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15-06-15张健

关键词:环保教育初中化学渗透

张健

【摘要】 化学学科与环境保护关系非常紧密,论文就如何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问题作了探讨,从教材出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分别把“臭氧层空洞”和“空气”、“温室效应”和“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白色污染”和“有机合成材料”结合讲授,在学生心中初步形成环保意识。然后在化学实验中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课外环保读物渗透环保教育。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今后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54-01

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环保意识的强弱成为当代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对国民健康的负面影响很大,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于教材教学中渗透环保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可以和环保教育结合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应尽可能的把这些内容和环保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介绍笔者授课中常用的几种结合:

1.1将“臭氧层空洞”与“空气”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

尽管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却可以吸收大量的源于日光的紫外线,发挥整个地球生态体系“保护伞”的作用。但因当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致冷剂氟里昂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氮的氧化物使得臭氧层被破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减少必定会影响其吸收太阳紫外线作用的发挥,从而使人类过多的遭受紫外线的辐射,引起白内障与皮肤癌病发率的大幅攀升,同时也不利于动植物的成长,使农作物产量降低,另外还威胁到海洋生物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生存问题,整个大气环境出现变异。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臭氧层的意义,认真学习“空气”方面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可以影响到家人减少或停止对氟里昂致冷剂的使用,尽量使用无污染的致冷剂,为保护臭氧层作贡献。

1.2将“温室效应”与“用途广泛的二氧化碳”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伴随了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同时森林覆盖率的下降,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越来越高,而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的出现直接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逐年上升,气温变暖,两极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随之上升,有些地势较低的海岛、沿海地区就会被淹没,另外还会打乱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引起像干旱、洪涝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就此,教师在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后,普及绿化环境、减少生活和工业发展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环保理念,尽量运用新能源。

1.3将“白色污染”与“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

通常把塑料垃圾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叫“白色污染”,因大多数塑料无法在自然界中降解,日积月累对土壤乃至地下水都会造成污染,若是以焚烧方式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又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很强的氯化氢,导致大气污染。因此,在“有机合成材料”知识的讲授时除了介绍这一系列的污染,还应向学生渗透新型可降解的塑料用品使用的意识,例如,尽量多使用光降解、微生降解塑料;尽可能少地使用塑料制品,生活中以布袋取代塑料袋等。另外把国家颁布的限塑令即把超市中塑料袋的无偿使用转为有偿使用的目的普及给学生,使其可以更加清醒地意识到环保的急迫性。

2. 于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科目的学习依托于实验的进行,因此,教师应注重要实验操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实验中,尤其是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气这些气体时,这些实验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气体利用导管和倒挂漏斗使其进入对应吸收液(如碱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到污染的危害与环保的重要性,确保环保教育的有效性。

3. 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

3.1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法律法规的了解认识到环保的意义,例如教师可通过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使学生加深我国对环保方面的相关规定,从而提高学生在环保领域的知识水平。

3.2通过社会实践课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安排这方面的课程,例如,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对当地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以及环境污染区等实地考察活动,就当地的一些化工厂、水泥厂周边的环境作一个调查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并小组讨论治理这些污染的对策建议,这样既对化学教材中常讲的一些污染现象得到了直观的了解,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促进学生投入环保的实践中。

4. 通过课外环保读物渗透环保教育

尽管初中化学课本提到了一部分环保的内容,但这些远远不足以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环保方面相关的课外读物,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综上,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创造健康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韩秀丽.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2(12).

[2]李开廷.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考试周报,2014(38).

[3]徐正军.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02).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初中化学渗透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