人等,都作为“特殊人”或“特殊工人”送往东北。据统计,从1941年开始,前后被押送到本溪煤矿茨沟和柳塘两个矿区的特殊工人计四千多人。

日寇为了防止特殊工人逃跑,采取了各种残酷的措施。

日寇对特殊工人分别对象编号立案,“50”、“70”是八路军被俘人员的代号;“02”是从解放区抓来的老百姓的代号;“01”是国民党被俘人员的代号。

日本人对特殊工人的残酷统治除了没用毒气成批毒杀,没有使用炼人炉外,其它方面一点也不比奥辛维斯集中营差,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殊工人每顿饭两个橡子面窝头,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上井就关进有两层电网的棚子里。大小便要报告,有人看着。睡觉时,麻袋片衣服都给抱走,并有特高科特务监视。一年365天,能动弹就得下井。伤了、病了不能干了,就拖去万人坑喂狗。如今的本溪老人还常念叨:什么叫十八层地狱?那“特殊工人”就是十八层地狱中人呀!那小鬼子才叫歹毒呢!

到1945年光复前,这4000多特殊工人只剩下了2000多人。

但特殊工人在特殊时期就显示出了特有的精神。柳塘矿区的共产党员秘密联络,建立了不少共产党组织;茨沟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也以不同的形式,建立了各种组织同日寇斗争。光复前,特殊工人中的邢方银、陶守崇、贺觉民组织了工人暴动。邢方银原是新四军一个副团长,陶守崇原是胶东解放区一个区长,贺觉民原是国民党少校。8月14日夜,大雨瓢泼,特殊工人冲出茨沟,到市里抢了一个军火库。第二天,暴动工人编成一个大队,贺觉民任大队长,邢方银任副大队长,陶守崇任政治部主任。后来,茨沟、柳塘两矿全体特殊工人及部分市民组织千人集会,正式成立“工人纠察大队”,收缴铁路警察和煤铁公司枪支千余支,后被编为21旅62团,队伍发展到6000多人。

诉苦教育是怎么在由特殊工人组成的9连开始的

1946年初,冯恺由7师特务营调20团3营任教导员。这个营兵员成份复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当过国民党军的兵,有的还担任过班、排、连长。冯恺对到这个营任职有些想法,一些连排干部也三天两头找他要求调走。

巩固部队成为当务之急。

就在这时,师里组织召开政治工作会议,主题是“论阶级教育问题”,这次政治工作会议使冯恺茅塞顿开。回到营里,他立即召集干部会进行研究。会上,大家一致同意马上搞阶级教育。那时,师宣传科发下来一套学习讨论题,有一个题目是“谁养活谁?穷人养活富人,还是富人养活穷人?”冯恺感到这个题目好,抓住了“根本”,就在全营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了“辩论”。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场讨论,引出了一个新生事物:“诉苦教育”。

“谁养活谁”的辩论一展开,空前热烈,众说不一。说“穷养富”者有之,说“富养穷”者有之。结果,会场上出现僵持状态,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机枪连开会那天,二班副班长任纪贞发言时,情绪特别激动。他从算经济账开始,讲他父亲给地主放了200只羊,每年产的羊羔就收入300多元,但地主只给30元。给地主干了一辈子活,累得吐了血,临死前向地主家借点高粱面想做点糊糊喝,地主婆不但不给,还张口辱骂。讲到这里,他失声痛哭,也引发了全连官兵的悲痛。许多战士一边哭一边控诉地主老财的剥削和压迫,有的责备自己糊涂,受了这么多苦还说财主是好人;有的捶胸顿足,骂自己想开小差是忘了本……这件事使冯恺受到很大触动:“诉苦”是个好办法!他立即召集干部会,决定让任纪贞到各连诉苦。“诉苦”这个词,就是在这次会上提出来的。

时任9连指导员赵绪珍说,那时人没文化,肠子不拐弯儿,讲课搞教育得直来直去讲实的。“谁养活谁”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再没文化,再笨,也能说几句。有的说富人什么活不干,却吃香的喝辣的,是穷人养活富人;有的说富人不租给你种,你喝西北风?有人说他闯关东要冻死了,一个财主把他架到家里热炕上,给饭吃,又给活干,这不是富人救了穷人又养活穷人吗?也有人说穷人和富人是互相养活,谁也离不开谁。更有人说穷富都是命,前生就注定,有钱人是有能耐,坟埋得好。谁也不服谁,争论得热火朝天。

第二天上课,赵绪珍抱件破棉袄,一领破席头,一个讨饭瓢,旁边还站着个老大爷。

这件破棉袄,补丁摞补丁,油黑发亮,这个老大爷穿了十多年。赵绪珍问:“这样的棉袄,地主能穿吗?”

战士说:“送给地主擦屁股都不要!”

老人的苦,把一百多条汉子的苦水引发了,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房天静成了忆苦典型:俺16岁叫小鬼子骗到本溪下煤窖。俺娘从山东来看俺,断了盘缠,把小弟卖了25元钱。到本溪俺娘病了,就那么眼睁睁看着俺娘死了。俺哭啊,哭有什么用?穷人没有钱,富人谁管咱?

王福民跺脚哭:俺也是个穷小子呀!却盼蒋介石来,要干“正牌”。蒋介石来了还有穷人的好呀!过去瞎了眼,现在心里亮堂了。

从此,一支名叫《谁养活谁》的歌在9连响起: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看一看,

没有咱劳动,粮食不会往外钻。

耕种锄割全是咱们下力干,

五更起,半夜眠,一粒粮食一滴汗,

地主不劳动,粮食堆成山。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瞧一瞧,

没有咱劳动,棉花不会结成桃。

纺线织布没有咱们呀干不了,

新衣服,大棉袄,全是咱们血汗造,

地主不劳动,新衣穿成套。

谁养活谁呀,大家来说一说,

没有咱劳动,哪里会有瓦和砖。

打墙盖房全是咱们出力干,

自己房,二三间,还有一半露着天,

地主不劳动,房子高又宽。

1946年7月,一个影响了我军的新式整军运动——自己教育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就这样在吉林省柳河县安口镇开始了。

发起的连队是3纵20团3营机枪连,但组织开展得最好、并总结出经验来的是9连。3营在20团的3个营里边是最落后的,9连在3营的几个连队中也是最落后的。

但经过诉苦教育后,3营成为了最有战斗力的部队,9连也锻炼成为一个钢铁连队。

在一保临江的战斗中,房天静创造了一人歼敌十余人、活捉一个排的战绩,成为3纵历史上第一位特等功获得者。曾被列为“危险分子”的王福民,5次负伤不下火线,在三保临江大北岔战斗牺牲前,抓着指导员赵绪珍的手要求入党,后被追认为共产员员。

在东北野战军中,3纵队是5大主力之一,7师又是主力中的主力。作为7师中的3营,自然也是用自己的功绩,为主力中的主力锻铸着锋利的破关斩将的军刀。

诉苦教育在人民军队建设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在《罗荣桓传》中,关于罗荣桓推动诉苦教育的开展有这样的记载:罗荣桓听了详细汇报后说:“这在部队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造,解决了当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问题,是部队政治教育的方向。”

接着,罗荣桓授意政治部起草了关于在部队政治教育中普遍开展诉苦运动的训令,还授意《东北日报》撰写了社论《部队教育的方向》,于1947年8月26日发表。社论指出:诉苦运动是部队教育工作一个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创造。这种群众性的诉苦证明,罪恶绝不是单个地或偶然地发生的。大家来自山南海北,都受到同样的痛苦,都同样受冻受饿受辱挨打,这证明普天之下都存在着两种人,一种是压迫人的人,一种是受人压迫的人。前一种人经过各种线索的追寻,都归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就是他们的头子。后一种人经过各种事实证明,都归到共产党这里,共产党为人民办事,是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领袖。要报仇雪恨,只有和共产党一起,大家联合起来打倒蒋介石。

罗荣桓对诉苦教育做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提高。

林彪听了3纵队政委关于诉苦教育的汇报后肯定地说,我们的军力不如国民党的部队,但我方的政力(诉苦教育)优势则可弥补不足了。

经过推广和引导,诉苦运动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毛泽东更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此升华为部队建设的思想武器,亲自修改并向全军批转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进行诉苦运动的经验。

发端于由本溪特殊工人为主组成的3纵7师20团3营的诉苦教育,从此成为我军新式整军运动的基本内容和经验,房天静更成了这一经验的典型。

有关新式整军的总结这样说:诉苦教育的步骤,一是进行深入的诉苦动员,提高诉苦的自觉性;二是发现与培养受剥削压迫最甚、身世最苦、仇恨最深、反抗性最强的不同类型的诉苦典型,如东北民主联军的房天静、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刘四虎、华东野战军的魏来国、晋察冀军区的王鸿禧、晋冀鲁豫军区的王克勤,启发引导全体官兵认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及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罪行。

诉苦教育在改造国民党起义或投诚人员上影响尤为深远。

国民党60军起义后,于1949年1月26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但改编后的50军各种矛盾尖锐存在,不仅相当一部分军官对我军的政治教育不服,就连一些士兵也有所抵触。

情绪上的抵触,有时是杀气腾腾的。有个老兵拿着一把雪亮的匕首,在指导员面前晃来晃去,非让指导员回答“这是啥东西”。更有甚者,有个老兵拿着一枚手榴弹让指导员“看看”,没等指导员回过神来,“啪”地一声拉着拉火管,往10米开外处一丢,然后看着指导员“紧急避险”的狼狈相,一阵狂笑,扬长而去。也不是成心要杀你,就是吓唬吓唬你,出出你的洋相,让你难堪,他好出一口气:“国军”的武器装备比八路好多了,凭什么投降?

也有动杀机的。海城起义的陈家才和李德钰,在暂编第52师第2团3营机枪连分别担任连长和指导员。两人约定,晚上出门一定要一起行动,以防有人下黑手。一天晚上,两人一同查哨,刚出村庄,不知从哪儿飞过来的一枚手榴弹,落在脚边。幸好发现及时,二人迅速往路旁的沟里一滚,躲开了。事后一直没查出是谁干的。

海城起义的周启龙调到该团8连当指导员不久,发现副连长私卖连队多余的60多套冬装,遂严厉批评。副连长恼怒万分,当夜安排勤务兵和理发兵趁夜暗在老乡家后院挖坑,准备活埋周启龙。幸好发现及时,逮捕了副连长,周启龙才免遭灭顶之灾。

离休前担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的华文,当时在暂编第52师第3团和第1团都当过政治委员。他说,那时每天晚上睡觉都把手枪压在枕头底下,子弹上膛,再关上保险。他带了两名警卫员、一名马夫,全是党员,轮流值班,以防万一。

为改造这支部队,该师借鉴了3纵7师20团3营的诉苦教育,并发展为“三个运动”:展开以士兵为主体的控诉封建军阀制度的控诉运动;以控诉阶级苦、民族苦为主要内容的诉苦运动;以自觉与旧社会、旧军队割断政治、思想联系,摆脱其反动影响的阶级自觉运动。

半个世纪过去,当年最年轻的士兵如今都已进入了“古稀”年龄,不饶人的岁月使老人忘却了许多如烟往事,然而,所有亲历者对这场政治整训,尤其是对那如泣如诉涕泗滂沱的“泪血大控诉”,无一不留下铭心镂骨、永志不忘的记忆。

起义士兵人人感慨:从此,我们才知道自己不是奴隶,是人,应该做人!

起义军官个个叹服:控诉运动这个办法好啊,不是人民军队学不去!

解放军干部更是兴奋:控诉运动之后,我们不再担心挨黑枪了,部队也一下子好带了!

诉苦教育在改造50军时,显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旧军队马上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新生。1949年10月,50军在鄂西战役中,俘虏国民党79军代军长以下官兵7000余人;12月参加成都战役,俘虏和迫降国民党官兵25000多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更有上乘表现: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解放了汉城;第4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等辉煌战绩,其军长曾泽生两次获毛泽东接见。

诉苦教育后来被在全国各战场上的国民党起义部队运用时,数十万昨天还没有战斗力的国民党部队,马上表现出了勇猛无比的战斗力。

从本溪走出来的特殊工人,为革命史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们的个人车轮又驶向了何处?

诉苦教育典型房天静,《沈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对他这样记载:“全纵(四野第三纵队)在四次保卫临江和夏季攻势战役中,共歼灭敌人37000多人,涌现战斗功臣1500多名,其中最突出的就有纵队首名特等功臣房天静。”

房天静本是山东淄博人,在他15岁时被日本人在本溪开的煤矿上的把头骗来本溪柳塘进洞挖煤。“八·一五”光复后,房天静参加了工人暴动,遭到日本鬼子和伪警察的镇压,两个工友被打死,房天静和7名工友被捕,后经地下党的营救,乘上开往本溪的列车,参加由暴动工人组成的21旅。经诉苦教育后,房天静成长为先进战士。在一保临江的热水河战斗中,他被纵队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当时的《东北日报》、《辽东日报》分别报道了他杀敌立功的事迹,纵队文工团还由此改编了5幕17场歌剧《复仇立功》巡回演出。之后,房天静又参加了围攻义县、解放锦州、血战文家台等大小数十次战斗,前后7次负伤。东北解放后,房天静又随四野入关、参加了解放天津、消灭白崇禧桂系部队的衡宝战役、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用青春和热血催生了共和国的诞生。全国解放后,房天静伤痕累累的身体不再适宜部队工作,复员回到了田师付,做过井口绞车工和井下采煤工,默默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着自己的贡献。

参加诉苦教育的特殊工人吕效荣,1941年任原晋察冀热辽2分区五台县游击队支部书记,1942年春被俘,押送本溪成为特殊工人。“八·一五”光复后,吕效荣参加暴动被编入特殊工人武装3中队。参加东北民主联军3纵队后,任过7师20团3营8连指导员。二保临江时,吕效荣率领突击排冲进敌团指挥所。一颗子弹从左耳打进,从脑后穿出,组织股把他的名字写进了“烈士花名册”。四战四平,又险些当了烈士,一块弹片至去世还嵌在肺尖上。后来,任过某师副参谋长和某军作训处长。任副参谋长时,率队前往唐山抗震救灾,一路克服各种艰难,成为第一支抵达灾区的部队。30年后,被他救过的群众还特地来到干休所看望他。

猜你喜欢

本溪纵队工人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挖出来的白云绿水
本溪红叶
本溪以药都之名重振
本溪水洞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