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浸润学生心灵

2015-06-16陈兴元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漓江草原

陈兴元

一、借形促情,欣赏情景美

美育以情感人是通过形象的手段来实现的。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都是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使之耳濡目染,形中悟美,影响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课文所描绘的形象,让学生欣赏美。在《草原》一课中,我自制了三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件。教学中,我一边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图景,一边倾听草原的美妙音乐,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陶醉于美丽的草原景色之中: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碧千里的草原无边无际,白雪般的羊群,恰似一朵“绿毯上的大白花”……这些赏心悦目的景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空旷、辽阔、幽静的环境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反复吟诵、欣赏课文,实现入形入情,通过读和看想象再现作品的神韵美、声感美。学生“目视其图、口发其文、心同其情、耳醉其言”,自然而然地步入文章的美景中,忘情于意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寓景于情,体验情感美

挖掘教材中情感的宝藏,进行精心设计,用感人的景象去撞击学生情感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审美冲动,是深化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诵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课堂上教师应恰当地运用语气、重音、停顿和语调等因素,示范和指导学生通过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目的。如在教学《早春》《山中留客》《示儿》时,教师重点应先放在指导好学生诵读上,然后采用播放配乐诗朗诵的方法,让动人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把学生带到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中去,使他们突破时空的限制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或感受到早春时小雨的淅沥声、小草在破土而出;或来到烟雾缭绕的大山之中,听溪水淙淙,小鸟鸣唱,看猴儿嬉戏,花儿开放;或是看到老人在谆谆叮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情景。学生在如痴如醉的诗情享受中,体会到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临终前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瞑目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强烈的、高尚的爱国情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寓境触情,品味语言美

语文中蕴含的美,学生有时不能直接感受到。这就要求教师披文入情,以美的表情、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导到课文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中去。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写景散文,它描写了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风光,是祖国锦绣河山一颗灿烂的明珠。教学时,教师可将放大的彩图按作者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让学生由近及远,由主到次的欣赏桂林山水,使学生对彩图中的山水从整体上有一个“漓江水平如镜,奇峰倒影如墨”的美的感受。看图之后,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紧扣描写桂林“山”和“水”特点的语言进行分析。作者先从视觉的角度把“水”概括为“静”“清”“绿”三个字,并在这三个字前面都以副词“真”来修饰,既表明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又加强了作者的赞美语气。特别是漓江水“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的比喻句,写出了江水纯净的质地,使美感更浓。接着,又用“奇”“秀”“险”三个字突出山的特点。在描写山的奇异形态时,说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一连三个比喻句的短句排比,既增加了语言气势,又使所状之物形象逼真。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读、看、听、想、议”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融图、曲、境、情于一体,指导学生注意把握全文美的总情调,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以自然、明快、喜悦的语气,抓好自然停顿和重音朗读,把学生置身于桂林山水这一美的氛围中,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充分地品味桂林山水美的内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美的情趣。

(作者单位:钟祥市磷矿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漓江草原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讲解《草原图》
漓江情画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月下漓江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