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辽宁
2015-06-17王全有
王全有
陈云同志曾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和辽宁的城市接管,并于建国后多次视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追忆陈云同志在辽宁留下的深深足迹。
开辟北满根据地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党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研究了全国军事部署的战略。因情况紧急,会议彻夜进行,直到第二天凌晨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东北中央局,立即赶赴东北开展工作,力争在东北建立根据地。同时还决定为工作方便,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中将军衔。
东北局成立后,中央迅速调集了10万军队和2万干部开赴东北。9月15日晨,陈云与彭真等乘苏军飞机赴东北,中午在山海关降落。9月17日晚,一行人乘火车赴沈阳。次日晨,在皇姑屯站换汽车进入沈阳城内,下榻在大帅府。9月19日,陈云同彭真主持东北局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力争东北的决心和战略方针;确定东北局的任务是组织部队接管城市,控制交通线,迎接派来东北的大批干部和部队,粉碎国民党抢占东北的计划;当前任务是收缴敌伪武器,剿匪,镇压汉奸和敌特,恢复生产,扩大人民武装。
10月7日,在东北局第一次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以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对东北的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指出:满洲的斗争是长期的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如果我们拥有东北这块土地和资源,再加上华北的人力,全中国人民就会早日抬起头来……要迅速有力地打破国民党的内应势力,解除他们的武装。要迅速扩兵,开展工人运动,招收大批学生,争取中间立场的上层分子,孤立顽固的国民党。他协助彭真同志,确定了组织部队接管城市,控制交通线,迎接派来东北的大批干部和部队,粉碎国民党抢占东北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东北局的部署,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陈云同志夜以继日地与从关内来东北局报到的干部谈话,分配他们奔赴东北各省和主要城市,建立党的领导机关,掌握政权,发动和宣传群众,建立和扩大人民武装,为我党我军迅速占领和控制东北奠定了基础。
11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北满分局。11月16日,中共北满分局在哈尔滨成立,陈云任书记兼北满军区政治委员。11月26日至28日,陈云主持召开了形势任务座谈会,总结了几个月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11月29日,陈云主持起草了同高岗、洛甫联络致东北局转中央的电报《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提出了关于党在东北工作战略方针的建议。陈云指出,我党我军独占三大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东北的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当前在满洲工作的基本方针应该不是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这三大城市,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装力量在锦州、沈阳前线给国民党部队以可能的打击,争取时间,同时将其他武装力量及干部有计划地、主动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满、东满、西满,包括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的战略地区,以扫荡反动武装和土匪,肃清汉奸力量,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改造政权,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该电前后分两天发往中央,中央收到一半阅后,立即复电表示完全赞同。12月28日,毛泽东向东北局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再一次肯定了陈云关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思想。实践表明,陈云的意见完全符合东北当时的实际情况,它确定了党在东北的正确战略方针,为夺取东北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为在全东北普遍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解决干部中的思想问题,统一东北党内的认识,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于1946年7月3日至11日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委托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简称“七七决议”)。决议指出,必须认识东北斗争的尖锐性和长期性,克服和平和战争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全党必须下最大决心,努力准备一切条件,粉碎蒋军进攻,以战争的胜利去取得和平。决议进一步明确党在东北工作的重心,坚持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正确方针,把创建根据地放到工作的第一位。创建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群众。我军的作战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地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保卫根据地。决议号召东北全党干部走出城市,到农村去,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东北全党的工作方针和战略重心从根本上转向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正确轨道,从而为解放战争在东北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决策坚持南满作战
南满地处东北地区的南部,东临黄海,西濒渤海湾,北接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沈阳,南靠当时驻有苏联红军的大连市,中长铁路纵贯南北。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共两党必争的战略要地。1946年10月中旬,蒋介石亲自到沈阳拟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部署。国民党军迅速集中兵力,扑向南满,企图集中兵力,先歼灭南满我军,摧毁我南满根据地,然后以全部兵力进攻北满,占领全东北。南满我军主力不足4万人,被压缩在临江、长白、濛江、抚松四县狭小地区内,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与东北局十分重视南满的斗争,曾多次发出电报、指示,告诉南满军民准备迎接艰苦的战斗。在这种情况下,陈云自告奋勇前往南满工作。他认为:目前东北我军斗争的关键,是能否在南满站住脚,保卫南满是中心任务,南满丢了,北满也守不住。如果坚持南满,就会迫使敌人分兵两处,给我们南北调动敌人、夹击敌人创造有利条件。10月31日,东北局决定,并经党中央批准,成立南满分局(亦称辽东分局),由陈云兼任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任分局副书记、辽东军区司令员。11月3日,陈云和肖劲光从哈尔滨出发,几经周折,最后取道朝鲜,于11月27日到达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当时,南满的条件十分艰苦,分局和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被压缩在长白山脚下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百姓贫困,土匪横行,气候恶劣,部队吃穿都很成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环境艰苦和消极情绪影响,部分群众和干部对坚持南满根据地缺乏信心,希望向北满转移。为了在部队中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具体研究军事指导方针和战术问题,辽东军区于1946年12月11日在临江附近的七道江即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此次会议对是否坚持南满斗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部分同志主张主力北撤,保存力量。会议连续开了几天,与会同志各抒己见、相持不下。就在此时,突然发生了敌情,盘踞在安东和通化的敌人正准备向临江进犯,情况万分紧急。但由于会议对去留问题未达成统一,因而影响了具体作战方针的最终确定。于是军区党委将会议情况报告给陈云,并请他参加会议,作最后决定。
12月13日晚,陈云顶着漫天风雪从临江来到七道江前线指挥所,同与会的同志亲切交谈,了解情况,直到深夜。第二天,陈云在七道江会议上就坚持南满斗争的战略意义作了重要讲话。他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冲着北满,牛尾巴在南满,如果我们松开这条牛尾巴,这条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我们抓住牛尾巴,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陈云循循善诱,全面分析了“留下”和“撤走”的利害得失,说明了坚持南满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他语重心长地说:“我来南满就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坚持南满斗争,你们让我来拍板,拍板就是坚持南满,我们在背靠沙发(指苏联、朝鲜的支援)的形势下向前进,虽然是艰苦奋斗的前进,还是比退到北满最后被敌人打出国境再打回来合算。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陈云有理有据的分析和果断干脆的决定,统一了人们的认识,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和赞成。会议一致通过了巩固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即辽南一分区、辽宁二分区、安东三分区)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军事指导方针。这就顺利解决了要不要坚持南满这一重大问题。历史证明,陈云七道江会议的讲话,是关键时刻决定性的一次拍板,也是决胜全局的一步好棋。
不久,在北满部队三下江南的有力配合下,陈云与肖劲光等同志一道,指挥南满部队先后取得了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在四保临江的日子里,陈云始终与南满的将士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他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为补充主力部队兵员不足,把自己的警卫班送到了前线。他通宵达旦守在指挥岗位,甚至在发烧的时候,也不离开他指挥战斗的电话机和地图,精心地研究和部署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四保临江胜利后,陈云兴奋地说,国民党蒋介石为了占领全东北,不惜调用王牌军与南满部队作战,但他并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四保临江才几个月,我们的人越打越多,武器越打越好,根据地越打越大,部队越打越强,取得的胜利一次比一次大。
在四保临江战役取得了胜利后,接着,我军又取得了1947年夏季攻势的胜利,第二次解放了通化、安东等地,使辽宁、辽南、安东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总人口达930多万。1947年6月上旬,陈云率中共中央南满分局机关由临江移驻通化。此后,陈云同志领导南满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进行土改,发展生产,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南满根据地,取得四保临江战役胜利,是东北解放战争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棋,它牵制和分散了敌人的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赢来了东北战场形势的好转。陈云在七道江会议关键时刻总揽全局,当机立断,作出了切合实际的英明决策,这与他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伟大的政治远见、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也充分展示了他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和气魄。坚持南满的决策,谱写了东北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领导东北财经工作
很多人对陈云财经工作能力的了解来源于他任中财委主任以后,但其实早在东北局时,他就已表现出卓越的财经领导能力。
1946年8月,东北局为加强对财经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兼任主任。财政经济委员会是党政军民统一的财经行政机构,对外称东北财经办事处。办事处成立后,开始着手进一步清理敌伪资产,充实健全东北银行,发行东北地方流通券以代替其他货币,多方设法整顿金融等。
1946年9月17日,在东北局常委会议上,陈云同志明确提出:现在的问题是财经干部较少,财经办事处只有“头”,没有“脚”。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陈云同志到牡丹江、合江省等地,落实统一货币、筹措部队后勤物资等事项,并提出用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票兑换牡丹江省分行发行的地方钞票等方法解决东北的财经问题。10月15日,陈云同志在东北局会议上就粮食贸易问题发言,他说:今后应集中力量收购粮食和组织运粮,重点在运。各地都禁止粮食出境,这是不对的。东北的状况是只产粮食,有了余粮必然要卖,我们的对策应该是让它流动。有人认为允许粮食出口,粮价会提高,人民要吃亏。实际情况是,粮价提高了,农民得利,生产也就跟着发展。农民手中有了钱可以买布,商业也就会繁荣。在陈云同志的建议下,1947年1月7日,东北局在《关于今后八项工作任务的决议》中指出:运粮工作是全部财政工作的中心。陈云同志对当时东北的财经工作一举击中要害,切实解决了东北的财经问题,表现了卓越的财政工作领导才能。
1946年10月,陈云到南满工作后,王首道接任陈云同志的工作,尽管陈云暂时离开了东北财委,但他的经济思想得以继续贯彻,已着手进行的工作得以延续。1948年5月31日,东北解放区的财经困难日益严重,根据工作需要,陈云又回到了东北财经委员会,负责东北的财经工作。陈云领导财经工作,注意突出重点,把握全局。在他的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辽沈战役和部队入关作战的需要。东北财经工作的经验也在建国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创造沈阳接管经验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也是东北军事、政治、经济中心。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能否接管好这座大城市便成为我们党政权建设面临的重大考验。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陈云同志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使命。根据中央指示,东北局于1948年10月27日决定组成以陈云为主任,伍修权、陶铸为副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10月29日,陈云率领从东北各地抽调的4000名新老干部从哈尔滨出发,途经吉林市、梅河口,绕道四平市到达开原。在进驻沈阳途中,陈云召开了5次会议,讨论接管政策和方法,以确保各项接管工作顺利进行,使全体干部对成功接管充满信心。
11月2日,沈阳获得解放。军管会从铁岭乘汽车进入沈阳,立即按预定部署开始接管工作。11月3日,东北局在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召开成立沈阳特别军事管制委员会大会。陈云同志在会上特别强调:沈阳是我们党接收的第一座大城市,一定要接管好,不能将我们打下来的城市变成死城市。要让国民党所有在职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政府报到,一律上班,各机关开始办工,工厂开始生产,商业部门都要开始正常营业。从现在起,沈阳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城市了,我们一定要比国民党管理得更好!
此后,按照陈云同志提出的“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方针,军管会开始了全面、完整的接管工作。军管会下辖的九个部门,分别接收了原国民党机构的各个部门。军管会发出布告通知原国民党机关主管人员负责办理移交手续,要求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避免混乱和大的波动。各接收部门对工厂、企业和房子等只有接收权,而无占有权和支配权,权力集中在军管会,待全部接收完毕后,再统一分配。在接管工作的实施中,由于陈云同志领导有方,指挥得当,方针正确,措施有力,接管工作进展顺利,社会秩序良好。入城的第二天,市内就恢复了供电、供水,电话、电报、通信开始使用;工厂、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房屋、设备器材、仓库物资等一般没有遭到破坏。到11月5日,全市基本完成清点移交和接管工作。10日左右,国民党政府官僚资产阶级所有的一切矿山、铁路、邮政、银行、医疗机构、商店和其他企业,统归国家所有。接收和没收的164个企业改为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接收工作初步告捷。
陈云同志十分重视总结经验。11月28日,他写了《接收沈阳的经验》的报告,电告东北局并转告中央。报告总结了接收沈阳的经验,由中共中央转发给各中央局和各前委,供接收其他城市借鉴。主要是接收工作采取了出发前即确定的“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收方针:各按系统,是指军管会除市委外,按下辖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等五个处,以及市政府、公安局、办公室、卫戍司令部等单位,进行接收。自上而下,是指入城后即发布告通知原有机关主管人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原封不动,是指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工厂企业等只派去军代表,政府部门只撤换头子。对职员、工人一律发给生活维持费,有些高级职员则不发。接收步骤,第一步是资产档案,第二步才能整理人员。先接后分,是指各部门只有接收权,无占有权和支配权,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各部门不对原来上级负责,只对军管会负责。此外,在接收部队入城之前,电台连续广播我党的政策、办法,起到了安民告示的作用。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既防了乱,又保证了快。为了迅速恢复秩序,入城后首先要恢复电力生产与供应;迅速解决市场及金融物价等涉及到民生的问题;警察不佩带枪支,徒手服务;迅速出版报纸,稳定人心,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为保证接收顺利进行,入城部队严格执行纪律,做到秋毫不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同时,要准备出在各方面能称职的干部。陈云同志总结的接管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赞同,周恩来同志亲自批示转发,成为后来我党接管其他城市的基本准则。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党中央明确指出,新解放的城市要将革命和建设一起进行,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陈云同志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提出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依靠工人阶级,面向生产,是目前压倒一切的中心。要“以发展国营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为重点,加速壮大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并强调指出,东北最根本的中心任务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陈云同志针对接管后工厂处于停工半停工的状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了八大战略性工厂。他指出,应优先重视这些带有战略性工厂的恢复与发展。在工厂复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工人群众的工作,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会,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举办形势教育短训班。其次要建立厂工会或临时接管委员会,组织工人代表参加接管工作,发动工人和技术人员及职员复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陈云等还几次召开动员大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号召全市人民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为发挥各大国营企业在发展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陈云同志经常深入基层,召开各大国营企业和工人代表座谈会,倾听工人群众的意见。对工人提出的关于生产的问题,陈云同志要求大家想办法,节约原料,创造代用品,尽主人翁责任,把生产搞上去。对于工资、生活福利等问题,陈云同志指出能办到的立刻就办,不能马上解决的困难,希望大家勇挑重担,忍受暂时困难,共同把生产搞上去,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在陈云同志和军管会的积极努力下,工厂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工人们忘我地劳动,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心辽宁建设和发展
陈云同志始终心系辽宁,十分重视辽宁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建国后多次到辽宁的工矿企业视察,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力地推动了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
早在建国前,陈云同志就曾于1949年1月到4月先后到抚顺、鞍山、大连、普兰店、瓦房店、本溪、丹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工作。在沈阳工作期间,他先后视察了兵工厂、重型机械厂、铁路机车厂、车辆厂、化工厂、橡胶厂、纺织厂、造纸厂、啤酒厂等工厂企业。他深入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概况、工业发展前景和市场供应、交通运输、职工工资、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情况。针对辽宁工业基地恢复生产问题,陈云指出,要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包括要求苏联退还在进入东北后搬走的大机器。他建议尽快聘请苏联专家来帮助复工。他还在东北局的会议上说,工业投资的重点是恢复重工业,特别是鞍山、本溪钢厂,抚顺、本溪、阜新的煤矿。
建国后,陈云同志于1951年、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多次到辽宁视察,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有力地推动了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1951年11月,陈云同志来到辽宁,主要对鞍钢进行视察。他鼓励鞍钢职工要抓紧生产和修复设备,多生产钢铁,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为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做贡献。1952年3月上旬,陈云同志再次来到鞍钢视察,明确指出鞍钢要把基本建设放在第一位。当得知鞍钢生产任务很重,人员不足时,陈云同志讲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讲了全国经济建设的远景规划和发展速度,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教育鞍钢领导同志,要眼睛向内,自力更生解决,从生产岗位抽调合适的人员到基建岗位上去。1957年8月7日至1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和李先念来到辽宁视察,主持召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管理体制改进工作座谈会,并出席了中共辽宁省、市、地委书记和省直机关党员负责干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为辽宁如何处理工业与农业、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指明了方向,成为辽宁工业基地发展过程中长期坚持的重要准则。195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同志在因病休养期间,来抚顺考察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等实际问题。在抚顺西露天矿视察时,陈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煤炭生产的弊病和今后的方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陈云同志还就抚顺矿务局总体改造提出了设想:以抚顺地下煤炭资源为主,发展抚顺配套工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抚顺铝厂视察时,他听取了铝厂领导的全面汇报,并同厂领导探讨了铝厂改造、新建铝厂所需投资经费等问题,还协调解决了苏联专家在铝厂援建中出现的问题。陈云同志的重要指示,为促进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民生活等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