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015-06-16许秀婵
许秀婵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根据学生实际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在目标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成为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既注意到学生的共性,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关键词:学生 分层递进教学 最近发展区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背景分析
分层递进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递进,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就必须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真反思,找出其不足之处,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改革的最好方法是分层递进目标教学,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让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递进教学”在国外早有研究,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分层递进教学”的有效体现。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也为“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理论:如“同级学生根据程度不同可分几班,同一班级可分几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有合有分”。许多研究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法对提高数学成绩差与阅读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有巨大的帮助。分层探讨自主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成功的快感得到充分的展示,对学生的毅志品质的培养与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通过分层次有区别地对待具有不同学习可能性的学生,旨在预防和克服学业不良,减少学习分化,使差异显著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的客观实际,强调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那么,实践中分层递进教学的操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层次性原则:教学中注意教学目标层次性,教学要求分类要求及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层次性。
2.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针对学生差异性实行不同层次要求,确定“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学教和谐”思想。
3.发展性原则:即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学习是动态可变的。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使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都能得到应有发展,同时教学手段应不断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4.可接受性原则:在教学的内容、方法要求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充分发展。
四、分层递进教学的教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体层次化。分层次教学是以班组教学为主,小组群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编组。一般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成绩拔尖的,B层是成绩中等的,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A、B、C人数比例大致依次为2∶4∶2,但所分的层次不是永恒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经过一段学习后,根据学生的思维程度或理解能力的变化,再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课堂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学生完成低级目标,B层学生完成中级目标,A层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际力量选择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C层学生教师要积极启发、适时引导,鼓励其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3.课堂教学分层。对A层的学生一般要求达到较高标准,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能运用科学定义、性质、定理解答和解决较有综合性,有一定难度和灵活性的练习题;对B层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向较高标准努力,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C层的学生一般要求达到基本标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在切实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解答课后部分练习和部分习题,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
4.课堂提问分层。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问题要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留给B层学生,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所提问题既不能让各层学生感到漫无边际,也不能不经思考。比如,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按照知识的层次拆成几个层次的小问题,分步设问,采用递进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强化了各层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5.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教师考查分层递进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巩固与强化各层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课堂讲授获取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选择中,应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针对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做不同的练习。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要求首先是采取“同”的原则,即对于作业规范、整洁性、格式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用统一、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基本的练习都要做。其次是“异”的原则,即C层学生要完成基本作业,即完成课后的大部分习题和小部分章节复习参考题;B层学生除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外,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作业要求中的习题;A层学生要完成较高作业要求,即选择完成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全部章节复习参考题,并加以变形,重在培养学习能力。此环节要求反馈及时,矫正强化,将所学知识点由点而面地通过分层练习和课后作业转化成技能。
6.分层评价、体验成功。在以上分层授课、指导、作业、测试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层的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这时,教师应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案。在评价时,既要考虑到层次不同,又要兼顾到公平,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把他们的点滴表现全都记录下来,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
五、分层递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目标教学教改实验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的优点是明显的,但是要真正搞好分层递进教学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1.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前对学生进行充分、全面地了解,以正确合理地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分层时不要只看学生的成绩,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潜力等因素。
2.分层动态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并用高一层次的目标对其进行要求。退步的应“降级”,同时教师应找出其失误的原因,并帮助其将失误的知识补起来。
3.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5.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六、结语
总之,在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客观状况下,要使所有学生均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出“天天进步”的机会,“分层递进”教学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施行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观察和综合学生智能、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且配置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安排好相应的教学秩序、制定好相应的评价方法,使得它更好的为我们教师所利用,造福广大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