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值得记录的成功出版项目
——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为例

2015-06-16庄智象

现代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词典牛津大学外教

◎ 庄智象

一个值得记录的成功出版项目
——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为例

◎ 庄智象

2007年1月5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全球规模最大的英汉双解词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出版发行。2013年6月2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二版出版发行。该项目早在2001年即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启动,历时六个寒暑,耗资数百万元,成功推出首版。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从第一版出版不久即着手进行,同样历时六年,同样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辞书编纂出版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将大型英语原版词典编译成英汉双解版在我国更是不多见。该词典自2007年问世以来,因其内容权威、信息广博实用、编纂理念先进而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在近年辞书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下,该词典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实属不易,被视为海内外合作出版和新时代辞书出版的经典案例。作此文,以供同行参考。

一、授权:柳暗花明

谈起《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授权,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99年初,牛津大学出版社以招标的方式在中国上海寻找合作伙伴,授权在中国合作出版发行其刚出版的一套牛津百科系列词典和《新牛津英语词典》。外教社当时正在努力调整图书结构,试图打造多个支柱性产品群,其中之一就是研发双语词典。1999年5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决定将牛津百科系列词典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将《新牛津英语词典》授权上海远东出版社编译成英汉双解版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说实话,当时得知竞标结果,我们是既高兴又沮丧。高兴的是获得了牛津百科系列词典的授权,可根据中国读者的需要重印出版,而后根据不同主题有选择地进行本土化改编。如此将大大提升外教社在专业辞书出版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同时加快外教社辞书研发的步伐和辞书编辑队伍建设;沮丧的是,外教社渴望得到《新牛津英语词典》双语版授权,并借此占据辞书出版制高点的愿望落空。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牛津大学出版社非常重视这两个项目的合作。1999年7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牛津大学出版社为这两个项目专门举行了授权签字仪式。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颙、党委书记钟修身、副局长楼荣敏等局领导和有关处室的负责人,专程从英国飞抵上海出席签字仪式的时任牛津大学出版社社长和上海出版界及全国各大有关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60余人到场见证了合作出版的签约。此后的数年中,外教社辞书编辑室的同仁们全身心投入到牛津百科系列词典的出版工作中,先后出版了40种重印版,又从中挑选出10种以双语形式出版。重印版和双语版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上海远东出版社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国物色《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主译人选,组织编译队伍,制订编译条例和相关制度,并为主要编译人员准备各种所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不知何故,词典的编译工作迟迟不能全面启动。2001年5月初,我与时任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杨泰俊先生等十余人一同前往美国参加美国书展。记得是在去首都机场的路上,杨社长问我是否愿意帮忙接手《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编译和出版任务。他告诉我,他们社对这个项目看法不一,而且能积聚的编译力量有限,他们准备放弃这部词典的编译和出版任务。若无人接手,他们不仅将承担合同违约责任,导致信誉受损,而且在经济上还要遭受近百万元预付款被没收的损失。考虑到远东社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杨社长本人也为此项目花了不少精力,我当即承诺:“词典出版后,外教社愿意向贵社提供一万元人民币的转让佣金。”结果在抵达机场之前,这个项目的转让意向就基本达成了。其余的细节问题,我与杨社长在书展期间亦一一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书展结束返沪后,外教社便开始着手《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编译和出版的接盘工作。此后,便是整整六年时间,一个团队,多个部门,几十号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

二、谈判:好事多磨

外教社接盘《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项目后,便要求远东社将相关的材料,包括合同、编译要求、体例、已定稿的编译样稿等,悉数转移至外教社。在仔细审读合同条款后,我们觉得有些条款不甚合理,按照版权贸易的国际惯例,有些权益没有获得,有些条件可以再谈。首先,合同条款中英汉双解词典的版税按词典定价的10%支付,明显不合理。按照国际惯例,这通常是购买重印权或影印权的版税,对于英汉双解词典,版税显然是高了。因为双解版所需的翻译费、审校费、编辑费、录入费、排版费、校对费和业务管理费等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相比审读和稍加编辑后便直接重印出版,无论是费用,还是所付出的精力和劳动都要大得多。更何况在全部内容中,汉语部分至少占到35%—40%。目前中国市场的图书定价,除了考虑内容的价值外,很大程度上要参照印前成本和纸张、印刷等直接成本。如此计算和平衡,双解版词典的版税应介于影印版和翻译版之间,在6%—7%之间较为合理。其次,这么一部超过2000万字的鸿篇巨制,编译、审订、编辑、排版、校对,决非一蹴而就,需花多年时间才能完成。其间,市场将是一个空白,而此辞书又是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和英语学习者必需或急需的。为满足市场需求,应该将其重印或影印出版权拿下来,先重印出版发行。一来可满足教学、科研、学习之需,填补市场在双语版问世之前的空缺;二来在单语版营销推广之际,便可为双语版日后的面世起到推广作用;其三,《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是一本大型工具书,语料非常丰富,覆盖面很广,兼具语文和百科词典的功能,释义和例证权威可靠,出版后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读者群体和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尽可能做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物尽其用,不至于资源放空。这其中包括了各种出版形态,如电子版、网络版等的版权合作等。鉴于上述多重考虑,外教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有关版权条款、授权形式、年限等进行了再次沟通和谈判,经过多轮磋商,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意授权外教社首先出版单语版,并应允双语版出版后,授权合作出版各种衍生产品,同时明确双语版版权由两社共同持有,保证了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共享权利。遗憾的是,双语版的版税,牛津大学出版社坚持不妥协。

在重新审核、梳理《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合同条款并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进行了深入、友好的沟通和谈判,明确了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后,外教社便按合同界定的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首先,审读、编辑出版了《新牛津英语大词典》单语版。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双语版的编译、审订、编辑、排版、校对工作。在此期间,外教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尤其是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分社保持密切的联系,就编译中出现的问题,即时进行沟通、磋商,保证了词典的编译质量和进度。大约在双语版初稿基本完成时,牛津大学出版社提出欲购买该词典汉语版的版权,并要求一次性买断。其实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外教社是非常愿意合作的,因为牛津大学出版社将词典的英语版权转让给了我们,我们将汉语版权再转让给他们是顺理成章、互惠互利的好事。但出乎意料的是,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并就转让版权价格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拉锯战。牛津大学出版社甚至提出,外教社如当年11月底前不同意转让版权,他们将重新组织人员编译,然后终止与外教社新项目的合作。面对牛津社咄咄逼人的气势,我们并没有退让,而是据理力争。一方面反复强调外教社的合作原则“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惠互利”,晓之以利害关系:一、按目前的状况,牛津大学出版社很难再组织起比外教社更强的编译队伍,因为中国辞书编译的主要力量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此项目中。二、合作历来是互惠互利的,何况在这个项目上外教社并没有处置不当,若牛津大学出版社一意孤行,从短期看得不到任何眼前利益,从长期看更是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无可否认,在双方近二十年的合作中,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的认知度、认可度不断提升,外教社功不可没,牛津大学的不少专业图书,若没有外教社的合作,恐很难有如此好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希望获得学校层面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抓紧进行双语版的各项工作。

在此期间,牛津大学出版社负责此项目的版权经理届龄退休,牛津大学出版社重新整合海外业务,将亚太地区业务交由该社纽约分社接手。这一变故为双方打破谈判僵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久,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分社委托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分社的版权经理与我们进行沟通,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愿望,并提出可以商讨双方认为更合适的合作模式。获此信息,我们提出按照国际版权合作惯例,以版税方式进行合作或转让的建议。这样既可风险共担、利益共沾,又较一次性买断更为合理,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半年后,恰值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之际,牛津大学出版社纽约分社的负责人邀约外教社就此项目的版权合作事宜在北京进行磋商。几经博弈,终于,一场旷日持久的艰难谈判修成了正果。此次经历,让外教社上下深深体会到:在业务合作中,碰到棘手的问题,特别是遇到hard negotiator(难对付的谈判对手),更应沉得住气,要敢于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据理力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样既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理解,又能化解分歧,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制作:精益求精

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谈妥《新牛津英语词典》单语版和双语版及衍生产品的出版合作条件并签署合同后,外教社便集中精力投入到该词典两个版本的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尤其是辞书事业部的领导和编辑们,认真思考,组织策划,安排落实单语版的审读、修改、编辑出版,按照双语版的编译、审订、编辑、排版、校对等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梳理每一项任务的操作步骤和监控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步骤程序合理、可靠、有效,监控要求细致到位,以保证单语版和双语版的审读、编译、编辑出版的高质量和高水平,达到与牛津原版词典同等的品质。

经过一年的努力,《新牛津英语词典》单语版按合同要求如期出版发行。首印2万册,很快便售罄。词典的市场反响热烈,深受读者欢迎和好评。如何保证双语版的编译质量、水准,使其同单语版相比,更上一层楼,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外教社针对上述问题与有关专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商讨,并借鉴外教社之前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双语版)的经验与教训,制订了编译原则和要求、工作条例、编译细则、编译人员条件、编译管理制度和程序、审订人员条件、审订要求和程序、编辑加工要求和程序等几十个工作制度和条例。制度制订完毕后,便安排几名编辑和审订人员试译样稿,然后根据试译中发现的问题制订相关要求和说明,以避免全面展开编译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随后便面向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师、翻译人员、英语编辑等招收编译人员。经过层层选拔,很快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编译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试译若干词条,由外教社特聘的审订专家负责审核编译质量,达到质量标准后便开始正式的编译工作。在整个编译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双语版)的覆辙,我们建立了一项十分有效的工作机制:凡编译完的稿件,须由审订专家审读,验收合格、签署意见后才发放酬金,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来。《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项目实行优质优酬,从程序和机制上保证了编译的质量和水准。当然仍然有若干编译人员因受不了严格的程序和质量要求而退出的。同时,外教社根据审订的要求,从全国高校翻译、出版界中聘请了一批四五十人的审订专家,专门从事审订工作,保证了质量和进度。若没有这批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仅靠外教社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要求甚高的审订任务。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精神、职业精神,深深打动并激励着外教社的同事们。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编译和审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间,外教社一再重申,为保证编译、审订、编辑的质量,决不因赶时间、赶进度而牺牲质量。词典基本定稿后,牛津大学出版社提出要抽查编译、审订质量。经过抽查,牛津大学出版社对词典的编译、审订和编辑质量表示满意。前后六年多时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完成了这一鸿篇巨制的编译审订、编辑、排版和校对出版工作,有专家感叹:外教社做了一件make impossible possbile的事情。通过该词典项目的营运,外教社充分体会和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不认真干不好事;必须努力,不努力难以成功;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难言高效有序。

四、营销:环环相扣

经过六年的努力和辛勤耕耘,上百位编译、审订、编辑、校对人员的通力合作,在各方面的鼎力襄助下,《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终于在2007年初问世。这一双解词典中的扛鼎之作的出版,引起了辞书界、学术界、出版界、外语界和媒体及电子公司的高度关注。为了做好这部倾注了数百人心血的双语版词典的出版发行工作,外教社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营销、推广活动。

我们首先策划组织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和首发仪式,邀请辞书界、翻译界、出版界、外语教育界、新闻界、外事部门的领导和境外合作方以及相关的出版社等300余人出席。会上各界代表对出版该词典的价值、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外教社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代表们认为该词典的出版将双语辞书的编纂和出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辞书出版的一项示范性工程,是国际版权合作的成功典范,也是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一个范例。一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暨首发式取得圆满成功,营造了很强的新闻和市场影响力。当天有关媒体及时报道和播出了相关新闻,晚上外教社接到了来自海外的电话,称他们从新闻中获悉了这一喜讯,并致电外教社表示祝贺。第二天,不少手机用户都收到了新闻和短信,获悉了这一信息。此后的几天中,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都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这一出版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纷纷要求订购这部词典。同时,外教社有针对性地在一些媒体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广告,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销售。

其次,借助新闻报道、媒体宣传、广告投入等的作用,外教社的营销人员展开了积极有效的营销活动,向所有有业务往来的零售网点、实体书店、电商,尤其是校园书店展开广泛的、数量控制的铺货工作,力争达到全面覆盖,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此外,外教社积极向终端消费者和各高校外语院系、部以及各外语院校推广这部对外语教学、科研和翻译等十分有益的权威工具书。有的院校为教师每人购置一册,有的在资料室、图书馆、研究所(室)等购储若干册,供借阅或查阅。为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收藏需求,外教社还专门提供个性化的、有纪念价值的特制版服务:在封面或扉页上烫上或印刻上读者的姓名或相关定制语。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推广、营销,纸质版取得了很不错的销售业绩。短短一年中,销售逾2万册,首战成功。

纸质词典的推广销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多方合作共赢的、成功的典型案例。诸多电子公司、网络公司都纷纷提出合作意向,想要购买该词典的电子版权,置入其支柱性产品中,以增加产品的内容和使用价值的竞争力。随之,外教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就电子版权转让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合作,制定了电子版权、网络版权转让的基本原则、要求、条件、方法和操作程序,界定了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协调和解决版权转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外教社先后至少与近十家公司就此版权转让进行了友好、共赢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经验:弥足珍贵

从《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版权转让接盘、合同条款梳理、谈判、多种版权形式转让到编译、审订、编辑、排版、校对、出版、发行、推广营销,外教社的工作团队感悟颇多,他们深感国际版权合作要获得成功、共赢,就必须熟悉版权业务,具备丰富的版权知识,了解国际版权合作的惯例,更要熟悉和了解市场需求和出版的过程与实践。无论是合同谈判,还是编辑出版操作与管理都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在合作中,既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不失适当的灵活性,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讲合作。在合作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中,必须合乎专业特性和要求,达到国际合作应有的要求和水平,才能让合作成功,取得双效益俱佳的结果。凭借外教社的专业和专注,《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成功应属情理之中,但收获之丰硕仍出乎意料。首先,原版即单语版版权的获得,外教社经过审读、修改后出版发行,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因影印出版,编辑、排版、校对成本相对原创要少许多,赢利空间相对大一些,销售2万册,所获得的利润可以基本上支付编译和审订费用,同时为双语版的出版发行做好了市场铺垫,满足了一部分高端外语学者、外语教师、外语专业工作者、翻译工作者、研究生等的教学、学习和科研需求,尤其在双语词典的汉语翻译无法界定英语上下文的语境时,这种大型单语辞书,可以帮助使用者通过英文释义,查证、斟酌后确定词义。单语版的出版发行,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已掀开了双语版的推广营销序幕。因为英语水平稍低一些的使用者,仅凭英文释义,常无法确定其词义,往往还得借助汉语的拐杖,帮助理解。单语版一出版,就有人打听是否准备出版双语版,何时出版等信息,口口相传,影响不断扩大,更多的使用者翘首以盼。其次,双语版问世后,在单语版使用者口口相传和一系列推广营销活动的支持下,再加上外教社销售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以及特制版、个性化服务叠加效应的作用,双语版因其规模全球最大、最权威、最可信赖等特点大受读者欢迎,首印2万册很快售罄,获得了预期的市场效果。第三,由于单语版、双语版纸质词典的市场反响热烈,不少电子公司纷纷前来洽谈词典电子版权的转让事宜,前后有近十家电子公司与外教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签订了电子版权转让合同。《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第一版的电子版权转让收入近1千万元人民币。一本工具书有如此丰厚的版权转让收入实属不易,也颇为罕见。第四,为外教社的词典数据库建设作出了贡献。词典出版后若干年,外教社投标的项目《外教社双语词典编纂系统研究》获得了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立项,并得到了2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资金资助。该项目除了研发一套双语词典编纂系统外,还须相应建立一个60万句对的双语平行语料库。《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语料为该项目的建设,尤其对双语平行句对语料库的标记和收集起到了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课题的顺利完成、资源的再度开发和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项目亦可视作词典的衍生产品,为资源的整合使用起到了样板作用。第五,为国际合作和专业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出版发行,在出版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辞书出版界更是被视为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引起了国际出版界的高度关注。在200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外教社的很多合作伙伴都询问这一词典的出版发行状况,一时传为美谈。此后,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也提出愿与外教社合作开发词典项目。于是这种规范的、专业化、标准化的项目合作,尤其是双方扬长避短的合作共赢的成功模式,促成了外教社和哈珀柯林斯《汉英大词典》的成功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目是由外教社提供汉语语料,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负责编译成双语版。所有编译人员均为英语为母语者,完成编译后由外教社负责组织专家审订,因为汉译英由中国学者来做固然有对汉语理解准确的优势,但其英语表达常常不甚确切、自然和地道。外教社期望通过与国外出版社开展合作,编纂出版一部质量较以往汉英词典更好的双语词典,服务于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向世界。此外,开发双语辞书的衍生产品,开发中小型的双语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资源使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很多工作仍有待我们去思考,去尝试。

(庄智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授)

猜你喜欢

大词典牛津大学外教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千年等一回!牛津大学女生录取人数首超男生
牛津大学为何不办校庆
“英语大师”陆谷孙
是什么让牛津大学不办校庆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