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分享:学生思维的互动与建构
2015-06-16吴正宪
吴正宪
教学中,“要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都很重要,而将二者进行联接的中间过程,也就是教学方式也很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学习,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再经历合作的过程、分享的过程,会更益于知识与方法的习得。
美国学者舒尔茨和卡奔特认为合作教学是指学生在一起工作,达成共同的目标的学习情境的结构。加拿大学者郎·麦克贝斯和赫伯特认为,合作教学就是强调合作学习的教学,它提供给学生共同的优势,使学生在就合作性的任务进行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彼此支持。
合作分享是目标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者认为,一切高层次的认识能力都源于个体与其他人的交流,并通过内化的过程得以发展。相互合作学习中外部的“交流”为向内在“自我交谈”的转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一个好的解题者具有较高调控能力的重要表现(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
合作素养本身是21世纪人们必须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本身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别样的风景。一名经历合作学习一年多的学生说,“慢慢地,我发现了,其实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很优秀,只是表现在了不同的地方,但一旦我们面对一项学习任务时,那可就绝对可以化作一只‘重拳。 ……它让我在自己的童年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共同成长的幸福!”一个小组的学生说,在合作学习前后他们发言时由小虫子变成老虎,总结时由一堆话变成有条理的表达,学习时由自己苦恼变成大家一起思考。
合作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学到了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享、互动。
合作分享需要技能培养
要开展好合作分享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技能。学习本质上一个累积的过程,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从属于他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只有掌握了先决技能,才能掌握当前智力技能。
分工。小组成员要有个人责任,小组合作不能成为一些学生的“避风港”,小组活动时,根据任务不同,给小组成员不同的分工。有些数学活动中,大家的分工各不相同。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统计录像片中1分钟内通过某个路口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小组同学可以每人负责统计一种车辆的数量,再汇集数据,从而完成任务。再如一个小组的同学说,在班里开展“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就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挑战:四个人有的执笔;有的拿着书本、笔记,甚至辅导资料搜寻关键词语;还有的认真地看着导图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一些课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则大家会先分别独立思考,再分享各自的解决问题策略。小组成员的分工则主要是合作时通用的分工方式,如小组内不同的同学分别担任组长、资料员、发言人、记录员等。不同的角色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互换。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环节学生要围绕讨论的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小组合作不仅是每个人轮流说自己的想法,还要经历小组成员间思维的碰撞,真正达到凭个人不易达到的合作效果,使学生体会到经历了集体的洗礼之后自己的成长。刚开始合作学习时,学生不会交流,交流的技能需要培养,培养技能时可通过录像的方式展示其他学生成功合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合作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之后作为近期目标,学生逐渐体验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学生之间要有互动。汇报时可以某个小组的一位同学为主进行汇报,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后每人汇报一部分,或者有人汇报、有人板书等小组集体汇报方式。一个小组汇报之后,其他小组要有回应。回应包括几个方面,欣赏、评价、补充或建议、质疑等,对于回应的方式也要有技能培养。欣赏时可通过重复重点、进一步阐释等方式表示认同。质疑时要说明自己不同意哪个观点,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合作分享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作分享也要关注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也就是能够从多重角度或者独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阐释现象,坚持用一贯的科学研究标准和普世价值体系来对事物进行判断。学生要有独立的个人见解。在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成为跟随者,不能独立思考。在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时,要使学生不盲从,不能因合作而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在完成很多学习任务时,都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有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分享小组内各人的想法。
有安全感学生才敢说。学生有安全感才敢于自如表达,当由单枪匹马变成小组合作时,学生更有安全感;当由第一次表达到第二次表达时,学生更有安全感;当经历了一次次成功表达的经验后,学生表达更自如;一个小组一起汇报时,学生间更呈现出积极互赖的关系,从而降低压力,更自如地表达。
合作任务要适当。任务不能太小或太大。任务太小学生无需合作,任务太大学生无法解决或在一课时内无法解决。任务基本以学习单的方式呈现。如在《分数加减法》一课中,教师若直接让学生计算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和,就会是一个直接的小型任务,学生很快会完成,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教师为了把任务变得大些,事先收集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四种计算方法,展示这些方法后,教师给学生的任务是辨别这些方法的正误,并让学生说理。结果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来说理,完成这个任务时,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计算出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的和,而且收获了如何说理,如何有理有据地证明一个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而且附属产品的价值比直接得出结果的价值更高。
方法要事先获知。学生因为要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一定的积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比较多的方法。如怎样进行分类,怎样进行比较,如证明一个概念错误时可以通过举一个反例的方法,表达观点要有理有据、有猜想之后要有验证等。可以在学习适当的教学内容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习得,也可以有专门的训练课,让学生在专题学习中习得。有了基本的方法为基础,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将会有很好提升。
教师要适时干预。学生在合作分享时,有时会纠结于一个小问题、一个非本质问题、一个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等,教师要适时干预。但教师进行干预时,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结果,而是鼓励学生澄清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带回到对本课主要问题的讨论上来。有时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主要分为两种,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两种看法的学生通过辩论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合作分享时,有的小组内合作交流不顺畅,如出现学霸,把小组交流的过程变成自己独立发表见解的过程;有的小组有明显的“跟随者”,小组交流时不发言,主要是“听”,作为观众来听其他人交流。教师对特别的学生可通过一些方式来干预。还有的小组合作交流时经常出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全组交流后仍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则教师可通过调整小组成员的方法等进行干预。
(北京市教科院范存丽老师对此文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