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意兼得文法相融

2015-06-15沈新芳孙庆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黄果树杰作瀑布

沈新芳 孙庆博

一、扣住中心句,引发阅读期待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一起读课题——

生(齐):黄果树瀑布。

师:还记得课文开篇的第一句话是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的吗?

生: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板书:杰作)

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杰作”?

生:伟大的作品。

生:了不起的作品。

师: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带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一睹它的风采。

二、聚焦重点内容,感悟瀑布特点

师: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黄果树瀑布这个大自然杰作的?

生:是从声音、形态和感受三个方面来展现的。

师:(板书:声音、形态、感受)请大家默读课文,先找出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笔画下来。然后反复品读,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相关的词句旁边作批注。

(生自学)

师:作者是怎样描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答,师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师: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关键的词句来谈谈。

生:“从远处飘来”的一个“飘”字让我感觉到了响。我们离瀑布还很远,但“哗哗”的声音就已经传过来了。

师:“飘”是说瀑布的声音很轻很柔,你怎么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响呢?

生:因为虽然“飘”是说声音很轻很柔,但“从远处”飘来,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特别大。

师:噢,原来作者用这个表示轻、表示柔的词语还是为了写声音的响的。这就是写作的智慧哦。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声音

的响?

生:“盖过了人喧马嘶”“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一个“盖”、一个“只存下”充分说明了瀑布声音的响。

师:一个“盖”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生:铺天盖地。

生:瀑布声铺天盖地而来,人喧马嘶都被淹没在这声响里,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了,“只存下”一片瀑布的声响!

生:从“潮水般、人喧马嘶、喧嚣”这些词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声音很响。

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我从“千万架”“大合奏”感受到了瀑布声音很响,气势磅礴。

生:我想给这位同学补充一下,从“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我体会到了黄果树的声音不仅很响,而且很嘈杂。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声音就像雷声一样响,而且这雷声一样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从这些词我不仅体会到声响很响,也很美。

师:看来,大家从作者的描写中都体会到瀑布声音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响”。(板书:响)试着读出黄果树瀑布声音的特点来。

(生练读)

师:黄果树瀑布声音很响,特点很突出。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出来的呢?比较一下,从作者的描写中,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使用了打比方。

师:具体地谈一谈。

生:作者把瀑布的声音开始比作是“微风拂过树梢”和“潮水”,接着把它比作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最后把它比作是“雷声轰鸣”。

师:你看,这样一打比方,仿佛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响在我们的耳畔。同样是写“响”,静心品味,好像有点不同。品一品,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越来越响。

生:第二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非常嘈杂。

生:第三个句子能够体会到声音虽然很大,但很美。

师:读书,就要像喝茶一样要学会品味。同样是写声音,为什么听到的却有不同?联系课文想一想。

生:开始作者离瀑布很远,后来到了瀑布的跟前,再后来

作者下到了谷底,所以听起来

不同。

师:老师要给善于发现的你们点个赞!原来位置在变,笔下的声音也在变,变得越来越响,越来越美。我们一起读读,感受一下。

(生练读,师生分组读。)

师:多么奇妙的声音,它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回响在耳畔!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慨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欣赏了瀑布的声音,我们再一起看看瀑布的形态。课文用哪些语句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形态?

(生答,师出示句子。)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师:从作者的描写中,你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形态有什么特点?请你抓住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很宽,很美。

师:“白练”指的是——

生:白布。

师:准确地说是指白色的绢。我们看像不像?

生:太像了!

师:如果说瀑布是一匹“宽幅白练”,那这架织布机说的就是——

生:岩壁。

师:岩壁与瀑布就是一对最绝妙的搭档!那么宽的岩壁上泻下那么宽的一道白练,真是壮观!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从“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我体会到黄果树瀑布非常宽,宽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生:我想给他补充一下,庐山瀑布我们在三年级学古诗的时候就知道了,它很雄伟,但很窄,这句话中一个“远比它宽”让我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比庐山瀑布要宽出很多倍。

师:你能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这是庐山瀑布,看着这幅图,是不是有一句诗跳进了你的脑海?那就是——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黄果树瀑布有多宽?

生:黄果树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8.8米。

师:是啊,真宽。可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不用这两个数字来说宽呢?

生:这样的数字表达起来虽然准确,但文中的文字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宽。

生:文中把瀑布比喻成了“宽幅白练”,很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宽。

生:文中还把黄果树瀑布和庐山瀑布进行对比,也让我们很形象地体会到了瀑布的宽。

师:是啊,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比较,使得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特点一目了然。你能通过朗读展现出它的特点吗?

(生读)

师:黄果树瀑布就是一幅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画!难怪作者这样赞美它——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如果说,形态和声音是对瀑布的直接描写,那么有没有对瀑布的间接描写?

生:作者在描写黄果树瀑布时,还写了自己的感受,这应该是对黄果树瀑布的间接描写。

师:找一找有关句子,动笔画出来,然后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黄果树瀑布能带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地说一说。

生:舒服、惬意。

生:心旷神怡!

生:精神振奋。

(生答,师出示。)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读出这种感受。

(生读)

师:我们在欣赏瀑布声音的时候,体会到了由于距离的不同,所以声音在作者的笔下也是不同的。现在当你读着这些感受,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先是“凉丝丝的”,接着是感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最后感觉到“胸膛在扩展”。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在逐渐加深。

生:我发现作者的感受不断加深是因为在瀑布旁边时间越来越久。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时间越来越久?

生:“凉丝丝”的感觉是我们刚到瀑布边的感受,“坐在下面”时间长了一些,而“胸膛在扩展”是“久久地坐着”才感受到的。

师:真了不起!在瀑布前坐得越久,感受就越深!这样美妙的感受,难怪作者要这样慨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站在那里,相信大家还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是什么感受。

(生读课文,思考。)

师:什么感受?

生:沉醉。

师:此瀑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难怪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三、注重拓展延伸,强化学法的习得

师:作者从声音、形态和感受这三个方面全面、立体地展现了黄果树瀑布这部大自然的杰作。为了突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更深、更美的印象,作者在介绍时运用了——(生:打比方、作比较等手法。)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回忆我们的生活,田野里、树林中、大海边、山顶上……会有许多美好的景物。请你选择一处,试着也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用一小段文字把它生动描述出来,在描写时不妨也学着使用打比方或拟人等方法来表达。

(生练写)

师:把你写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走在小溪边的石子路上,看到一朵朵素雅的雏菊在阳光下绽开笑脸。五颜六色的雏菊,点缀着碧绿的草丛,十分和谐。(师:写出了花的颜色和形态。)天地间,十分幽静。潺潺的溪水声,时而像轻柔的钢琴曲,时而像微风拂过的风铃,清脆而悠扬。(师:运用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美妙。)此时的我仿佛也融入了大自然,就像是大树上的一片青叶,在微风中舞蹈着、歌唱着。(师:这种感受也是一种“醉”!)

生:我光着小脚丫奔向海边,清凉的海水掠过我的脚背,淘气的浪花像个调皮的孩子不停地抚摸着我的脚丫。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舒服极了。抬起头,红红的夕阳浸在海水中,把水和天都染红了一大片。(师:多美的画面!)海鸥美妙的叫声回旋在我的耳畔,仿佛在窃窃私语。(师:通过拟人句来写声音。)我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静静地站在海水里,只觉得身体越来越轻,就像漂在海水里的一叶扁舟,随风而去。(师:你的感受富有诗意!)

师:看来,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美也在我们的感受里!让我们用妙笔去把它们记录下来。

下课!

【评析】

沈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简约、灵动、大气、扎实。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准确聚焦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流程看起来是那样的清爽、简单、流畅。沈老师由“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入手,引导学生生疑激趣,走近文本,接着又聚焦到描写黄果树声音、形态、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概括出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其实这个品味、概括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的心灵与黄果树瀑布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最后再回到了对这个中心句的品味上。这种复沓式的一咏三叹,使教学有了主旋律,画面有了主色调。

二是十分注重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对黄果树瀑布声音、形态、感受的品味时,沈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在比较中,学生感受到了瀑布的特点,感悟到了语言之精准,领会了写作的方法,也激发了对新的问题的探究。

三是注重读写的迁移训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沈老师的这节课不光学生读得有质量,而且写得也很扎实。通过写,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语言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融合。

四是彰显了“学本”课堂的理念。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效。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精神世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江苏昆山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黄果树杰作瀑布
瀑布之下
水压的杰作
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姐姐的“杰作”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黄果树瀑布即景
杰作
黄果树瀑布
瀑布
黄果树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