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感激活语感

2015-06-16龙雪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感意境文字

龙雪梅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语言的精妙,从而增强语感。

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后,谈谈读后感。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这好像一幅春光秀丽的画——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光明媚,细雨连绵,呈现出一派生机;春天的人也精神抖擞,充满活力。这样回答,说明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受。接下来,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性语句进行朗读——青草有哪些特征?春花有哪些特点?作者调动哪些感官写出了春风的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春雨?写人与写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抓住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等关键句,进而抓住了“偷偷的”“赶趟儿”“逼”这些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学生眼前呈现出色彩缤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带着这样的想象朗读时,课文不再是苍白的文字,而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二、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教材中经常会出现来自生活的句子、词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把它们与教材连接起来,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含义,增强语感。

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想象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感受并交流;然后指导学生理解“红藕香残”写的是户外之景——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象征,“玉簟秋”写的是室内之物——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的感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把词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后,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激活了,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中的那种无可奈何,以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相思之苦。

有了这种切身感受,朗诵时,学生就把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宽阔意境和离别思聚的深情表现得委婉动人。

三、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创设情境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

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贬谪失意、“人生如梦”的感慨。教师针对学生的基础,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①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作豪壮的情调,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②品味词中精练传神的语言,掌握对比、衬托的手法;③理解作者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与画面,营造出恢弘阔大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周瑜,情感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怎样,情感基调怎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进一步品味、领悟意境。教学的最后,教师再次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及画面,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全体起立,齐声背诵,结束了教学。

整堂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作者单位:咸宁市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语感意境文字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